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公共基礎知識地理模塊的考查中,對於湖泊的種類、成因、分佈等都有所涉及,星羅棋佈的湖泊在地球上構築了陸地上一片安寧、靈動的所在,也是人類離不開的地理單元。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同來疏離下有關湖泊的這些考點,在眾多湖泊中探尋最重要、最有趣的地理常識。


考點 1湖泊是什麼?

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質(礦物質、溶解質、有機質以及水生生物等)所組成的自然綜合體,並參與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循環。


湖泊組成有三大要素:

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質。

湖盆是湖水賴以存在的前提,湖盆的形態特徵不僅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其形成和演變過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制約著湖水的理化性質和生物類群;

水體則是湖泊的主要內涵,是湖泊之所以成為湖泊的最基本條件。

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一般來說,湖泊是指陸地上低窪地區儲蓄著大量而不與海洋發生直接聯繫的水體,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窪地都可以儲水而發育成湖泊。水庫屬於人工造就的一種湖泊。


湖泊是溼地的一個部分。

溼地包括湖泊、沼澤、灘塗和水稻田等。

溼地又是地球上水圈的組成部分。

水圈(hydrosphere)指地球上(包括地表、地下和大氣中)液態水、固態水及氣態水的總稱。

考點 2湖泊的名稱

在我國,湖泊的稱謂多種多樣,在不同的地區湖泊的名字可是大不一樣:

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湖泊的這些稱謂,有著明顯的地域分佈特徵,它反映了不同民族與語言的特色。漢族稱之為湖;藏族稱之為錯或茶卡;蒙族稱之為諾爾;滿族稱之為泡子;白族稱之為海。而漢民族又因地區和地方語言不同,對湖泊又不同的稱謂。江蘇、浙江和上海人稱之為蕩、氿、漾;山東人稱之為泊,河北人稱之為澱,四川人稱之為海子。


考點 3湖泊的成因

凡是地面上排水不良的窪地都可以儲水而發育成湖泊。形成湖泊有多種原因,具體分類如下:

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特別注意:

(1)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遠不變的,它們也會受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壞,湖水便漫溢而出,傾瀉而下,形成洪災,極其危險。

(2)風成湖泊都是些不流動的死水湖,而且面積小,水淺而無出口,湖形亦多變,常是冬春積水,夏季乾涸或成為草地。

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威寧草海)

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敦煌月牙泉)

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甘孜新路海)

考點 4中國湖泊概況

中國境內(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共有1.0 km2以上的自然湖泊2693個,大於1000km2的特大型湖泊有10個,分別為:

色林錯、納木錯、青海湖、博斯騰湖、興凱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呼倫湖。

我國擁有湖泊數量最多的3個省份: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

我國擁有湖泊面積最大的3個省份: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江蘇省,分別為28616.9 km2、13214.9 km2和6372.9 km2 。

全國最大的3個湖泊:分別是青海湖、鄱陽湖和洞庭湖,太湖和呼倫湖分列第4和第5位,其中青海湖和呼倫湖屬於鹹水湖,其它3個屬於淡水湖。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擁有湖泊數量最多的3個一級流域:

西北諸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

地理知識小科普——湖泊成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