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從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到2008年汶川地震救治危重傷者再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每一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身為黨員的他,都是第一時間踏進“主戰場”,衝在“最前線”,多次參與重慶市組織的醫療救治工作,為搶救重症患者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發春。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周發春,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急診醫學教研室主任,重醫附一院門診第四黨支部書記。重慶市第三批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重慶市第八批、重醫附一院第四批援湖北醫療隊副領隊。武漢一院聯合專家組副組長,武漢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重症巡查組專家。


重慶戰“疫”急先鋒

危難關頭勇“亮劍”


1月21日,重慶市衛健委啟動片區專家救治組組建工作,周發春任重慶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併兼任涪陵片區定點救治小組長。當天下午,他就趕赴區縣展開工作,參與推進規範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具體工作和撰寫重慶危重新冠肺炎病人治療建議稿。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在市人民醫院兩江院區實地勘察指導醫院抗疫工作佈局


1月21日至29日期間,周發春在涪陵、墊江、永川、璧山、江津等重慶多個區域巡診病人、指導和參與救治工作,對區域發熱門診、重點隔離病房、後備醫院病區展開佈局,及時向衛健委彙報疫情防控情況,積極建言獻策。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1月30日,周發春團隊來到重慶市永川區定點救治醫院,與之前堅守在崗的醫療救治專家組進行系統交接,正式駐點入場。作為重慶市四個集中收治點之一,該定點救治醫院工作強度和壓力可想而知。周發春帶領團隊與一線醫護人員緊密合作,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建議應用推廣於臨床救治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完成了病人排查、發熱門診流程梳理、確診病例救治、集中定點收治病區整改論證等工作。2月5日,在團隊齊心協力下,該片區首例確診病例正式治癒出院。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2月12日晚11點,還在永川指導抗疫的周發春接到緊急通知,重醫附一院160人的醫療隊將於2月13日奔赴武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1個重症病房的醫療救治工作,請他即刻準備出發。


國家需要、組織號召,從重慶永川直接轉戰武漢,時間緊迫,周發春甚至沒來得及回家整理行裝,與親人道別,便匆匆隨軍出征。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周發春和急診、重症醫學科的隊友們在機場合影


武漢戰場臨危不亂

快速建成病區臨時ICU


2月13日,一抵達武漢,重醫附一院醫療隊即整建制接管武漢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周發春承擔起醫療隊臨床醫療救治方面的“指揮官”角色,第一時間開展醫療、管理、指導等多項工作,同時還作為武漢一院聯合專家組副組長和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重症巡查組專家參與武漢多家醫院重症病人搶救會診、指導督查。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周發春在給第一次進隔離病房的醫生講解工作要領和安排


2月14日,重醫附一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成立臨時黨總支部,附一院副院長肖明朝任書記,周發春任組織委員,全體黨員宣誓,堅決戰勝疫情,務求實現武漢抗疫的“精救治、嚴防控、打勝戰、零感染”目標


根據指揮部要求,2月14號下午四點就要開始集中收治大量新冠肺炎患者。武漢市第一醫院整個重病區大樓都是臨時改建,條件不完備、防護物質相對不足,短時間內大量病人的湧入,穿了好幾層防護設備的隊員們會大大影響救治效率。周發春深知,隊員們實戰經驗不足,對醫院環境和操作系統也不熟悉,在技術、知識、體能等各個方面都將面臨巨大挑戰。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面對將進入陌生的隔離病區病房的壓力,臨時黨總支開了一個簡短的支部會議,明確第一批進隔離病房的隊員由黨員率先衝鋒。立即組織醫療隊開始全員培訓,病區流程、診治指南、感控防護等緊張而有序地進行。周發春指揮第一批黨員先鋒隊率先進入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房開展救治工作,在2個多小時內就接收安頓了70多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挽救生命和隊員安全並列第一


在剛接管武漢第一醫院病房時,醫療隊身處陌生環境、面對未知疫情,工作滿負荷運轉,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隊員的健康安全問題也十分緊迫。


周發春始終堅持把搶救患者生命和隊員防護安全放在第一位,強調兩個關鍵詞“救人”、“回家”,

不惜一切代價挽救生命,讓患者康復回家;醫護人員“科學救治,嚴格防護”,一個都不能少的安全回家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查房講解危重新冠肺炎病人的無創通氣


他深知院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卡,肩負著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重任。他要求所有隊員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和流程,嚴格執行高風險暴露防護服著裝和脫卸流程。派專門院感員跟隨隊員在通道、病區定點跟蹤摸排和全程督導檢查,找出風險點防範關鍵點。分層分級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演練和考核全覆蓋,

實行“週週培訓,定期考核”制度,確保人人過關,保障每個醫生和護士都做好安全防護,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


在武漢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周發春將在重慶救治新冠狀肺炎總結出的經驗逐步運用到了武漢抗疫戰場上,成立核心管理團隊,科學細緻管理,分級精準施救。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實施“主任負責制,組長醫師包區,責任醫生包床,協調補位負責”制度,醫護一體、專業管理,精準救治、分層管理,嚴格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尤其是三級醫生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感染防控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強調多學科會診制度,必要時連線後方醫院遠程會診。醫療組長每日例會,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全面梳理、討論,明確救治方案,保證醫療救治順利進行,不漏任何一位患者。


他將“重醫附一院經驗”帶到武漢前線,帶領團隊建立完善的新冠診療醫療流程,病區診療工作規範,感控管理嚴格,工作秩序井然,在最大程度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的情況下,高效救治患者。


心繫危重病患救治:

“我們不要在走的時候留下遺憾”


“大家不要忘了我們來的目的,我們從出發就已經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尤其對於危重病人救治要敢於亮劍!”這是周發春在醫療組長例會上說的話,面對危重病人救治難度大、風險高的情況,他比誰都著急。


武漢疫情在“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當下,最驚心動魄的主戰場已逐漸轉移至重症病區。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在隔離病區查房和醫療隊員進行病例討論分析


醫療隊收治的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比例高達76%,且還有癱瘓、痴呆和許多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患者。其中重症患者年齡基本都在 60 歲以上,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一半以上70歲以上,年齡最大者93歲,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比例高達76%,且還有癱瘓、痴呆和許多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患者。個別患者甚至自我放棄,不肯配合治療。作為在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的專家,為了救治患者,他幾乎想盡了一切辦法——醫療隊科學救治、精心護理、人文關懷、心理干預等多種手段齊上陣。


對於危重患者,他強調“沒有突然發生的病情變化,只有病情變化的突然發現”,突然變化之前一定有蛛絲馬跡,他提出了五個及時:觀察及時、檢查及時、預警及時、處理及時、會診及時,確保在“戰時狀態”仍醫療有序。他提出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優化實施氧療呼吸支持、及時識別潛在危重症患者、開展重症救治技術、成立臨時 ICU 集中管理,中醫辨證施治,提倡儘早啟動康復訓練與營養支持等多種重要救治措施。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查房中為91歲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加油鼓勁


“重症病人集中救治”,醫療隊所到的武漢一院是第四批定點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醫院,ICU床位不夠,就自己想辦法在病區建立,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為了收治患者專門騰出病房,設備物品不足,就想辦法請求重慶支援和當地協調,第一時間建起了病區自己的臨時ICU。針對重症及危重病人進行專人專護,一人一策。他和團隊一次次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為了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盡最大的努力提高患者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帶領醫療隊員成功為危重患者進行ECMO挽救性治療


在武漢,他帶領的醫療隊已開展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重症心肺超聲、床旁纖支鏡檢查、俯臥位通氣等重症救治技術。除了傳統的多個學科外,他還強調心理、康復、臨床營養等早期治療,為患者快速康復提供可能。他帶領年輕的團隊幫助武漢市第一醫院開展了首例ECMO救治新冠肺炎的實施,目前病人情況穩定,真正做到核心技術的推廣應用。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在病區臨時ICU查房,81歲危重新冠肺炎老奶奶成功拔管行序貫通氣治療


他的身影遍佈市一院多個新冠肺炎病房,他的腳印踏遍武漢10餘家醫院“隔離紅區”。不辭辛勞,日復一日,從未聽他說過苦道過累,但是從他疲憊的面容和眼中的血絲可以看出他的辛苦與付出。在隊友眼裡他是一位“有著高度責任感、使命感和人文情懷”的醫生,危難時刻勇於擔當,敢於“亮劍”的臨床專家。


戰疫重醫人|周發春:輾轉渝漢兩地的抗疫急先鋒,危難關頭勇亮劍

在武漢一院隔離病房醫療隊員們一起加油,期待勝利凱旋


“我們是帶著使命來的,武漢人民以性命相托,我們必然全力以赴,我們不要在走的時候留下遺憾。”


3月17日晚,接到命令,附一院醫療隊後續將轉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繼續投身危重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周發春說,重症治療不放鬆,疫情不滅,我們不回!


排版:鍾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