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音樂,流行歌曲聽聽就膩了?而古典音樂幾百年都不膩?

老王雜談實事求是的說


我個人的想法是:

音樂性不同,流行音樂也有很多的區分,一些口水歌《荷塘月色》《小蘋果》等 這類音樂是旋律簡單輕快,節奏鮮明,比較洗腦,當下的網絡流行起來的歌曲大多數都是剛開始非常喜歡,但是聽了一段時間就失去的感覺,但是一些比較早一點的流行樂,像《囚鳥》《天下有情人》《秋意濃》等等這樣幾十年前的流行樂,還是百聽不厭的,其中就很大一部分在於音樂的音樂性和歌詞上面,這些經典歌曲的音樂性裡面在編排上有很豐富的樂理,並且,有些聽起來只有單獨一個樂器的音樂也很好聽,也是因為在編排上面,和和絃的搭配,加上歌詞的深度,大大的增強了音樂的音樂性

古典音樂

首先在樂器上上面就有很多區別,並且這樣的古典樂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在裡面,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音樂,比如日本的音樂就比較擅長用小調來處理,加上古典樂樂器的多樣性,編排上的豐富性都比流行音樂強大很多,再加上古典樂的樂器大多數都是比較有衝擊性和穿透力的,對於人們內心的衝擊力是不同的


. Y


不能說流行音樂聽聽就膩了,而是現在的流行音樂已經變味兒了,給人的只是聽覺上的新鮮感。而70、80、90年代的流行歌曲,卻讓人百聽不厭,撥動著聽眾的心絃!

特別是80年代和9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樂最鼎盛的時期,出現了“四大天王”、Beyond、王傑、譚詠麟、謝霆鋒等等歌星,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問世,直到今天也被人們所喜歡!

古典音樂更多的是讓人聽著放鬆,歌曲中融合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樂器和大自然的聲音,給現今鋼筋叢林的生活增加了一絲自然之美!

現代流行歌曲更多的是打造給剛捧紅的流量明星,這種流量明星基本都是曇花一現。所打造的歌曲也屬於快餐形式的,紅得快,也消散得快,不足以變成傳唱佳作,自然就會聽膩!

好聽的歌曲往往能走進聽眾的心,能與聽眾產生共鳴,憶往昔、嘆當下、展未來!

希望中國樂壇能再多出一些好的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不再是一些油膩的打油歌曲!





小鑫一點


你好,我是雅風,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就從情感表達、結構、長度,三個方面將兩者做個對比題主就知道了。

一、流行歌。

顧名思義,就是流行一段時間的歌曲。

1.情感:千篇一律的歌頌愛情,偶爾有些抒發的是別的情感,例如親情友情,但是情感表達的較為籠統和單一,一首歌基本上是抒發一種情感。

2.結構:流行歌有著千篇一律的結構,前奏烘托營造氣氛;主歌舒緩些積累情緒;副歌是主旋律,一般就是高潮部分,激發共鳴;之後可能會反覆一遍主歌,或者直接尾段純音樂,之後結束。

3.長度:流行歌基本上3-7分鐘,也沒有古典樂那麼長。

二、古典樂。

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歌曲或者樂曲。既然可以流傳千百年那怎麼可能聽的膩?

1.情感:情感非常豐富,愛情友情親情這些情感太過籠統,古典注重表達作者細微的情感,例如人生低谷時的無奈,命運不公的憤懣,巔峰時期的意氣風發,英雄遲暮的嘆息等等。而且一首曲子情感不是單一的,是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細微情感在裡邊的。

2.結構:古典樂的結構較為複雜,你如果看過樂譜就知道了,基本上都分句分段分章,條理很清晰。

3.時長:每一章時間基本上有一首流行歌的長度,還有的更長。一首古典樂下來大部分每個十來分鐘下不來。

三、古典與流行對比。

1.傳唱度:古典樂暫時性的傳唱度沒有流行樂那麼高。但是古典樂可以傳唱很多世紀,載入史冊的也是古典樂。

2.共鳴:流行樂就是為了共鳴而共鳴。古典樂的目的不止在共鳴,還為了讓人明白一些道理,流行樂就像一段話,而古典樂就是一本書。

3.受眾:流行樂是有目標受眾的,可能是年輕人,可能是老人,可能是小孩。古典樂的受眾是所有人。

4.事件:流行樂通過情感抒發講的是單一的事件,古典樂通過諸多情感的抒發講的是一段時間甚至是一生的經歷遭遇。

所以音樂界為什麼學古典的瞧不起學爵士的,學爵士的瞧不起學流行的,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雅風音樂


1 所屬本質區別 古典音樂很接近音樂的本質,大部分是沒有歌詞的,如貝多芬之前的古典音樂,是連標題都沒有的,那是真正的“純音樂”而流行音樂,因為有歌詞的存在,嚴格說來是文學和音樂的混合體。所以 似乎有點脫離音樂的本質

2 情感體現不同 古典音樂可謂包羅萬象,人類幾乎所有的情感和思考都能在古典樂裡有淋漓盡致的體現,而流行音樂內容90%以上都是愛情,寫點成長雞湯都能被稱為勵志小清新,涉及到政治都能被譽為深刻,他們的差距太大了。

3 大眾欣賞品味不同 古典音樂中蘊含的那份寧靜致遠和激情澎湃,能夠給我們帶來其他音樂類型無法實現的心靈安慰與精神鼓舞。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商業社會中,古典音樂的天地無疑如同世外桃源。 流行音樂 也只能迎合當前大眾的心理,似乎真正能夠聽懂音樂的人不多,只感覺順口,押韻 就是好聽。




愛彈琴蜀哥


評審老師您好

說白了吧,流行音樂就是拿來賣的,為了賺錢,為了讓普羅大眾都聽得懂,不得不把長度縮短,旋律、和聲、結構全部簡單化,配上大眾喜聞樂見的歌詞,所以流行音樂通常就是簡單上口的旋律,配上符合情緒的幾個簡單和絃,編曲就主歌副歌主歌這麼重複一兩下,加上強烈的鼓聲營造節奏感,配上喜聞樂見的愛情歌詞。

古典音樂可謂包羅萬象,人類幾乎所有的情感和思考都能在古典樂裡有淋漓盡致的體現,更有巴赫這種超乎常人情感的牛逼存在。而流行音樂內容90%以上都是愛情,寫點成長雞湯都能被稱為勵志小清新,涉及到政治都能被譽為深刻,至於哲學什麼的基本沒人敢碰,差距太明顯了。

舉個栗子,一首布魯克納的交響曲,不同的年齡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人聽來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悟。而流行音樂裡的歌詞限制了人們對音樂的想象力,一首《愛情轉移》,任何時候去聽,都是一首愛情歌曲,沒有更深的內涵。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再次感謝評審老師 您辛苦了!


直播紀實


我是南宮樸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曾經讀過白巖松寫的一本書,叫《白說》,裡面關於白巖松看到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

古典音樂是人類社會音樂史上的精華,是無數創作者傾入的大量心血。這一點,我們現在都就行音樂是感受不到的。就行音樂帶給我們的只是它的旋律歌詞以及演唱者本人,會在一定時期將就行音樂所帶來的情感表達和我們聽著產生短時的共鳴。但這種情感的共鳴並不是長久的,缺少靈魂深處的感悟,帶給我們的只是一時的安慰。更多的則是,就行音樂帶給我們的追星夢以及演唱者的各種八卦。

古典音樂能夠在你失落,迷茫,無助的時候帶給你長期的精神深處的情感支撐,讓你覺得原來音樂還可以這樣來演唱,讓你的世界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當然關於古典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的區別,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我們在這裡不做兩者表面區別解釋。更多的是想通過我們內心的解釋來欣賞這兩種音樂。




南宮樸邪


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差異我來談談自己的觀點吧。

首先我們要探討一個藝術本位的原則,即藝術最原本存在的形式與魅力。如音樂首先是聲音的藝術,先觸動聽覺再傳導情緒,而不是作家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音樂的曼妙,這些只是一個藝術本位之外的沿伸。又比如一張繪畫作品首先是用眼睛去看的,而不是用耳朵聽的,評論家的觀點再深刻,也不能強加於這張繪畫作品更多的含義。

古典音樂煥發著神性的光芒。古典音樂更本質的在演繹音樂,並不賦予清晰的含義,更多是聽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在尋找共鳴,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沒有好壞之分。古典音樂更關注本位表達,也更耐聽。更主要一點,更偏向於精英群體的審美,又沒有明確的時代屬性,因此幾百年都仍具有獨特的生命力。

流行音樂更關注人性的本質。以前也將流行音樂稱為通俗音樂,字面理解即通俗易懂。和時代背景、流行文化、喜怒哀樂緊密相連,在歌詞的直接傳遞中,內涵也更易顯現,聽者也更容易找到共鳴。流行音樂所涵蓋的群體更為廣泛,不同階層與需求都可以找到適合的音樂內容,隨著流行文化的更替也較容易被湮沒。

我覺得也不用過於去糾結什麼音樂類型,尊崇自己的內心,自己喜歡的、有觸動的就是好的音樂。


跳動的光音


你好,我是一名音樂領域的創作者,平時都喜歡經典老歌、流行音樂、DJ電音等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認為又以下幾點:

一、有的歌註定是經典,既然是經典,那就永遠聽不膩!比如:流傳廣泛的《光輝歲月》

二、每個人的喜愛不同,而正是因為這樣,才體現出了好歌與爛歌的區別!比如:“雞你太美”

三、白聽不膩的原因還有一個是個人情感的原因!因為這音樂能實實在在地體現他內心的情感!有著一段抹不去的感情!


視聽拾憶


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以傳統歐洲流行音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流行音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在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下,逐漸產生了歌劇,美聲唱法也逐漸完善。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意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以音色優美,富於變化;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淨為其特點。

相同點

作為一門重要的綜合性的藝術學科,美聲唱法與流行音樂歌曲唱法的歌曲的風格呈現對於歌曲、演唱者等各個組成部分都有嚴格的要求。而演唱藝術的最高層次的要求就是需要演員對整個歌曲的風格呈現做到全心全意的理解和表現。重視感情和歌曲的結合, 歌曲情感表達在音樂表演中,能不斷髮揮其音樂表現力,起到深入主題思想的作用。在音樂表演活動中,當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出現,通過不同的曲調選擇,不同的樂器選擇,不同的音響效果選擇,不同的演唱技法的呈現,都能服務於作品的主題。兩種演唱技巧都能利用音樂的節奏,結合作品的感情和思想,利用曲調的連貫性,烘托渲染作品氛圍;利用音效,突出情節。

不同點

美聲唱法與流行音樂歌曲唱法的區別很多,主要體現在起源的差異、以及演唱分析以及藝術處理等方面。

現代表演者在歌唱表達技巧上都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由於流行音樂歌曲以及美聲唱法的表演本身就需要具有許多技巧性的東西,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曲調呈現者都能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做出自己的理解。但是藝術的特點和魅力以及樂器自身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生命力和創造性。由於在表演過程中,可以將個人感情融入表演中,可以將表演曲目的感情通過自身的解讀表演出來,所以,不一樣的表演中都能呈現出不同的魅力,不同的表演中都呈現出不一樣的生命力。在表演中超越了技巧的重要性,也在表演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作品的表演處理上,更好的表現力的呈現就需要演者要利用自己對作品的內容、風格的理解加上專業的曲調呈現技巧來表演出每一首作品,這樣曲調呈現出來的作品才有“靈性”,才能打動聽眾提升表演者的綜合素質對於整體演唱技巧的創新而言是一種重要的啟示。 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像流行音樂音樂一樣,在作品中,感情與表演技巧的結合能給受眾帶來心靈的震撼和刺激,失去了良好表演的演唱,音樂作品也會失去靈魂。由於表演過程中,可以將個人感情融入曲調呈現中,可以將曲目的感情表演出來,不一樣的表演中都能呈現出不同的魅力,不同的表演中都呈現出不一樣的生命力。感情在表演中超越了技巧的重要性,也在表演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希野音樂


音樂審美和其他藝術形式有點不一樣。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其中有一些是有歌詞的流行歌曲,有一些是沒有歌詞的純聲音的古典音樂或者叫經典音樂。流行歌曲一般表現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的情感,歌詞也以日常生活中的場景為對象,所以流行歌曲宣洩的情感比較直接,可以容易體驗到。比如,小妹妹,你坐船頭,哥哥你那岸上有,還有,妹妹你大膽往前走,等等。而古典音樂和經典音樂往往表現出人類情感中比較抽象和普遍的部分,雖然沒有具體的生活場景,也沒有歌詞,但是可以表現出更加深邃而高遠的境界,相當於人們常說的詩和遠方,比如莫扎特貝多芬的交響曲,特別是貝多芬的交響曲給人們以命運的力量,以及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河淌水,二泉映月等等,都是宣洩了人們心靈深處的美的共鳴和審美情感。在夜靜人深的空房會產生閨怨,這是一種普遍的莫名的情感,這種美的共鳴和審美情感如果有人生感悟和哲學以及禪宗等抽象思維作為背景,能更加領略到唯美的情趣。所以說流行音樂更加大眾化,而古典音樂和經典音樂更加抽象而唯美。流行音樂更加潮流而古典音樂更加經久不衰。

當然,流行音樂也有例外,比如陳慧嫻的歸來吧這首歌曲,從表現的思想內容來看,實際上具備了純音樂的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