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戰疫“煉”文明

海南日報

海南:战疫“炼”文明

海南師範大學實驗小學的學生展示自己繪製的海報,為一線抗疫人員鼓勁加油。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南:战疫“炼”文明

儋州市志願者向社區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海南:战疫“炼”文明

劉海波正接聽心理諮詢熱線。 (受訪對象供圖)

海南:战疫“炼”文明

陳邦龍(右)為小區業主提供服務。 (受訪對象供圖)

海南:战疫“炼”文明

志願者在海口秀英港為過海車輛提供服務。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幾天前,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母爸村貧困戶胡亞寧燉了一隻鵝,那是他年節時都捨不得做的“硬菜”。

他用這隻鵝,換了幾個親友一天的時間——他們幫著搶收了一園子水靈靈的蔬菜,又把這些蔬菜送上了開往湖北的貨車。

“我沒有錢,但也想做點事。”胡亞寧希望,這些蔬菜能給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戰士們“長長力氣”。

疫情當前,各行各業的抗疫人員,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築牢了海南的抗疫防線;也有千千萬萬個胡亞寧這樣的普通人,只想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防疫盡一份心,為社會送一份暖。

從愛國奉獻到愛崗敬業,從友善互助到明禮誠信,從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到不食用野生動物、不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突然暴發的疫情,雖然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但也推動人們在生活方式、健康意識、環保觀念、文明習慣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行動。而這種思考和行動,正在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延續。

這無疑是這場疫情帶給我們的寶貴收穫之一。

A

一次文明“大抽查”

——“我老了,做不了別的,不給大家添亂,就算支持抗疫啦”

比病毒蔓延更可怕的是謠言散佈。我省多形式、多渠道的科學宣傳,在普及防疫知識的同時,更得到了群眾的主動配合,凝聚了廣泛的抗疫力量。

“抗疫時期,親戚朋友不串門、不聚餐……”一個多月來,海口市演豐鎮的208個自然村,每天都有文明實踐志願者走村入戶,向村民們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幫助大家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呼籲大家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一輛電瓶車、一個大音箱,就是他們的“抗疫武器”。

疫情帶來的危機,無疑是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效的“暗訪”和“抽查”——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種種體現在日常生活和細枝末節裡的不文明行為,都有可能是病毒滋生和傳播的“溫床”,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行為卻能築起阻擋疫情蔓延的“防火牆”。

因此,疫情剛一發生,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就聯合發起文明健康過年的倡議,倡導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綠色健康過節、移風易俗過節、文明和諧過節、安全平安過節、溫馨服務過節、積極向上過節、勤政廉潔過節。

倡議得到了熱烈響應——以其中提倡的“不搞群眾性聚會”“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等內容為例,海口市宣佈停辦府城元宵換花節活動,所有城鎮居民小區、農村居民生活區等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三亞市的娛樂場所、景區景點等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場所全部關閉;各地快遞、外賣實行無接觸配送……這些決定,都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支持和配合。

每年2月初是海口市新坡鎮的“公期”日子,可今年新坡鎮卻沒有一戶人家辦“公期”,鄉親們笑言:“現在擺酒宴,擺的都是‘鴻門宴’!疫情過後,我們再慶祝!”他們同時也發現,不大操大辦“公期”和婚喪嫁娶,著實為自己減輕了負擔,“少了鋪張浪費、相互攀比,存下的錢和力氣可以用來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即使疫情過去,我們也該保持一切從簡、重表心意的做法!”

讓文明成為自覺,需要長期宣傳和有力引導。海南日報記者從省文明辦瞭解到,在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號召下,全省廣大文明實踐志願者紛紛行動起來,穿著藍馬甲走上各自的志願服務崗位,為抗疫一線增添了一抹抹生動的深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江公仔戲的傳承人馮海,錄製了自編的防疫知識公仔戲並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希望農村地區的老年朋友們能夠通過看這出公仔戲,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東方市八所鎮老歐村的10多名返鄉大學生,組成“老歐村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隊”,在村口設立值班崗,排查疫情傳染隱患,並向過往村民發放疫情防控知識手冊;

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的80多名志願者和黨員幹部,在該鎮福源小區出現確診病例後集結成隊,做好防護,第一時間進入小區進行拉網式排查,有效阻止了疫情進一步擴散;

萬寧市多所小學的少先隊員們雖不能上“前線”,但也爭當小小志願者,在家裡通過繪畫、錄視頻等方式,收集、傳播各類防疫小貼士、金點子等,為疫情防控工作盡一份力……

作為海南唯一省級重點新聞網站,南海網日前還發動海南新媒體聯盟,向全省自媒體發起了倡議書,倡議大家利用自媒體平臺積極發聲,引導網民不信謠、不傳謠,得到了省內多家自媒體及廣大網友的反饋和互動。

“要多洗手,要戴口罩,不要吃野生動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這些穿藍馬甲的小同志說得多了,我自然就記住嘍!”臨高縣皇桐鎮一位70多歲的王奶奶說起病毒防範措施頭頭是道,“我老了,做不了別的,不給大家添亂,就算支持抗疫啦!”

文明理念,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B

一次文明“大行動”

——“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能動的都動起來了’……此時此刻,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這份壓力,我們有這個責任”

疫情當前,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不少群眾紛紛響應號召,自發踴躍加入一線防控隊伍,共抗疫情,並肩戰鬥。

一個多月來,海南省心理諮詢行業協會理事、二級心理諮詢師劉海波數不清自己接了多少個與疫情相關的心理諮詢電話——疫情剛一發生,他就參加了團省委組織的抗疫心理援助志願行動,後來又參加了儋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組織的心理援助志願服務活動,還加入了海口團市委組織的“青小聊12345”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伍。

新冠病毒在浸染患者肺部的同時,也在試圖入侵每一個人的心理。劉海波說,心理疏導是對疫情防控、社會維穩的有力補充,“特別是在海南,很多人沒有經歷過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容易受到焦慮、恐慌情緒的影響,有可能發生心理壓力引發的極端事件。”

他舉例,“青小聊12345”熱線電話開通後,一位23歲的青年男子不分早晚地不停打來電話,一邊傾訴自己對疫情的擔心和恐懼,一邊變換著陳述自己想象出來的“症狀”,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問題。

劉海波每每接到這類電話,都首先幫助對方穩定情緒,接著從醫學角度為他們普及防疫知識。在一一對照劉海波列舉的新冠肺炎典型症狀,確認自己受到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後,求助者往往長舒一口氣:“跟你聊完好多了,我終於可以放下心來、睡個好覺了。”

“平時忙於工作,想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卻有心無力。這次正好能騰出手來為社會做點事。”劉海波說,除了提供心理疏導,志願者們還會為求助者提供儘可能的幫助——一位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老人是抑鬱症患者,因為被隔離無法購買到相關藥品,原本控制得較好的抑鬱症病情又有復發的趨勢。接到電話後,劉海波立即為她聯繫了所在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和社區居委會,請相關工作人員送藥上門,令老人十分感動。

和劉海波一樣,許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文明實踐志願者,不僅有一腔熱血,更有專業知識,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暴發的消息傳來,海口市靈山鎮衛生院醫療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立即取消休假、趕赴一線,協助建立美蘭區健康服務管理中心,為從機場轉移到此安置的有湖北旅居史的旅客提供醫療健康服務;

陵水黎族自治縣積極發動“候鳥”黨員和人才,成立了“候鳥”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並細分為醫務指導組、物資保障組、人員管控組、對外聯絡組、特情處理組等5個工作小組提供志願服務;

澄邁加樂鎮北統村村民洪瑄嶸是一名理髮師,連日來,她攜帶理髮工具上門義務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以及群眾理髮,義剪現場被群眾拍成短視頻上傳到抖音等平臺,得到眾多網友評論點贊,讓她一時之間成為“網紅”……

各有關部門和企業也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用“智慧大腦”搭建了一個又一個高效的平臺和系統——為了避免人群聚集發生交叉感染,醫院啟用“雲問診”全天候提供服務;為了準確排查進入公共區域的發熱人員,5G遠程測溫預警系統派上了用場;為了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和復工復產有序進行,“雲旅遊”“雲學習”“雲購物”“雲招商”“雲簽約”等成為新的潮流……

“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能動的都動起來了’。比如心理諮詢師,分別加入衛健部門、高校等不同機構組建的志願服務隊伍,有的還進駐到集中醫學觀察點。”劉海波說,“心理諮詢師在提供心理援助的同時,也會因為與求助者產生共情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但此時此刻,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這份壓力,我們有這個責任。”

C

一次文明“大創建”

——“疫情終將過去,但文明風尚會長存於心,種種暖心的文明行為是這場疫情給我們留下的財富”

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隔離的是病毒,隔不開的是愛心。文明如春風化雨,滋潤了許多人,也改變了許多人。

3月17日中午,海南省人民醫院的多名醫護人員收到了“古姑姑海南味道私房菜”送來的餐食。一葷一素,再搭配一份脆甜的水果,為奮戰多日的他們飽了腹、解了乏,更暖了心。

疫情剛一發生,“古姑姑海南味道私房菜”創始人王光華就關注著。春節假期的一天,一則湖北媒體發佈的新聞看得他眼眶發熱——除夕的深夜,剛從隔離病房出來的醫護人員準備吃“年夜飯”。鏡頭掃過桌面,一盒盒泡得發軟的方便麵就是他們的“大餐”。

“我一直想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卻不知道從何著手,這則新聞看得我心裡難受,但也給了我啟發——如果餐飲行業也需要‘逆行者’,我願意成為那個人。”王光華說,很快,他通過各種渠道與多家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以及多個社區、街道辦、集中醫學觀察點等單位取得了聯繫,“根據他們的需求,我們平均每天要準備350份外賣,為此還停掉了所有商業外賣訂單。”

送餐一個多月來,王光華時常收到這樣的反饋信息:“值班期間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暖心!”“這是我隔離以來吃過最好的一餐,太感動了!”“這份午餐,是逆境中的一股暖流。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抗疫,真是滿滿的正能量!”……

他感動著別人,別人也感動著他。得知王光華為抗疫一線人員公益送餐的消息後,不少朋友、顧客主動找到他,開來私家車幫忙送餐。大家都想以實際行動,回報那些不顧安危,為他們“擋住”疫情的抗疫人員。

眾人拾柴,燃起的熊熊火焰照亮前路、溫暖人心。

海南珠江物業和風江岸客服部主管陳邦龍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回過家。疫情發生以來,他服務的小區先後有12戶業主被要求居家醫學觀察,作為他們的直接對接人,他住進小區裡的職工宿舍,24小時隨時待命,儘可能地滿足被隔離業主的需求——

有的業主網購物品較多,他就一天幾趟地往返運送;有的業主購買物資指定品牌,他就一家一家超市去找;有的業主因為被隔離而感到焦慮,他就主動用微信和電話與他們保持聯繫,從網上學習如何給他們做防疫科普和心理疏導……

一位60多歲的業主記得,他被隔離的日子裡,陳邦龍每天早上都要打來電話詢問:“阿叔,心情好一點了嗎?今天想吃什麼?我一會兒去給您買。”

一位不擅長做飯的業主也記得,每次外賣在飯點被送到小區門口,陳邦龍總是放下自己的碗筷立即去取,送到業主門口後還不忘發來信息:“趁熱吃!”

他感動著別人,別人也感動著他。得知陳邦龍對接的都是居家醫學觀察戶,很多業主見面就提醒他一定要做好防護,一戶業主還自掏腰包給物業公司送來800個防護口罩。此外,業主們都非常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進出小區時均佩戴口罩、配合測量體溫、出示出入證和健康碼,還不時提醒物業人員:“慢慢來,我們不著急……”

“疫情終將過去,但文明風尚會長存於心。”陳邦龍發現,抗擊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文明創建,這段時間以來,小區裡亂扔垃圾、高空拋物的不文明現象少了,自我約束、互幫互助的文明行為多了,“有的業主隨身攜帶酒精,乘坐電梯時就順手對樓層按鍵逐一擦拭消毒,種種暖心的文明行為是這場疫情給我們留下的財富之一。”

如陳邦龍所說,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群眾已經深刻認識到陳規陋習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要以此為契機,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長久不懈地抓下去。

“很快,我們的生活會隨疫情消散而回歸正常。不過,我們絕不能讓過去的一些不文明生活習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迴歸’。”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省文明委將動員推動各市縣區,結合社會文明大行動、文明城市創建等群眾性創建活動和“四愛”衛生健康大行動,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作用,繼續加大創建力度,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加強文明知識宣傳和科學知識普及。

他還提到,同時,針對不文明行為容易反彈的實際,從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出發,省文明委將統籌部署,將疫情防控期間的行為規範內容,融入文明條例或鄉規民約,真正把疫情防控時期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轉化為自覺、持久的文明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