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奇石沒有皮,扔了不可惜”,您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呢?

玩古賞今


題主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定是對皮色的重要性有所質疑,說說我自己對奇石皮色的看法,不到之處,請您務必海涵或是指教。

奇石的皮色,是見證歷史滄桑的證據,記錄奇石億萬年演化的過程,感觀自然千萬年的風吹洗禮。

一方美的奇石,皮色是重中之重,皮色的美是自然賦予奇石的靈魂,一幅沒有皮色的奇石,猶如光腳獨行,衣衫不整破簍不堪,大自然給奇石穿上華麗的外裝,襯托自然創造的神奇,皮色也是見證奇石的天然性手段之一,皮色是天然奇石的象徵,不可複製,一切人為因素都會讓奇石黯然失色。

一件沒有皮色的奇石,就像萬物失去了靈魂,丟之並不可惜。





石全石美99


好皮裡面出好肉,皮殼是石頭質地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也就是石友們喜歡各類籽料的原因。和田玉籽料被追崇也是這樣。


火箭917


個人認為:奇石以質形色紋韻為要素,更講究完整性天然性。沒有皮的奇石只要符合五要素也不乏是一方好奇石。



品石163844709


石皮是包槳的最基本,每塊石都各有特性,喜歡者當寶不喜歡草都不如,金錢也就一順間,也就各奔前程!(愛我把等你)





廣廣人生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有的奇石需要的是畫面石,皮是不重要的,如馬達加斯加的水草石,主題是欣賞的景,不是欣賞的皮,那沒皮,也是可以的。

有的奇石皮去掉才能方顯本色,有的得肉皮搭配,去些皮效果更佳。如河南晚霞紅去皮才有圖案紋路,有奇石刻字,皮肉搭配能顯出字跡的蒼勁有力。

有的奇石是顯皮的,如韻紋特點突出的奇石,重在皮,如泰山石等主要是皮,有皮才能顯出的紋路,才有蒼桑感,才能突顯大自然賜予人類藝術。

所以大部分奇石,是靠皮奇的,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但有的樹缺一少部分皮,照樣生長。從植物的生長規律可以看出有的奇石是不需要皮才能奇。





玉雕馬大師


有皮有肉!




儒劍詩魂



………奇石的皮也有稱為皮殼,水衝度,風礪度……的,也可說是它的包漿,是天然環境因素或人為盤玩撫摩在石頭上形成的氧化層,對奇石不但有保護作用,更為其增添了古樸的韻味和不凡的靈氣……有些石頭長期暴露野外,受風吹,雨淋,高溫,浸蝕等多種自然作用力,就形成了天然完美的包漿……有些奇石由於質地或其它原因就沒有自然包漿,但通過人的長期盤玩,也能產生包漿,既喚起了石頭的靈性,也使得人與石更具親切感……還有些奇石通過切割或打磨才能露出神奇的紋理或圖案,它們雖沒有了皮殼,但並不影響觀賞和價值………





………每一種奇石都有它的獨特性,更有它們的喜好人群,有的美在皮,有的美在骨,因此一塊奇石的價值,絕不能單從它有沒有皮來決定,而要多角度,多方面的去欣賞和品味,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發現和樂趣,朋友們您說對嗎❓謝謝大家閱讀支持😊😊😊🙏🙏🙏❗




石農正君


奇石沒有為皮,扔了不可惜。我贊同這個觀點。

奇石的皮,就是奇石的判斷標準形、質、色、紋、韻裡的質,即奇石的石質。奇石的石質一定要堅硬,光滑,細膩,所謂的皮就是奇石在自然界中受到的碰撞,磨擦以及水流的沖刷或者風的長年浸蝕而將奇石表面打磨得光滑細膩,有如玉石般潤澤。還有一種就是通過常年的盤玩,奇石吸收了人體的漢液和油脂,奇石表面形成溫潤的亞光色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盤出包漿的奇石看上去更加溫潤可人。這就是奇石的石皮。

奇石的石皮是判斷一方奇石品質好壞,極為重要又不可或缺的一個條件。有皮殼的奇石能進一步提高奇石的藝術審美。一方石頭在形、色、紋、韻方面都非常優秀,唯獨石質疏鬆,粗糙沒有形成好的石皮,也不能成為好石頭,這是非常遺憾的。所以奇石是否具備好的石皮,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不具備好皮殼的奇石不符合藝術審美的要求,從而大大降低了奇石的觀賞性,奇石觀賞性又是判定奇石品質高低的首要條件。可見皮殼對一方奇石的重要性。

看待奇石的石皮,就好比女人看待自己的那張臉一樣。誰都希望自己有張肌膚細膩紅潤,吹彈可破的臉。臉對女人的重要程度,就對等石皮和奇石的重要程度。一方好的奇石首要條件就是要具有好的石質,也就是要有堅硬而又溫潤細膩的石皮,才具有可觀賞性。

綜上所述,奇石沒有皮,好比女沒有臉,扔了也不可惜。


路上狂奔的魚


這個沒皮的,表裡如一



敷衍77891797


此話不錯。何為奇石?就是它具備了大自然神工巧作天然形成的自然傑作“清”,“奇”,“古”,“怪”之形態,因此給人們通過皮色,幻圖,形狀去欣賞它的自然魅力,回味無窮,樂在其境其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