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7為什麼不減輕重量呢?

韓先森hcl


vv7為什麼不減重?如果我說vv7並不重你會怎麼看?vv7作為一臺中大型SUV,整備質量為1920kg。看起來似乎很重但其實與同級別的合資車型比起來並不重的。

例如與豐田漢蘭達對比,同樣的兩驅版本漢蘭達整備質量1990kg。比vv7還重上70kg。而vv7的尺寸、軸距也大於漢蘭達。vv7長寬高:4760×1931×1655mm,軸距2950mm。漢蘭達長寬高:4890×1925×1715mm,軸距:2790mm。吐槽VV7重,怎麼就沒有人吐槽漢蘭達重呢?


其實這個尺寸的主流中大型SUV自重都在2噸左右,只有少部分車型略輕,例如昂科威自重輕1600-1800kg。其實昂科威只比緊湊型SUV大半級而已,尺寸與主流中型SUV要差很多。Q5L、XC60整備質量也在1800kg上下,車身尺寸同樣比昂科威強不哪去,內空間甚至不如CRV表現好。這些車型整備質量稍低是因為車身尺寸小的原因。

又想要大空間,又想要低自重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國人對合資車持包容態度,對國產車則是另外一個態度。例如VV7最大吐槽就是四出排氣車型中,vv7是零百加速最慢的一臺車。其實vv7零百加速8.6s,比2.0T漢蘭達還快上0.2秒左右。但是沒人吐槽漢蘭達零百加速垃圾,就因為vv7多了兩個排氣筒嗎?


vv7:我太難了!我們看國產車總帶著有色眼鏡,價格一定要比合資便宜,性能不能比合資車低、質量上也不允許有一點瑕疵出現,外觀還要大氣漂亮、空間還要大,維修保養還要便宜……有一點做不好就罵!再看看合資車,斷軸、懸架打補丁、變速箱召回、燒機油、機油乳化、機油增多,這些國人居然都能容忍,如果國產車出現這些問題估計立刻被唾沫淹死!

回到正題,說說關於汽車減重話題

汽車減重其實挺困難的。除了材料成本高之外設計難度也有所增加,即要輕量化還要保持一定的強度,因此車身車架設計上也更復雜一些。大家都知道賽車吧,車殼僅重50kg,整車640kg左右。其中車殼就是採用了碳纖維製成的,雖然做到了輕量化但是成本也非常高,因此民用車是不可能碳纖維材料的,這也凸顯出材料對減重的重要性。



民用車用減重材料只能從高強度鋼材與鋁合金材料上入手,高強度鋼材用的更廣泛一些,大部分民用車高強度鋼材應用比例超過70%,其中VV7高強度鋼材比例達到75%。


而鋁合金材料民用車用的更少一些,主要是價格比較高,只有豪車喜歡用。例如奧迪A8的全鋁車身,可以有效降低自重。其他豪華車覆蓋件也應用了鋁合金材料,例如車門、引擎蓋、尾門等採用鋁合金材料製成,甚至還採用了鋁合金懸架等,部分車型防撞梁也採用鋁材。總之這些材料都可以有效降低汽車自重,只要捨得花錢就能辦到。例如比亞迪唐DM高配車型電池容量大,自重增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採用了鋁合金副車架來減重。

除了這兩種材料可以降低自重之外,一些新方案也可以減重。例如用塑料零部件代替鋼材,用結構膠降低鋼材使用量都可以減重

塑料代替金屬最早出現在發動機上,例如鋁合金進氣歧管用塑料歧管代替、全鋁的的四通也用塑料四通代替、防撞鋼樑用泡沫代替等。目前塑料已經從發動機轉戰到車架上,例如大眾某些車型的水箱框架就採用了塑料材質。某些豪車還用結構膠來提高鋼性與強度,這樣就可以減少鋼材使用數量也就達到了減重的目的。可以看出來減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本高售價高,消費者不一定買賬。

因此只有一些高端品牌的汽車捨得用錢換自重,最終消費者買單。但是某些豪車正在逐步降低鋁合金材料應用比例,原因很簡單啊就是為了壓縮成本提高競爭力!此外為了營造靜謐的空間,還會用上更多的隔音止震材料,這與會導致車重增加。所以vv7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辦法進一步去降低自重,降低自重沒有太大的意義。


水墨丹青一世情


過重的車身重量給VV7帶來了不錯的安全性,同樣也拉高了整車的油耗,VV7自重高達兩噸,上路質量更是達到2.2噸左右,這樣的重量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沒有經過輕量化處理,畢竟同尺寸的途觀L以及雪佛蘭探界者,質量1.7噸左右。超重狀態的VV7,甚至比同尺寸的路虎發現神行更重!

車重第一個原因是車身尺寸不小,4.7m的車身長度決定了他是一個龐然大物,較長的車身尺寸需要更多的用料去支撐,尺寸在這個級別的豪華SUV質量都不輕。奧迪Q5、寶馬X3也達到1.8噸左右,不同於合資SUV,豪華車型需要更多的用料以及更豐富的配置堆砌,如果不使用高強度用料,車重根本不可能降低。

尺寸是先天性條件無法改變,VV7同樣還使用了強度更高,尺寸更大的白車身,在核心部件的構造上,VV7的用料也要比其他車型更走心,比如說更加粗壯的側防撞杆,尺寸更大的梁頭,車頂的防護以及底盤的設計,VV7用料都十分充足。從設計以及用料上也可以看出來,VV7上輕量化很少做,並不是說長城沒有涉獵輕量化技術,而是VV7的定位如此。

細節用料更多,VV7的車中還體現在內飾的用料上,更重更厚實的軟質材料將整個中控包裹起來,相比於硬塑料更重,看不見的用料同樣厚重,VV7的NVH控制的不錯,那是因為內飾板鋪設了相當厚的隔音棉,降噪系統同樣卓越。用料多了隔音自然好。

配置豐富拉高了車身質量,複雜的配置是有重量的,電氣化系統以及線路的鋪設也能帶來一定質量,VV7不僅主被動安全配置十分豐富,多媒體系統更是一應俱全,健全的配置相比於同級別車型,自然也要佔據一定質量。

小結:從質量上來說VV7無疑是有壓倒性的優勢,當然如此豐富的用料以及優秀的安全性,也是付出了重量的代價,也決定了VV7的油耗不低,加上2.0T發動機澎湃的動力,VV7想要低油耗基本上也不太可能。







馬力世界


WEYvv7定位為中型SUV,1920kg的整備質量確實很高,同級別的豪華SUV奧迪q5l,僅有1875kg,奔馳Glc僅有1910kg,VV7整備質量處於上游水平,整體的工藝和用料還不錯,在保障現有配置的情況下,很難達到減重,如果大幅度的減重也意味著減配。

WEYvv7
vv7整體做工用料非常突出,配置非常高,外觀使用了家族式設計,整體非常大氣,年輕時尚,有很強的氣場,車身運用了大量的直線條,增加了硬派感,也增加了高級感和豪華感,整體外觀顏值在同級別車型中很有競爭力。


車型座艙已經達到豪華車型的標準,暈了真皮和大量的軟性材質使用了流行的懸浮式中控屏和全液晶儀表盤,設計功能性非常強大,主流配置和基礎配置很齊全,並且配備了語音識別系統和車機聯網系統,內飾也運用了大量的鍍鉻裝飾,高級感和豪華感很突出,整體質感非常強。
車型空間表現還不錯。後排非常寬敞,舒適性也很高,整體的行車質感有一定的高級感,動力方面搭載了2.0t渦輪增壓發動機,配備了雙離合變速箱,有一定的頓挫感,整體動力表現中規中矩,這和車型的自身整備質量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綜合來說還是很符合居家使用標準的。

總結:WEYvv7車型整體的品牌力和產品力不錯,是近兩年新進的新生代車型,深受消費的青睞,整體熱度非常高,外觀顏值很有競爭力,整體的配置很突出,還是很值得選擇的。


色彩車圈


vv7為什麼不減重呢?確實相同尺寸相同定位的SUV車型,確實很少有達到2.2噸自重的。這麼大的自重確實讓vv7本身的油耗就偏高,雖然憑藉著優質的底盤厄做工用料,實際的家庭感受並沒有因為較重的車身而受影響。

但是從vv7這麼重的車身重量上我們也是能看到,vv7在一些部分的妥協,或者說是無奈。

為了保證安全,成本不允許更多的高強度鋼

vv7定位於中型SUV車型,將近4700毫米的車身長度,其白車身想在十幾萬這個價位上就做到一定的安全係數。vv7只能通過在保證一定成本的前提下,對部分白車身進行加固,也就是多用料。

當然有些消費者會說,為什麼不大量的採用高強度鋼呢?高強度鋼的採購成本大致相當於普通鋼材的3~4倍左右,即使是最高等級的豪華車型,也只會在主要受力部位使用。

隔音材料非常充足,甚至是厚實

其實一臺車的隔音用料質量也是非常重的,尤其是像一些豪華車型會使用高密度的隔音泡沫甚至是橡膠。vv 7的隔音用料可以說是近幾年自主品牌中重量的時候前幾。

為了維護高級感,只能堆料

畢竟是魏派品牌的第一款車型,要是想賣到15萬以上的價格,對於自主品牌來說沒有品牌溢價。所以為了維護品牌的高級感,就只能瘋狂的堆料,不論是駕駛輔助還是電子設備都通通的網上堆。




喜歡就點個關注吧。


一本車


哈弗和魏關於油耗被噴了n年,大部分為水軍作品,為了小利瘋狂打壓。沒有哈弗大部分人還在買昂貴的合資車,VV7作為第一款衝擊合資車市場的中型豪華SUV,成了攻擊對象,試問買一款如此功率和扭矩,車身寬大的並且有豪華配置的車,價格還在19萬以內,能買到嗎?去看看合資品牌日系,美系,歐系的中型車,車重多少?油耗多少?甚至沃爾沃XC60,Q5,GLC等豪華車你能查到車重嗎?真正意義上的中級SUV車重基本都在1.8-2噸之間,VV7只有1.92噸,也在範圍內。至於油耗,這類型的車在12升以內算正常的,包括漢蘭達和ABB品牌。至於輕量化之說,只覺得一些水軍根本不懂車。SUV本就高的離地間隙,重心高,轎車輕量化可以但需要降低離地間隙,SUV車重經過計算講科學的,太輕危險性太大。所以Q5等同類型車重都在1.9噸左右,奔馳GLC還超過1.9噸,和VV7差不多。即使VV7油耗略高,浪費的油耗價值,也比買合資車便宜太多。只是魏沒有去贊助那些水軍,導致水軍瘋狂瞎噴。


且行且珍惜274135262


VV7的問題不在於減輕重量,而在於增加四輪驅動系統

長城汽車的特點概述

  • 油耗偏高

  • 動力優秀

相信用這四個詞彙概括哈弗、WEY、風駿三大品牌的長城汽車應該是客觀的,本篇討論的VV7尤其符合這些特點,但是這臺車卻沒有哈弗與風駿的高性價比體現。下面按照上述特點的順序分析這臺車的特點,從“重”開始。


基礎參數

VV7車身尺寸為4760*1931*1655,軸距2950mm。在中型SUV中這臺車並不算大,但是整備質量卻高達1920公斤,這幾乎是一些硬派B級SUV的標準了。但是長城汽車的重並不是缺點,因為自主品牌往往更重視汽車的被動安全保護水平;VV7的車身結構涵蓋75%的高強度與超高強度鋼,足夠誇張的比例帶來的是足夠全面的被動安全保護水平,25度偏執碰撞測試結果如下。

完整的A柱與正常彈起的氣囊說明了VV7的可靠,同時也說明了這臺車必然會很重。因為想要保證車身足夠高的安全,且量產車的價格不高於20萬,那麼車身就沒有任何可能性實現輕量化;普通的準高強度鋁合金材料接近五萬一噸,超高強度鋁合金價格非常離譜,碳纖維材料動輒六位數一噸。對於中低端汽車而言沒有可能性依靠這些材料實現輕量化,所以想要安全就不要怪車輛笨重。


油耗與性能

VV7的整備質量為1920公斤,其裝備的4C20系列的(E20CB)2.0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67kw、最大扭矩387N·m(1800~3600轉)。客觀評價這臺發動機應為2.0升增壓機中的優秀產品,然而驅動這臺重車的最大推重比也只是118.2Hp/T,這只是剛剛脫離“小馬大車”陣營的水平,百公里加速成績只是能夠突破9秒,即使匹配高傳動效率的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

推重比不僅能反應出車輛的性能表現,同時也能夠體現出油耗水平;在發動機排量技術足夠大的前提下,車輛一定是性能表現越強正常代步油耗越低,反之則越高。所以VV7的油耗真的有些高,然而選擇這臺車的消費者對油耗的接受度也比較高——油耗並不是大問題,問題是性能與運動感很強甚至有些浮誇的設計不匹配,那麼在無法通過輕量化實現性能提升的前提下,還有其他辦法提升性能嗎?

唯一方式:增加四輪驅動系統。汽車起步加速時車輛重心會後移,前輪抓地力減小會造成輪上功率的損耗,後輪沒有動力則加速成績必然差。而四驅版本則能夠依靠後輪驅動,在車身姿態變化後保證動力的有效而直接的輸出,有四驅的VV7性能一定會更強。重點是VV7以16.98~18.88萬的指導價只推出了前驅版,這完全不是長城汽車應該有的產品,要知道15萬級的炮皮卡都用到了同款發動機、採埃孚8AT以及哈弗H9的四驅系統,製造成本與VV7對比如何呢?

總結:VV7的問題不在於車重或發動機弱,而是缺少四驅系統;少了這一系統則說明了WEYVV7的性價比是足夠低的,這臺車是長城汽車中很少見的低性價比產品,不建議考慮。




天和Auto


和同級別比,油耗高嗎?為什麼國產就覺的高,合資就能接受,也就是所謂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同級別,配置更豐富,價格卻更便宜,如果賣同等價格,你覺得長城整不出輕量化嗎?合資偷工減了可以接受,長城實實在在就說車重油耗高。要明白,必竟成本所限,難十全十美。長城又給你價格低,又給你配置好,又給你實在不偷工減料,你還想咋地,人家也要利潤也要發展,不是做慈善!人家也要生存!今年315調查的合資車投訴問題去了解下,結果絕對打臉。國產在進步,合資在忽悠中國消費者,醒醒吧!


心飛揚7281


汽車降重其實一直以來都是,車企和消費者們都比較在意的問題之一。畢竟汽車降重之後帶來的好處真的可以說不止一點亮點,其中最明顯的好處就是能省油,增加汽車操控性。

但是對於車企來說,汽車不是說想降重就能降重的,畢竟要知道一點就是,汽車所用材料和成本,駕駛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繫。

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知道碳纖維材料,質量又輕安全性又好,但是為什麼普通民用車型很少採用碳纖維材料呢,就是因為貴啊。就算真的將碳纖維材料使用在普通車型上,廠家吹噓的再厲害在安全,相信不會又多少用戶買吧。所以現階段碳纖維材料基本上都是用在專業汽車比賽方面。所以很多廠家在考慮成本,安全性,耐久度各方面來看,一般都會採用高強度剛,這是較為普及的,但是也是偏重了一些。當然了,其實隨著汽車市場發展,以後用肯定會越來越輕的。就拿近些年汽車材料變化來看,變化最大的就是鑄鐵發動機和全鋁合金發動機之間的轉換。

現階段大部分汽車發動機都是採用了較輕的全鋁合金發動機,而14年之前的車型則較多的是鑄鐵發動機。但是目前全鋁合金還是比較成本的,所以大部分車型同樣是為了控制售價和中和重量,減少油耗,便把好鋼都用在刀刃上。所以最後還是那句話:汽車材料的使用,是要結合成本,安全性,工藝成熟度,汽車重量來綜合考慮的。

說白了也是那就話,一分錢一分貨


雜食汽車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

vv7應該還是沒經過輕量化處理,全身用的鋼材,沒有鋁合金,現在的豪華汽車品牌都是全部鋁合金或者部分鋁合金來減輕車身重量,達到不錯的燃油性和安全性

希望能幫助你


樂虎淘車


輕量化還能做出豪車,那個豪車重量輕,豪車從沒說輕量化做的好,想安全車重是難免的,又想豪華又想省油都很難做,價格貴了又嫌貴,主要是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