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魯迅作品不能走


語文課本:魯迅作品不能走


記得2013新學年伊始,教科書刪除魯迅作品有成為一個熱點話題。這一次刪除魯迅作品《風箏》,不僅結束了63年來魯迅作品雄踞中國中學教科書的地位,同時也結束了魯迅先生作品在中學教科書裡的一席之地。

這是一個有劃時代意義的語文教科書教材選擇主旨傾向改變的事件。

刪除魯迅先生作品是近幾年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大話題,前幾年就沸沸揚揚了。我是一個反對派:魯迅作品不是不可以刪,而只是刪什麼,補什麼的問題。今年倒更乾脆徹底了,抹了一個光頭。

我曾經寫過幾篇討論刪除魯迅作品的評論:《魯迅作品刪留之爭的題外話》《刪除魯迅作品應當緩行》《文學之悲哀,民族之不幸》《教科書刪除了什麼》等,主張可以與時俱進的調整魯迅作品之選擇,不可禁選;可以減少份額,不可取消份額;可以調整單元,不可禁止選用,簡稱“三可三不可”原則。

主張刪除的人無非持這樣二種態度:一是魯迅作品過時了(過時,就不是魯迅了;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也將黯然失色,此論不值一駁,可參閱我的上列評論文章);二是目前以青年作家趙瑜為代表的觀點,為了便於閱讀思考,我把他的主要觀點歸納如下並次第加以一一解析:

1,“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還停留在語言的基礎訓練以及修辭訓練上,接觸的內容不宜過於深刻,重在接地氣,有常識,且有趣味。”

2,“魯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歲以後寫的,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

3,“《傷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們能感知的。”

4,“魯迅是以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來評價世事,魯迅的種種好,應該是成年後才能體味。”

5,“讓孩子過早接觸魯迅,不如讓他們接觸宮崎駿、自然科學以及課外活動。”

6,“初中生的閱讀,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多在知識、孩子氣等淺表層面,‘一定年齡進行一定的閱讀。’”

這些觀點粗看起來沒有什麼大毛病,但是,稍加琢磨推敲便破綻百出,不堪一擊。我們還是按序一一解析之。

1,什麼叫“接地氣”?“接地氣”是一個新出現的政治詞彙,用於中學生的語文教學與學習並不準確恰當。硬要用,也無不可,學習語文之“接地氣”,就是通過學習瞭解當時的人文歷史,以古觀今,以古思今,以古革今!究其舊不圖其新不行,圖其新,不究其舊更不行,何以以史為鑑!

2,魯迅文章老更成。魯迅後期作品較之早中期作品對年輕人更有益。毛澤東有更經典更高明的詳細評論;也可以參閱我的上列評論文章,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前輩對世界的認知是後輩感知前世的一比精神財富,這是一個無須討論的真理。

3,《傷逝》《祥林嫂》的教學不是搞憶苦思甜,而是要告訴學生當成近一個世紀前的中國人文歷史來學習。學生能不能“感知”,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老師的問題。不能把老師的責任轉嫁在學生的身上,進而變成刪除魯迅作品的理由。文學和歷史著作歷來是不分家的,《周禮》《尚書》《禮記》《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到現代姚雪垠的《李自成》都是這樣。

4,“魯迅的種種好”為什麼要等到成長到成年人以後才去體會呢?要說能夠真正“感知”魯迅,成年人也未必能行;特別是近一個世紀以後的成年人。按這個邏輯,讀魯迅猶如讀司馬遷;是不是大學的歷史系也應當撤銷呢。

5,“宮崎駿、自然科學以及課外活動”自然是要的,這與學習一點魯迅作品不存在任何互相對立或者排斥的邏輯關係。話既然說到這裡,為什麼不可以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呢?《風箏》是講親情,特別是兒時親情的;計劃生育客觀上讓獨生子女們失去了許多“親情”的溫馨與快樂,《風箏》或許能夠給他們以憧憬、遐想,不是很好嘛!

6,“一定年齡進行一定的閱讀”這是古已有之,大約2500前,希臘大哲學家,教育家柏拉圖就創立了“按學齡階段因材施教”教育法。“一定的閱讀”,“一定”是一個模糊概念。學習魯迅作品,並不需要學生完全搞懂,現在的年輕老師也只需起到引而不發的作用就算達到教學目的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成長為成年人”以後是否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問題。

更可氣的是官方解釋說“魯迅的文章與時代脫節”、“魯迅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是社會的陰暗面,與社會主旋律格調不一致”。當今社會就沒有陰暗面了?就不能讓學生知道了?

文學與時代的關係在理論上是早已經解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的;主旋律只有歌頌一個方面?前幾天中央還在關於新時期文化建設與發展的主題思想上指出“陰暗面”也要反應,真實客觀的反映陰暗面也是唱響主旋律的題中之義!關於文學藝術能不能反映陰暗面,怎樣反映陰暗面的問題,71年前,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裡就闡述得非常經典了。

一本中學語文教科書有二三十篇經典作品,以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之地位和貢獻,以魯迅先生為我們後人留下的中國最黑暗的社會歷史畫面而言,選擇保留一二篇魯迅作品,理所當然,誠不為過。

我們一直強烈反對日本文化省在歷史教科書中刪除侵華史實的錯誤做法,目的就在於讓年輕人不要忘記那段歷史。魯迅先生生活於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黑暗的時代,魯迅作品是中國文學史上反映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巔峰之作,以一些是是而非的“理由”放棄魯迅作品在年輕人中的學習教育是完全錯誤的。

還有一種主張刪除的觀點是說魯迅作品“太深刻”了,(膚淺的作品俯拾皆是)不適合年輕人。此公此論更是匪夷所思,無須浪費我們的時間與生命,由它去吧。

繼續保留魯迅作品教育我們的子孫後代是一件國之大事,萬勿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