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团队推荐强生旗下达芦那韦抗新冠病毒,强生:缺乏证据支撑


李兰娟团队推荐强生旗下达芦那韦抗新冠病毒,强生:缺乏证据支撑

文 | AI财经社健识局 陈广晶

编 | AI财经社健识局 严冬雪

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之际,中国抗新冠肺炎用药研究喜讯频传。

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介绍了新冠肺炎救治药品的研究进展。

根据介绍,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中医药、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干细胞和人工肝,以及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线上都有良好进展。

特别是法匹拉韦,分别在深圳、武汉开展的,共计200人入组的临床试验中,其安全有效性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在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等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科技部推荐,尽快将其纳入诊疗目录。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进入3月份以来,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新冠肺炎全球流行趋势开始显现。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包括病毒基因序列、相关数据库、研究论文、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等,对全球无疑都是宝贵的财富。

然而,李兰娟院士团队推荐的达芦那韦,其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遭强生否认,以及此前呼声最高的瑞德西韦在美国的试验迟迟没有结果,而在中国又因患者被挤占难以顺利推进等现象,都不免令人对现有成果的严谨性心生疑虑。

而在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抗病毒药物中,谁才是全球抗击疫情的主力军,目前看来似乎仍然是悬念重重。

结果正式发布

科技部力推法匹拉韦进诊疗方案

根据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进一步强化对一线临床救治的支撑和服务。针对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阻断,重点推动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和中医药,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点推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干细胞和人工肝的临床应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进展。

张新民特别提到,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李兰娟团队推荐强生旗下达芦那韦抗新冠病毒,强生:缺乏证据支撑

张新民表示,今年2月国内已有企业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批件,并实现量产,临床药品供应有保障。鉴于法匹拉韦安全性好、疗效明确、药品可及,经过科研攻关组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已正式向医疗救治组推荐,建议尽快纳入诊疗方案。

这款抗流感药物,2014年在日本获批上市,作为战略储备药,日本官方已经储备了200万人份。在中国海正药业的法匹拉韦,从受理到获批只用了10天时间,可谓刷新了记录。此后,该药针对新冠肺炎的试验结果流出,称其可4天清除病毒。

此番科技部正式发布试验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消息,并肯定了法匹拉韦的疗效,该产品的销量也有望实现较大突破,特别是在疫情全球流行的大趋势下。

根据此前山东公示的挂网价,法匹拉韦单片约20元,一疗程费用近1600元。法匹拉韦安全有效性初步获得证实之后,海正药业的股票已经一字封停,股价14.25元,涨幅10.04%。

当然,法匹拉韦能否进入诊疗方案,进入后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等问题,还有待更多试验验证。可以看到,同为科技部力推的品种磷酸氯喹,在进入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不久,官方就提示急性致死不良反应,并且调整了推荐使用剂量。

无论如何,除了这些临床用药筛选、研究方面的成果,中国作为“先锋军”,在疫苗、溯源、检测等多个方面,都为全球抗击疫情都有诸多贡献。

张新民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开展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为取得全球抗疫的最后胜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火热背后

绝大多数临床试验未获审批

而在中国药品研发喜讯频传的同时,大洋彼岸的消息却并不乐观。

先是3月13日,美国CDC(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表论文,公布美国12个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情况。其中3名患者使用了瑞德西韦。遗憾的是,论文中没有直接给出瑞德西韦的疗效。

李兰娟团队推荐强生旗下达芦那韦抗新冠病毒,强生:缺乏证据支撑

而加州大学感染病专家George Thompson在接受《科学》采访时,则明确表示没有证据证明瑞德西韦对新冠肺炎有效。

3月16日,制药巨头强生又发声明称,缺乏证据支撑旗下达芦那韦有抗新冠肺炎病毒作用。

李兰娟团队推荐强生旗下达芦那韦抗新冠病毒,强生:缺乏证据支撑

根据强生声明,目前没有临床及药理证据能够支持将达芦那韦纳入到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指南中,也没有发表临床研究评估达芦那韦、达芦那韦/可比西它及达芦那韦/可比西它/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甚至没有关于达芦那韦用于冠状病毒的体外研究。

同时,强生提示,达芦那韦在没有利托那韦或可比西它等促进剂联合给药的情况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高。

对于是否会进一步对达芦那韦的抗新冠病毒作用进行研究,强生并未给予健识局回应。但是该公司在声明中也表示,愿意与政府、临床专家及其他机构合作,确保严格收集和透明化数据,以更好指导新冠肺炎有效药物的使用,支持快速解决方案的开发。

达芦那韦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艾滋病(HIV)患者的治疗。根据长江日报2月4日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经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试验中,阿比多尔和达芦那韦都表现出了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

其中,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李兰娟院士还建议,将上述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第六版诊疗方案中。

当然,在此后发布的几版诊疗方案中,人们只看到了阿比多尔,却没有达芦那韦。

事实上,在上述研究结果发布之后,已有HIV药物研发人员指出,以达芦那韦作用于HIV的剂量推算,要想达到李兰娟团队公布的有效浓度,至少要服用成千上万片达芦那韦,并不具有可行性。

2月15日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改口称,数据仍然是实验室阶段,仅供团队内专家讨论时参考。

毫无疑问,相比国外,中国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的药物研究、疫苗研究,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一线的科学家、临床医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李兰娟团队推荐强生旗下达芦那韦抗新冠病毒,强生:缺乏证据支撑

图/ 视觉中国

健识局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截至3月17日,除去已经撤销的27个,仍有451个临床试验在册。曾经被称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已经不在其列。

而在热闹背后,据国家药监局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所说,截至2月24日,仅应急审批了5个新药用于新冠肺炎防治的临床试验。

截至3月11日,药监局也只是应急审批批准了16个新冠肺炎检测试剂,包括10个核酸检测试剂、6个抗体检测试剂,没有批准任何药品用于新冠肺炎治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