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必达,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急诊排头兵王义兵

(作者:胡谦,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队员)

日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肿瘤中心Z15重症病区经过30余个日日夜夜顺利关闭,稍作休整、蓄势待发,准备再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义兵,是这个奋勇向前、充满斗志的队伍137名队员中的一员,他是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

使命必达,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急诊排头兵王义兵

· 从山区到城市,坚毅的步伐是对医生职业的万分珍惜

他来自一个偏远山区,一个贫穷限制想像的农村家庭。那时候的他离一个城里大型三甲医院医生的距离大概要绕过家门口的那层层大山,还有数不清的弯道口。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的身上刻满了忍耐、坚毅与奋斗。一纸大学通知书见证了他在家乡奋发图强的成果,而后一步步获得了硕士毕业证书、博士录取通知书,成为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名急诊科医生。只有他自己知道,从一个农村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在城市立足的医生有多难,而他有多珍惜医生这份职业。

使命必达,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急诊排头兵王义兵

从南昌到武汉,诠释急诊人的担当与能力

在南昌时,他时常面临着事故突发、灾难降临、生命垂危的各类患者。从小的贫困的经历让他对这些苦难多了一份同情与耐心。他像浴血奋战的战士,尽情地驰骋在急诊战场上,他可以通过患者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果敢而精准地实施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心肺复苏、急诊手术等抢救措施,与死神赛跑,与生的希望握手。自急诊科工作以来,他接诊过3000多名急危重症患者。他将面对患者病情恶化、生命逝去的痛苦与无奈化成了救治患者的不竭动力,每次经过努力换来了患者病情好转、抢救回来,他说他有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他的手机里满是患者沟通病情和感谢的微信,有时他忍不住会与我们同事"炫耀"一番说,瞧,昨晚那个抢2床家属发来了感谢:"王医师: 我的母亲能从鬼门关闯出来,您的几次果断措施非常关键。要不是您7号晚及时安排做血透,8号凌晨及时安排插管,要不是8号上午,您不当班还特意前来敦促ICU及时腾出病床,我母亲可能就熬不过来了"。这些真诚的感谢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认可。

自2019年武汉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他默默关注着疫情变化,请战随时出征武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春节期间,他无法与远在老家的亲人们细叙团聚之情,为了做好支援武汉的准备,早早地回了南昌。2020年2月12日晚22时43分,单位党支部发出报名支援武汉的通知,他第一个报名,没有丝毫犹豫,而党支部也给予了他机会。得到机会的他,没有任何兴奋,因为他明白,此次去支援武汉需要他默默的奉献与坚守。当他把去支援武汉的事告知爱人时,爱人哭着说"你去吧,但务必平安回来"。他能理解爱人的压力与担心,2个孩子,大的才2岁,小的才8个月,他一走担子全部在爱人身上,而他爱人还担心他将面临着病毒无时不刻的威胁。他的父母也年过甲子。可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毅然出征。

使命必达,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急诊排头兵王义兵

在武汉时,他一心只想如何帮助更多的患者,拯救更多人的性命。进入病房其实比想像中要艰难很多,他依然记得第一次入驻病房是凌晨4:00。当时由于佩戴护目镜不适应,整个上颌骨、牙齿、牙槽等整个脸颊部位都是钻心的疼,完全不知道是如何坚持到下班的。下了班后仍然是疼了好几天。为了尽快适应病房工作,他回到宾馆仍然戴着护目镜,睡觉都戴着。凭借着"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决心,他很快适应了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查房、安慰患者、给患者定期取咽拭子等工作。

为了更好地改善诊疗流程,下班后他马不停蹄地查阅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文献,不断总结分析病区患者的病情情况。基于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早期辨别,他一心想把一线的抗疫经验分享出去减轻一线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他挤出有限的休息时间进行总结。目前已在《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的表现及特点"的学术论文。在国外疫情告急阶段,他深知病毒面前,人类是共同体,医学更无国界,他把他的抗疫经验撰写了SCI文章,目前已在投。

使命必达,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急诊排头兵王义兵

使命必达,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急诊排头兵王义兵

从协和肿瘤重症病区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不变的是初心与使命

在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Z15重症病区,南昌大学二附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整整奋战了30余个日日夜夜。在全队共同努力下,他们治疗的患者都顺利出院,实现了患者0死亡,医护0感染。3月15日顺利闭舱那晚,他第一次在武汉没有靠安眠药入睡。这几天一直按照上级指示,他和所有队员原地休整待命,有消息传来可能可以回家了,他听到消息时微微一笑,没有太多波澜,因为他看到了武汉还有9000多名患者。当他接到医疗队通知要再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时,他长舒一口气,庆幸自己有机会能继续留下战斗,因为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疫情还未大胜,他定竭尽所有陪着武汉一起战胜病毒,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疗队员、一名急诊医生光荣的使命。

王义兵,是南昌大学二附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他低调、默默地奋斗了30多个日日夜夜,他坚定地回复"有信心"应对即将到来的新的阶段的任务。他,他们将用满身的技能、满腔的热血再度出征。我们相信,在他,他们的努力下,疫情全胜就在不远之时,而那时也是他们平安凯旋之时。

【人物简介】王义兵,中共党员,博士在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队员,荣获2019年度中国医师协会"急诊未来"杰出青年医师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其中SCI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19.992分,第1作者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9.038分,单篇文章被引14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3)。主持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江西省中医药基金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年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以第1第2参与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以第1参与人身份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