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歷史走向的改變,有時候總是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小人物引起,其中暗殺、刺客事件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春秋戰國時代刺客事件,並不在少數,例如,要離刺韓槐,曹沫行刺齊桓公,這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刺客事件;很多歷史記載中,都對這些刺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也認為他們體現出來的是一種俠義精神,荊軻刺秦事件更是如此。

荊軻的大義凜然,以及他為了燕國生存而奉獻自己的精神,被很多人加以傳頌,時至今日,荊軻這個人也是蒼涼悲壯的一個代名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隨著他的事蹟廣為流傳著。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根據傳言,如今遼寧境內的太子河,就是因策劃荊軻刺秦事件的燕國太子丹而得名的,當時的燕國的人敬佩太子丹的作為,感念他對於燕國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被荊軻捨身為國的精神所感動,所以將本名衍水的河流改為了太子河,以此來紀念太子丹和荊軻。

可是荊軻刺秦,真的值得人們去膜拜嗎?荊軻所傳達出來的真是一種正道的精神嗎?或者說太子丹所設計的荊軻刺秦事件,真的有著良性的影響嗎?事實上,荊軻刺秦事件,並非是一場愛國主義的行動,荊軻也並非是那樣的大義凜然。

我們從荊軻刺秦的起因、目的和結果上來看,這其實只是一場笑話,是燕國對秦國開的一場玩笑,並且燕國也因為這場玩笑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本篇文章,我們來了解下荊軻刺秦,看一看這場鬧劇的始終。

荊軻刺秦起因,太子丹多半以洩私憤為主

首先,我們來看荊軻刺秦的起因;燕國太子丹人生的前半段幾乎都是人質生涯,在幼年時期在趙國做人質,後來為表示燕國對秦國的忠心又被送到了秦國做人質,而荊軻刺秦在太子丹不滿秦國對他的待遇逃走之後所發生的。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太子丹在秦國的生活並不好,這讓他心中不滿,因為當他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與同樣身為人質的嬴政是有一段交情的,後來嬴政登基成為秦王,在太子丹的印象當中,嬴政一定會憑藉著少年時期的友情而對他格外的厚待,也會對燕國有很多的照顧,可是事實上太子丹卻並沒有受到秦國格外的禮遇,這讓他心中非常鬱悶,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逃跑的最重要原因。

  • 半生人質生涯,讓太子丹失去理智判斷

事實上,太子丹在回到燕國之後,看到國內的貧弱景象也是大吃一驚,這表明太子丹實際對燕國的切實情況並沒有多少了解,也就不存在是為了改善燕國的發展環境而回國的說法了,因為他本身就不認為燕國貧弱,又怎麼能說他是為了改變貧弱而逃離呢?

所以,太子丹本身選擇離開秦國的原因,是他在秦國並沒有受到理想中的待遇,這對於一個被送到秦國做人質的王子來講是非常不應該的;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人質這種行為是正確的,但在那個時代來講,兩個國家互送人質的行為代表著兩個國家之間的信任關係。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而燕國本身就是一個依附於其他國家,才能夠生存的諸侯國,對於燕國來講,被派遣的人質的行為也就代表著燕國的國家態度,因此,當太子當選擇從秦國逃離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燕國站到了秦國的對立面。可是,兩個國家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燕國選擇在那樣的當口與秦國作對自然不會有太好的結果;所以,太子丹衝動之下所做出的行為並非是為了燕國好,而實際上是將燕國當成了自身的支撐。

因為在太子丹心中,他作為燕國的王子,哪怕在他擁有人質身份的時候離開了秦國,燕國也可以庇護於他,秦國也不能將他怎麼樣?所以,他並非是為了燕國的發展才設計離開,而是隻為發洩自身心中的不滿,而之後所設計的刺秦事件也是如此。

  •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太子丹收留秦國罪臣樊於期

太子丹本身就對秦國以及嬴政有著很深的怨氣,在看到燕國的國家實力並不能與秦國相提並論的時候,他並不是給燕國謀取生存之道,也並沒有切實的發展國家實力,而是選擇了利用刺客行刺來彌補兩個國家之間的差距,而這種形式也並非是真心的為了燕國發展,而做出的行為,這一點,我們通過他對樊於期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當時樊於期作為秦國的罪臣相當於一顆定時炸彈,太子丹收留樊於期時,他的老師是非常反對的,可是太子丹給出的理由是:燕國與秦國是仇家,他與秦王嬴政是仇人,樊於期作為嬴政的敵人就是他的朋友。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因此,燕子丹實際上就是為了與秦國作對才收留樊於期,並非是樊於期能夠給燕國帶去什麼巨大的利益,而事實上樊於期作為一個罪臣也根本無法為燕國做貢獻。所以太子丹的作為與其說是為了燕國,不如說是為了給秦國添堵;所以,我們從荊軻刺秦的起因上面就可以看到這場刺客行動的荒誕。

太子丹想置秦王於死地,來拖垮秦國,並不是發展燕國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下荊軻刺秦的目的;從原因來看,太子丹是非常希望置秦王嬴政於死地的,以發洩自身對於秦國的不滿,也彌補心理上的巨大差距;但是與此同時,他還給了荊軻另一種選擇的方式,那就是希望荊軻能夠生擒秦王嬴政,並且讓嬴政同意歸還佔領的諸侯國領土。

  • 太子丹希望回到戰國諸侯並立的局面

這種情況就比較有趣了,太子丹是希望各大諸侯國,能夠回到原來的相對獨立的情況之下,讓各個國家能夠像戰國中期一樣均衡發展,這其實是一種逆著歷史潮流前進的行為,因為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紛亂了幾百年之久,而當時秦國的實力也註定統一事業的完成。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可是,太子丹卻希望各個諸侯國能夠恢復到原先的實力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均衡而穩定的發展,所以,太子丹本身對於歷史的發展進程就沒有太大的把握,也並不瞭解當時的時代格局,他本身只是想從秦國內部謀取一些利益,讓秦國把吃進去的都吐出來。

但是,如果太子丹只是憑藉著如此的目的,就不至於在行刺的工具上費太大的功夫,可實際上,太子丹對於荊軻刺秦的匕首非常的看重,不僅是以毒藥來淬之,更是拿活人來做實驗,可想而知他是一定要置秦王嬴政於死地的。

  • 太子丹派荊軻刺秦,更多的想發洩私憤

至於我們上面所說到的目的,也只不過是一種緩和的過程而已,所以這就與荊軻刺秦的原因相互印證了,太子丹本身的目的並非是為了謀取太大的利益,而只是希望能夠以削弱秦國的實力,來發洩自身心中的不滿,他根本的想法在於拖垮秦國而並非發展燕國。

對於一個真正希望自身國家實力強盛的人來講,他的行為應該致力於提升國家綜合實力上,而並非是壓垮對手發展上,另外,哪怕沒有秦國,也會有魏國、楚國、趙國等等的國家對於燕國的發展造成影響,如果燕國不能自身發展壯大起來,那麼在戰國時代依舊沒有立足之地。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所以,太子丹就是將燕國當成了他汲取資源的保障,而並非是他要強大起來的目標;我們從荊軻刺秦的目的上來看,這場刺客行動更多的是在為太子丹而謀取利益,與燕國本身的關係並不大,這也說明了這場刺客行為的可笑。

荊軻刺秦,引發燕國被滅國之戰

再者,我們從結果上再來分析一下;荊軻刺秦的結局是非常不盡如人意的,或者說對於荊軻和太子丹來講,這樣的結局無異於是帶來了巨大的打擊,荊軻在刺秦事件中身死他鄉,秦王嬴政所面臨的危機只是虛驚一場,而這場蓄謀已久的刺客行動,不僅沒能夠為太子丹出口惡氣,沒能夠讓秦國歸還所佔領的諸侯國領土,反而給燕國帶來了巨大的滅國危機。

本身秦國並沒有將燕國當作是下一個滅國戰爭的目標,因為燕國本身地處北部偏遠地區,它的自身發展實力又非常的弱,在秦國強敵環繞的時候,自然不會將太大的精力放在它的身上,可是因為荊軻刺秦一事,秦王嬴政勃然大怒,而秦國也有了對燕國出兵的藉口,打著為秦王嬴政復仇的旗號,秦國軍隊的士氣前所未有的高漲,王翦帶領著軍隊北上滅燕。

  • 燕子丹逃亡遼東地區,印證了他將燕國當作保障

這時候的太子丹,並沒有再說什麼為燕國謀取利益的話,反而是跟隨著燕國王室一起逃往了遼東地區。這本身是由太子丹引起的一場非常重大滅國危機,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場危機自然只有太子丹才能夠去化解。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當然還有另一種做法,那就是燕國聚集軍隊與秦國決一死戰,可是以燕國發展的弱小對抗秦國發展的強大,這場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燕王喜,雖然不是什麼明君,但他也絕對不傻,自然不會以卵擊石與秦國硬碰硬,所以只能夠選擇了逃跑,而太子丹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站出來而是選擇了與自己的父王一起逃跑。

可見這也證實了我們上述的說法,太子丹只是將燕國作為他的保障,當他發生危機的時候就會將燕國放在他的身前,替他抵擋已有的危機,所謂為燕國發展而謀取利益的說法也只是一個藉口而已,本身的他憑藉著燕國王子的身份是為所欲為的,並沒有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行為會給燕國帶去多大的危險。

荊軻刺秦引發燕國滅國危機,燕子丹丟了性命

因此,因為荊軻刺秦事件,燕國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慘痛的,燕王喜為了向秦國求和奉上了太子丹的人頭,以此換來了秦國的罷兵;可是那個時候燕國的統治核心,已經退到了遼東地區,本身國內為數不多的肥沃土壤都已經被秦軍所佔領,燕國雖然說沒有滅亡,可是也已經與滅亡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經過荊軻刺秦之後的一戰,燕國只是在苟延殘喘,可以說荊軻刺秦事件就是燕國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戰爭爆發的一根導火索,如果沒有太子丹這樣荒誕的行為的話,燕國能夠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更久。

所以我們從結果上來看,荊軻刺秦也並沒有像太子丹所預料的那樣為燕國帶去巨大的利益,反而是給燕國帶來了滅國危機,不僅害死了田光、荊軻、樊於期也害死了他自己,被自己父親,親手向秦國奉上人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所以時間的結果也證明了荊軻刺秦事件是一場徹徹底底的鬧劇。

討論

當然話說回來,就算沒有荊軻刺秦事件,秦國也是需要統一的,燕國作為七大諸侯國之一自然會成為秦國的消滅目標,只不過有了荊軻刺秦將燕國的滅亡提上了日程而已;這樣來看,荊軻刺秦也算是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進程吧?可是這種推動是不是燕國人民所樂意看到的就不得而知?真是太可笑了。

其實燕國自身的弱小是自身所導致的而已,燕國與其他國家的發展差距,也完全是因為它自身的制度因素;戰國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如果不進行變革和改善,那麼只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在為魚肉的生活裡想要謀取一些利益是難於登天的,何況對於燕國這個一直崇尚王道政治發展策略的國家來。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燕國本身就是以君主為核心的發展狀態,導致國內的各個方面的建設,都是奉行無為的策略而聽之任之的,美其名曰是固守祖先流傳下來的制度,恪守作為西周開國諸侯的自豪和驕傲,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的利益可言,這種孤傲和驕矜只是做給自己人看罷了。

表面上來看,荊軻刺秦,確實體現出了燕國的傲骨

,體現出了一種哪怕是走投無路也絕不會向強權低頭的精神,可是實際上這所謂的精神只是一種幌子,一種掩蓋自身國家發展薄弱的藉口,一種掩蓋統治者無能的遮羞布,而當這塊遮羞布被秦國的強大無情的撕碎的時候,燕國所暴露出來的只有弱小和無可奈何,這是它作為八百年老諸侯的最大悲哀。

小結

從以上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荊軻刺秦的原因是因為太子丹本身對於秦國的不滿,刺秦的目的也是為了給自己出一口惡氣,刺秦的結果不僅沒有給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反而成為了國家滅亡的導火索,而口口聲聲說要再創燕國輝煌的太子丹,最終也選擇了成為逃兵。

太子丹為燕國而設計荊軻刺秦嗎?半生人質生涯,讓其失去理智判斷

對於燕國本身存在的制度的缺陷置之不理……,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在嘲笑太子丹的天真和無能,也在訴說著燕國的固執和衰敗;妄想一人之力而改變整個戰國格局,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卻不知,秦王嬴政之後還有秦王,秦國之所以有奮六世之餘烈,剛性的法治保障是不可或缺的。

這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國家想要擁有一席之地,那麼就必須擁有強盛的實力,絕對的的實力等於絕對的話語權,想要通過一些邪門歪道,來取得暫時的輝煌是完全靠不住的想法。其實,燕國並非沒有強盛的時候,燕昭王變法之後的它也曾經輝煌過一段時間。

如果燕國能夠守住變法的成果,如果它能夠繼續推行變法時期所實施的策略,那麼燕國不一定就會落得最終悲慘的結局,可是歷史不容使我們假設,燕國的墨守成規、固守王道政治,只能夠讓它成為歷史中的一段風沙。


參考文獻:《呂氏春秋》、《左傳》、《資治通鑑》、《戰國策》、《漢書》、《史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