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話說,人人都知《孫子兵法》,或許還有人聽過《吳子兵法》,但今天筆者要來跟你聊聊《孫臏兵法》,此兵法是孫臏的弟子在孫臏的著述和言論的基礎上,加以輯錄、整理而成的。書中第一篇《擒龐涓》所記,正如《漢書·藝文志》所說是“自春秋至於戰國,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並作”的一個典型戰例,同時也反映了戰國中期的軍事思想水平。

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孫臏兵法》在繼承孫武等前人的重戰、慎戰、備戰思想的基礎上,提出“戰勝而強立”的戰爭觀。它認為戰爭是維護國家生存、鞏固統治秩序並進而尋求發展、最終統一天下的必要手段。

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它列舉了“神戎(農)戰斧燧,黃帝戰蜀錄(涿鹿),堯伐共工”、舜“並三苗”和“湯汸(放)桀,武王伐紂”等大量歷史事例,說明人類自古以來就是通過戰爭而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的。

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它批判那些在激烈的兼併戰爭年代卻“欲積仁義、式禮樂、垂衣常(裳),以禁爭挩(奪)”的不切實際的過時思想,明確地提出“戰勝而強立”的戰略主張,認為只有“舉兵繩之”,才能“天下服”。

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孫臏兵法》雖然肯定戰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它堅持反對窮兵黷武、“樂兵”好戰,認為“樂兵者亡,而制勝者辱。兵非所兵也,而勝非所利也”。它在重視慎戰的同時還強調備戰,指出“用兵無備者傷”,要“事備而後動”。這裡的“備”包括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要求做到“有委”,“有義”。有委就是要有充足的物資儲備,有義就是要有進行戰爭的正義性理由,“守而無委,戰而無義,天下無能以固且強者”。

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在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問題上,《孫臏兵法》認為兵眾、糧多和裝備精固然是重要因素,但這僅是獲得戰爭勝利的客觀可能性,如果想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還必須要知“道”,說“知道勝”,“不知道不勝”;“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等。

孫臏兵法戰爭觀,戰勝而強立,舉兵繩之而天下服

《孫臏兵法》說的“道”,與《孫子兵法》說的“道”,有不同的涵義。《孫子兵法》的道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是政治,而《孫臏兵法》的道是“先知勝不勝謂之知道”和“道者,必合於天地”,是指的戰爭規律。所謂“知道”,就是要對與戰爭有密切關係的天時、地利、民心、敵情以及戰法等各方面的情況都有充分的瞭解,這樣才能穩操勝券。所以它說“以決勝負安危者,道也”,實質上就是要求戰爭指導者必須掌握戰爭規律和戰爭指導規律!

如何看待孫臏兵法

評論區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