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仲謀到底是貶義還是褒義?

文史經典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之所以說這句話就像當年毛主席說林彪是娃娃一樣,我們就得看看兩個人的年齡差距了。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孫權生於公元182年,從年齡上看曹操比孫權大27歲,無論從現在和那個年代的情況來說,27歲的差距絕對是父與子的年齡差距。說完年齡差距,那我們再看看孫權到底怎麼樣,有什麼出色之處讓曹操這麼說。

公元191年孫堅討伐荊州刺史劉表,不幸戰死,當年孫權九歲,隨後跟隨哥哥孫策左右,公元200年,孫策不幸被刺殺,孫權受命接替了哥哥的位置,這時才18歲。此時的江東雖說統一但並不穩定,此時孫權重用周瑜、程普等人,先後滅掉了叛亂的廬江太守李術,鎮壓了廬陵太守孫輔,隨後選賢舉能,重用大大批有才之人,像我們知道的魯肅,諸葛瑾、陸遜等人。但從這兩點就能看出孫權的魄力和任用人才的能力,要是沒有這樣的帝王之才,很難堅持幾年。想想這才多大年齡的人,再看看同等年齡人的作為就沒那麼出色了。

之後聯合劉備抗曹,有了著名的赤壁之戰,在江東徹底站穩了腳跟,成三分天下之勢,這也不得不說孫權的戰略眼光長遠。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曹操說這句話時在哪一年什麼情況下說的。公元213年,此時孫權31歲,當時曹操攻打濡須口,和孫權相持了一個多月,在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後,親自率船進入曹營,當曹操看到孫權船隊在來回路上紀律嚴明後有感而發。由此可見這是對孫權年少有為的讚歎。


望鴻


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曹操率軍攻打濡須口,孫權率七萬大兵迎戰曹操,並用水師包圍曹操,曹操因此折損幾千餘人,被俘三千餘人,曹操吃了敗仗之後,躲在江北一直不出,雙方對峙一個多月,在這期間,孫權親自乘船從濡須口進去曹操兵馬水營,曹手下竊以為孫權這是明目張膽的挑釁,準備迎戰攻打。曹操制止,令嚴整軍紀,不得放弩。孫權隊伍在一路奏樂聲中有序的返回。至於這音樂,大抵是是隨身奏樂隊。就這樣,曹操眼看著這年紀只有26歲的孫權,舟船行軍井然有序,漸行漸遠,不禁脫口而出: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生兒子若豚犬耳!《三國志》裴松之注《吳歷》中有記載。


羅貫中先生著《三國演義》中同樣有記載,第六十一回,曹操行軍至濡須口,先差曹洪領兵三萬鐵甲兵,至江邊,:遙望沿江一帶,旗幡無數,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排序,旗分五色,兵器鮮明,當中大船上青羅傘下,孫權坐鎮中間,左右文武,侍立兩旁,曹操以鞭指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生兒子,豚犬耳!”。


就問你服不服?任意出去敵營,就問你有無這個膽量?那時孫權只有26歲,而且作為江東世家子弟,沒有佔的一點驕奢淫逸之風,反觀劉表劉景生的兩個兒子,與江東孫家一樣,佔據荊州這麼多年,劉表剛死不久就引得骨肉相殘,同室操戈,搞得荊州一片烏煙瘴氣,曹操大軍剛至,便已輕鬆得手,這包括荊州十萬水師。反觀孫權,不僅與曹操旗鼓相當,更是一身膽識過人,輕車從簡親至曹水營。難怪曹操如此感嘆!


有一個插曲,話說孫權回去之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大抵是:“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有一紙條,“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意思是這江上春潮水快來了,你最好回去,我並不想佔據這個天時,來日再戰。曹操向眾人說,孫權絕不會欺騙我,撤!也是英雄惜英雄,惺惺惜惺惺!



蘭陵不算黑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出處

《三國志·吳主傳》: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


“生子當如孫仲謀”此話內心的想法改變太子的命運

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呢!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絕!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在歷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於一時不是偶然性,所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代表曹操內心真實想法。據說曹丕當時陪在曹操身邊,而曹植留守鄴城大本營,相當於皇帝出征,太子留守京城。可見得曹操在出徵之前,是很打算把曹植定為太子的。但是到了濡須看到了孫權的風采,讓曹操產生了改立繼承人的想法,因為曹植僅僅是文采卓著,在武功和治國方面並沒有什麼特長,甚至還貪杯加上任性,顯然不是治國之才。曹操四個兒子,曹昂死於197年,曹衝死於208年,到了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213年,太子就只能在曹丕和曹植之間二選一。相比之下,曹丕不僅文才頗佳,武功方面也頗有造詣。這就是為什麼曹操雖然喜歡曹植大於曹丕,為什麼後來又選曹丕為繼承人的重要原因。


“生子當如孫仲謀”此話是褒義還是貶義呢?

曹操說這句話根本沒拿江東當回事,江東領袖還不錯,如果 生個兒子像他很好,比劉表兒子強多了。反正我如果是孫權或者江東子弟,聽著就不會太舒適。這話什麼時候聽著舒適,如孫堅沒死,孫權獨當一面,然後用這話誇獎,那這句話就是大大的褒獎。或者這話得換個方式說,如孫文臺虎父無犬子,孫氏一門英雄,生子當如孫仲謀,得有個前提,把孫文臺帶上,然後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質的差別。父親孫堅哥哥孫策雖然為他奠定了江東的基業,但真正穩固江東而成為一方霸主的是孫權自己。曹操的年紀也可以做孫權老爹了,作為人父,自己的兒子曹丕不如人家兒子有才能,多多少少都是會有感嘆的。所以此話代表內心的真實想法是真想讓自己的兒子變成猶如孫仲謀一樣的梟雄吧!


生子很明顯已經將孫權劃出和自己同級的地位。就像一個長輩對晚輩的教訓一般。這對同為三國霸主的孫權而言絕對是侮辱性的言語。要從曹操角度這確實是從長輩角度誇孫權,要從孫權的角度,他會認為自己跟曹操處在平等地位,被這樣莫名降低了一個輩分,心裡無論如何是爽不起來的。


歷史新人小Q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曾對劉備感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樣的評價雖然有些“恭維”和“客套”的嫌疑,但從中不難看出曹操是一位心高氣傲的梟雄,得到他的稱讚絕非易事。

“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價出處。

公元213年,曹操率大軍攻打濡須口。孫權率軍與之對峙了一個多月,並且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和淹死曹軍數千人。曹操親自領兵,隔江遠遠看到孫權的戰船、軍隊嚴明整肅,而孫權淡定自若的居中指揮,不禁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歎。

“曹操大軍至濡須,先差曹洪領三萬鐵甲馬軍,哨至江邊。回報雲:‘遙望沿江一帶,旗幡無數,不知兵聚何處。’操放心不下,自領兵前進,舊濡須口排開軍陣。操領百餘人上山坡,遙望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排列。旗分五色,兵器鮮明。當中大船上青羅傘下,坐著孫權。左右文武,侍立兩邊。操以鞭指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曹操如此評價並非一時興起。

曹操在讚歎孫權時,橫向比較的對象是劉表的兒子劉琮。劉琮在劉表死後被推舉繼任荊州牧,面對曹操南征卻舉州投降,白白葬送了劉表辛苦攢下的基業。這種毫無骨氣的“敗家子”行徑讓曹操大罵其豬狗不如。

反觀同樣年紀輕輕便繼承父兄遺志、扛起江東基業的孫權。孫策遇刺身亡後,年僅18歲的孫權挑起重擔。在張昭等人的輔佐下,消滅李術等人的叛亂,安撫宗室動亂,又廣納賢士,重用人才,很快將動盪不安的江東給穩定了下來。在當時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年紀擁有這般政治手腕實屬難得,即便是曹操也不得不感慨。

孫權在穩定江東後,沒有忘記自己的血海深仇。他曾先後三次出兵討伐黃祖,為的就是替父報仇,盡到為人子的孝道。最終在公元208年成功打下了江夏,殺死了黃祖,大仇得報。

最讓人感慨的還是赤壁之戰中,面對曹操率領的“八十萬”大軍,孫權果斷的決定與劉備聯合,共同抵抗曹操。最終,孫劉聯軍成功打敗曹操,不僅讓曹軍損失慘重,氣勢銳減,還為日後三國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礎。此時的孫權年僅26歲,能夠如此心志以及果敢的決斷,絕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

曹操評價的是孫權“前半生”。

從孫權掌權江東到曹操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先後跨越十多年。僅從十多年時間內孫權的表現以及取得的成績,完全當得起曹操的評價。而曹操如此評價也絕對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讚歎,換作其他人任何人都未必能做得比孫權更好。後世雖然對於孫權的整體評價並沒有那麼高,由其是孫權晚年的嗜殺和對繼承人的猶豫不決等,都是造成東吳最終覆滅的潛在原因。但曹操不是我們後世人,看不到孫權的一生。他評價的是孫權的“前半生”,僅僅從這方面來看,他的評價是客觀的。



綜上,曹操對於孫權的“認可”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孫權“執政”十多年的表現贏得了曹操的肯定,是褒義的正面評價。

以上是月關略萌獨家原創回答。歡迎留言吐槽和批評指正,順帶求一波關注,感謝。


月關略萌


按照現在網上的一些觀點,孫權被稱為經驗包、孫十萬,把他多年攻打合肥未得黑出了翔。但是事情的另一方面,當赤壁之戰時,曹操剛統一了河北,放眼北方無敵手,更是兵精糧足,氣勢正盛,準備一舉蕩平天下時,一個才26歲的年輕人,之前沒有什麼軍事上的輝煌,這麼一個人,能頂住壓力對抗志在一統天下的曹操,這份氣魄,就足以秒殺三國時大多數的二代們,更不要說信任周瑜,將所有家底兒交給他,自己對戰事不瞎過問不亂指揮,這樣的能力,對照一下我們自己26歲時的鳥樣子,才能真正品出曹操這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真正讚美意味來。


甲申十七年


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是能跟我抗拒這一點上孫還算個人物!

仰乜芸芸眾生

自負隨雙目極處!撫須三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