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張三丰只學會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九陽神功,他創出的太極劍和太極拳張無忌也學會了,除此之外張無忌會的是全本的九陽真經,還有乾坤大挪移,聖火令的武功,加上張無忌正是年輕力壯的年紀,張三丰都是一百多歲的糟老頭了。

為什麼張無忌到倚天最後,還是不如張三丰?

別急,我們坐下來泡杯茶,把老張小張拉出來比較下就知道了。

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兩人進行分析比較:

  • 內力水平
  • 武學修為
  • 實戰水平
  • 臨危反應
  • 外界態度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內力水平

上升到老張和小張這個層次的絕頂高手,內功的強弱是判斷武功高低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我們先從內力說起。

內力修為的提升一般有三個途徑:

  • 日積月累
  • 轉嫁/吸取
  • 秘籍輔助速成

張三丰屬於第一種,張無忌屬於第三種,至於第二種麼,說的就是虛竹和段譽兩兄弟。

這三種方法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第一種修煉速度較慢,但是靜純度和熟練度最好;第二種來的最快,但是精純度和熟練度差;第三種修煉速度和靜純度還有熟練度都居中。

張三丰起碼練武練了百十年,張無忌撐死二十年左右,他們的差距如何?

其實張三丰拿自己和張無忌做過比較,就在張無忌假扮道童,趙敏帶人準備血洗武當的那次。

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的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因自己練功數十載,積力深厚,來力尚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汩汩然、綿綿然,其勢無止無歇、無窮無盡。

張真人的話自然是童叟無欺的,通過比較張三丰得出的結論是速成班和全日制還是有差別的:

張無忌內力深厚不弱於自己,但是精純度上有所不如。

那麼我要說張三丰在內力上強過張無忌應該是沒錯的了。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武學修為

覺遠大師臨死前誦讀的九陽真經張三丰領悟了三分之一,隨後創立了武當派別具一格的武功路數。

在他一百歲的時候,他用太極拳和太極劍兩門武功祝自己生日快樂。

張無忌會的不少,九陽神功學了全本,乾坤大挪移一不小心突破到第七層,波斯三使還遠道而來成全了他一套聖火令上的武功,張三丰的太極拳法和太極劍也被張無忌學會。

絕學數量多不等於武學修為高

同樣都會太極,張三丰是開創,張無忌是學習,這中間的差別可大了。

張三丰的太極是什麼概念,這是一個從小習武天資過人的少年,練了七八十年,打遍天下無敵手後最生平武學的總結,不再拘泥於以快制快的套路,反其道而行之。

張無忌在學習能力上不錯,但是在創新上就不行了,戰鬥力達到了,修為還不夠層次。

與其說張三丰的太極是一門拳法和劍法,我認為它更是一種武學理論,道盡了武學的根本。

面對三渡的金剛伏魔圈,張無忌束手無策,做了好幾次嘗試,並不是對方的武功如何出神入化,只是三人這個陣勢他無可奈何。

連他自己也在心底嘀咕:

如果是太師公在場,他一人之力定可破掉這金剛伏魔圈。

沒辦法,張三丰的武學修為已經登峰造極,這就是差距。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實戰水平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說了理論我們來看看實戰中他們的表現。

小說中張真人出手的次數很少,我印象中只有兩次,一掌擊斃假空相,一招擒住鶴筆翁。

張無忌碰巧也和玄冥二老過過招,為了方便比較,我就用兩場戰鬥來說明他們之間的差距。

張無忌對鹿杖客

張無忌對趙敏出手想要拿到黑玉斷續膏,埋伏在窗外搞了一次偷襲,被站在趙敏身邊的鹿杖客察覺,出掌反擊。

鹿杖客聽得長窗破裂,即便搶在趙敏身前相護,跟張無忌拚了一掌,竟然立足不定,退開兩步,待要提氣再上,剎那間全身燥熱不堪,宛似身入熔爐。

醞釀了半天的張無忌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情況下出手,鹿杖客下意識的出於本能反應和張無忌對了一掌,猛一下幾乎失去了反抗能力。

然並卵,鹿杖客壓根就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傷害,隨即玄冥二老反應過來,纏住張無忌打了場持久戰。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張三丰對鶴筆翁

鶴筆翁劫持了張無忌,張三丰擔心徒孫的安全,憤然出手,當時的情況萬分緊急,如果張三丰不能一擊得手,小無忌可就長不大了。

鶴筆翁人質在手,面對的又是天下聞名的張真人,肯定是抱著防備之心的,所以張三丰這次出手是不能有半分投機取巧的。

他飛身到窗外一招生擒鶴筆翁,瞬間掌控住大局。

張三丰愛徒慘死,心如刀割,但他近百年的修為,心神不亂,低聲喝道:“進去!” 那人左足力點,抱了孩子便欲躍上屋頂,突覺肩頭壓沉,身子滯重異常,雙足竟沒法離地,原來張三丰悄沒聲的欺近身來,左手已輕輕搭上他肩頭。那人大驚,心知張三丰只須內勁吐出,自己不死也得重傷,只得依言走進廳去。

張三丰對局勢的判斷和自身實力的評估是很正確的,如果沒有十成的把握,他是不會出手的,但越是如此,越能看出張三丰這一招制敵的含金量。

張無忌打鹿杖客,對方並沒有受傷;張三丰一招生擒鶴筆翁。高下立判,實戰方面,張三丰無論是戰鬥經驗還是表現都遠勝張無忌。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臨危反應

老張在書中受過一次傷,趙敏手下假扮少林弟子向張三丰求助,偷襲得手。

老張在這個過程中的不同反應:

他從來人的腳步聲中聽出了對方身懷少林武功,因為他少林有極大的關係,所以不疑有他。

被對方打了一掌以後,老張並沒有立馬還擊,他甚至還考慮了一會,誤以為是來人受傷導致神志不清敵我不分把他當做敵人出手。

之後分辨出對方的武功路數,感受到了對方是在下死手才發現是上當了。

隨即知道不對,小腹上所中掌力,竟是少林派外門神功“金剛般若掌”,但覺空相竭盡全身之勁,將掌力不絕的催送過來,見他臉白如紙,嘴角卻帶獰笑。

搞清楚了狀況的張三丰一掌讓假空相領了盒飯,一旁的張無忌還在懵逼中沒有回過神。


張無忌年輕識淺,在這一剎那間,還沒領會到空相竟是意欲立斃太師父於掌底。

張無忌還在發愣,張三丰已經想著要去如何對付阿二阿三了。

阿三的實力可不是虛的,在動手前還炫耀了一番戰績,虐殺了少林空性大師,也就是此前在光明頂用龍爪手對張無忌的那個和尚。

身負重傷的張三丰認為對付阿三沒有難度,只是擔心和阿二比試內力會受到傷勢的影響。

老張的整場活動下來,妥妥是活生生的教科書一般。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張無忌在我印象中似乎面對每一場戰鬥都要吐血。

張無忌在武當山被玄冥二老打傷。

張教主帶領他的明教大軍支援武當,對上了兵強馬壯的趙郡主。

玄冥二老出手對付張無忌,期間還抽空與楊逍和韋一笑對了一掌,玄冥神掌的陰毒差點讓光明左使和青翼蝠王下不了臺。

九陽神功護體的張無忌被玄冥神掌打翻在地,當場連話都說不出來,在一眾高手的護衛下就地療傷,半個時辰後才能起身。

同樣是身受重傷,百歲高齡的張三丰還想著去和阿家幾兄弟茬架,青壯年的張無忌卻只能坐地不起。

不過考慮到假空相和玄冥二老之間的功力差距,也不能說張無忌就比不過張三丰。

起碼張無忌半個時辰後就能活動自如,再茬個幾架應該不成問題,老張的傷恐怕就要修養個十天半月的。

綜合比較下,算張三丰和張無忌不分伯仲。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外界評價

武林中對張三丰的態度,先不管是敵是友,沒有人說張三丰武功不咋樣的,對張無忌這個後起之秀就沒有這麼緊張了。

少林一直以來都號稱是武林的泰山北斗,老張和小張都分別去過一次少林茬架。

張無忌前往少林要救義父金毛獅王謝遜,出行的隊伍頗為壯觀,左右護法到齊,兩大法王在列,還有五散人等一種高手。

少林什麼態度?有恃無恐!

他們堅信三渡的金剛伏魔圈,包括張無忌,楊逍,範遙以及殷天正在內的明教眾多高手無人能破。

很多年前老張也上過一次少林,沒有一個幫手不說,還帶著病怏怏的小無忌。

少林什麼態度?

空性卻道:“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著,我空性可不懼你。少林寺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

未必這個詞是說少林方面認為張三丰沒有挑了整個少林的能力,但也說明他們也對自身同樣不自信。

一人包圍一寺的傳說就是這麼得來的,求少林上下千百名和尚的陰影面積。

張無忌身兼數門絕學,體能又正當巔峰,為什麼還是不如張三丰?

小結

通過對兩人內力水平,武學修為,實戰水平,臨危反應以及外界態度來看,張三丰都佔有極大的優勢。

這樣的張無忌實在很難比的上張三丰,所以直到倚天結尾,張無忌還是不如張三丰。

但張無忌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如果假以時日,超越張三丰也不是沒有可能。

他恢復能力快,又年輕,還是九陰九陽的擁有者。

武學修為可以磨鍊提升,內力花時間也能精純,反正他有的是大把的時間,如果再能把九陰九陽融會貫通,再過個幾十年,小張熬成老張,老張已經是老老張了,張無忌未嘗不能成為一位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看誰熬的過誰,這不正符合太極的宗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