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衡量一種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頭條金融


怎麼衡量一種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其實很簡單,只要根據以下幾個大的要素來綜合分析,套用到自己的實際情況上即可。

一、自己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當前市場上大部分的理財產品,一年期理財收益率基本上維持在3%~5%的區間內,這是一個市場的基本面。但是我們每個人對於自己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的期望值是不同的,根據自己的期望值去選擇相對應的理財產品即可。


二、選擇產品類別之後再去辨別風險

假設我對自己的年化收益率要求是4%以上,那麼我就會選擇當前市面上所有年化收益率穩定在4%以上的理財產品,在這些產品類別中,根據風險的大小去排列。如果在分類中基本上有零風險以及低風險和中高風險類型,年化收益率穩定在4%左右,基本上都是穩健理財收益,即使有風險也是比較小風險的。


所以綜合之後我會選擇年化收益率穩定在4%左右的互聯網保本保息類型理財以及對應風險等級為R3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當然,如果在保本保息類型理財產品中,除了當前的剛性兌付延期理財產品之外,也可以選擇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年化利率基本上也是可以穩定在4%左右的。


晴天財經閣


理財產品的購買,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購買。那麼如何衡量一種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呢。這就要看每個人的具體需要了。下面來分析一下。

理財的錢你是否隨時要用

如果你拿來理財的錢隨時都要用,那麼你只有存在餘額寶或者是按日開放的銀行理財產品裡面,可能這兩類理財產品是比較適合你的。

現在餘額寶年收益為2.288%,每萬份收益為0.6134元。餘額寶可以隨時轉出,也可以隨時轉入,非常方便。如果要用錢,就可以轉出去,如果是不轉出去,就可以產生利息。

按日開放的理財產品也非常方便,用錢時可以隨時轉出,不用的時候計算利息。建設銀行有一款按日開放的理財產品,起購金額10萬元,採用了靠檔計息,存一天以上年利率為2.8%,存365天以上,年利率可以達到3.9%。

你是否追求絕對安全

如果你追求最安全的投資,那麼你可以投資國債,或者銀行存款,還有大額存單,這三款產品是非常安全的。

現在國債一般三年期年利率為4%,五年期國債年利率為4.27%。

銀行存款一般上浮不多,一般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75%,2年期年利率為2.25%,三年期年利率為2.75%。

大額存單一般大型銀行上浮40%,20萬元起購的大額存單一般年利率為3.85%。

你是否是追求高利率和較好的流動性

如果你追求高利率和相對好的流動性,也可以投資銀行短期理財產品。雖然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稍微高一點,但是一般大型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風險也不算大。一般大型銀行365天左右期限的理財產品年利率為4.3%左右。


綜上所述,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一個投資組合,這樣可能就能夠滿足自己對於安全性和流動性等更加多元化的需要。



睿思天下


通過風險測評來衡量理財產品是否自己。

雖然很多人都對風險測評不置可否,但是其實風險測評涵蓋的完整的風險畫像,對你從 投資期限,風險偏好,投資收益、 收入匹配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讓你對自己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瞭解。我們一一展開:

一、 投資期限


如果自己手中的現金投資一個理財產品,首先確認自己的投資期限是否合適這個理財產品的期限匹配,到期才能贖回,臨時有用錢需求是不能拿出來的。有些投資產品可以隨時申購贖回,但是成立初期有個特別是有封閉期。


有個女士想贖回剛剛買了銀行理財6個月的產品,家裡有人發生意外需要錢支付額外的救命錢,可以由於剛買了1周,根本不能贖回,都跪下來哭著要拿回來,這種情況就非常的為難。



二、 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比較重要的,有些產品保本型產品,幾乎無風險,有些產品投資股票市場,波動非常厲害,如果購買後市場發生大的波動,可能短期內會有較大的損失。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非常重要,如果風險偏好低的人買了高風險的產品,一旦發生本金浮虧,可能人都茶飯不香,夜不能寐。實在是得不償失。


就像08年的金融危機、15年的股市大幅下滑,以及20現在的疫情行情,特別是後者讓人措不及防。



三、 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通常與潛在風險成正比,潛在風險越高的產品收益可能越高,像股票基金,反之類似國債、銀行大額存單,收益雖然不高,但是風險非常低。



四、 收入匹配


有些理財產品,對收入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基金專戶、私募基金等高門檻產品,除了投資門檻在100萬之外,也對收入有一定的要求。



五、 其他

除了這些還要注意,產品的發行人是否為正規的金融機構,產品的代銷機構是否為有銷售資格的機構,對於銷售人員是否告知產品的各項要素等都是非常重要,畢竟自己的錢自己要負責。

建議:除了做好風險測評,對自己有個深層次的瞭解看理財產品是否匹配自己的實際需求。更需要樹立良好的理財觀,降低預期,做好風險分散。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


現在各種理財產品琳琅滿目,投資者挑花了眼,但是如果一個不小心,可能買了個並不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造成的不光是金錢上的損失,還有心理上的巨大折磨。那麼怎麼樣來衡量想購買的理財產品是不是適合自己呢?

一、瞭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理財產品根據風險水平的高低,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

PR1級:風險水平為“很低”,此類理財產品保障本金,且預期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很小;或產品不保障本金但本金和預期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很小,且具有較高流動性。

PR2級:風險水平為“較低”,此類理財產品不保障本金但本金和預期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較小;或承諾本金保但產品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

PR3級:風險水平為“適中”,此類理財產品不保障本金,風險因素可能對本金和預期收益產生一定影響。

PR4級:風險水平為“較高”,此類理財產品不保障本金,風險因素可能對本金產生較大影響,產品結構存在一定複雜性。

PR5級:風險水平為“高”,此類理財產品不保障本金,風險因素可能對本金造成重大損失,產品結構較為複雜,可使用槓桿運作。

二、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上面是理財產品對應的風險等級,各個等級對應了不同的風險水平和評級標準,那麼哪些適合自己,哪些不適合,需要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目前較通用的風險評估為五個等級:謹慎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激進型。

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來選擇對應風險等極的理財產品,如果無法直觀的評定自己的風險等級,可以通過風險等級評估調查問卷來得出結果,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都會對你先進行風險評估。如果是在網上購買,那麼在購買之前,系統也會讓你進行風險評估,從而得出對應的風險評級。三、各類風險偏對應的產品

一般來說,銀行儲蓄、貨幣基金、國債屬於PR1級的產品,結構性存款、債券基金、定期理財產品屬於PR2級的產品,混合型基金、信託屬於於PR3級產品,偏股型基金屬於PR4級產品,而股票、期貨這些就屬於超高風險的PR5級產品了。


總結:投資理財有風險,需要特別小心,錢賺的時候很難,虧的時候很容易。在購買任何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這款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和自己的風險偏好,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切不可因為追求高風益而在風險評估的時候故意選擇偏激進選項而假裝自己風險承受度很高,以否風險真正來臨的時候,自己無法承受結果。


財經宋建文


我認為,衡量一種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就看三條:1、你可以動用的資金量。2、風險的承受能力。3、收益目標。

1、資金量:要清楚知道你有哪些財可理。

算清楚家底,生活中的財富構成方法大致上由固定資產、固定收入、偶然收入、被動收入、負債構成。除了生活消費、固定支出和應急現金儲蓄外的結餘部分就是你可以動用的資金量。

現在很多理財產品都有門檻,比如銀行理財一般是5萬起。大額存單是20萬,信託是100萬等等。(備註:現在銀行理財好多都降到1萬起了,信託也有個別的50萬起的。)這些門檻已經替你排除了不適合你的產品。

2、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產品的風險大小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相應的產品。保守型的投資者一般選擇定存、保本型理財、國債等。成長型投資者可以選擇股票、期貨等高風險類理財產品。要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來確定哪些產品是適合自己的。

3、收益目標:不同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低區別也很大。

如果你設定的理財目標是年化收益要達到5%以上,很顯然銀行定存就不用考慮了。如果想要年化10%左右的收益,並且也能承受相應風險,股票和期貨是很好的選擇。如果資金量夠大並且也足夠專業,信託和私募是不二選擇。

最後提醒大家:

作為普通投資者,面對理財產品給出的8%以上的收益時,一定要提起戒心了!面對年化10%以上的產品時就要有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了。而非法集資的最典型特徵就是:高息誘惑!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個產品給出20%的收益時,你的第一個念頭就應該是:“不會是非法集資吧?”

力橙財經,為您解讀身邊的金融財經密碼。


力橙財經


每個人理財的風格都不一樣,有人投資基金,有人卻投資股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自己習慣的投資方式。

如何衡量一種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分析:


  • 有多少資金可用於投資?

資金量的多少,決定投資方向。

工薪階層,每月雷打不動的固定收入是最好規劃的,使用定投,定存再合適不過。

資金來源不穩定的,也可投資基金,股票,或者銀行的一些短期拆借,各類平臺的中短期理財。。

  • 可承擔多少風險?

投資中,應該把每一份錢,都做好相應個規劃,在扣除一些不要的開支和一些意外準備金後,剩餘的錢,即可用來投資。

投資即有可能發生虧損,我們不能讓虧損的金額影響到了自己平時的生活狀態。



  • 自己有多少精力去打理?

每個人對理財的看法都不一樣,有人喜歡折騰,有人喜歡省心。這個期貨、定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在理財界總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方法,別的不說,單單投資基金,就分為:單次購買型、基金定投型,股債平衡型。多種多樣。

所以說,投資中,利潤最高的並不一定是合適自己的方法,最合適自己的理財方法,會讓自己覺得這樣很舒服。


財經攻城獅


朋友們好!投資理財,購買的產品,是否適合非常重要,明確的講:有許多客觀性的標準和經驗,可以使我們瞭解,所購買的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下面一起來分享,分辨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的一些經驗和技巧:

第1點,自身的風險偏好與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是否匹配,可以向下兼容!例如,穩健型投資人,匹配的是pr2級,低風險產理財產品,可以向下兼,容購買,Pr|級極低風險理財產品!但最好不要向上兼容,購買pr3級,平衡型產品!以避免,不匹配引起的風險!

第2點,資金的可用週期,與理財產品的流動性是否合適!即使風險級別匹配的產品,也有流動性風險!例如活期資金理財,通常應避免購買定期產品,以防不能提前自取,帶來損失!


第3點,資金量,與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以及產品的選擇是否合適!投資理財有風險,需要自擔!任何時候,任何理財產品,都無法替代存款,因此要做好總量控制,同時不同的資金量,有不同匹配的理財產品!

第4點,理財產品的週期,是否合適!購買理財,時間過長,有不可控風險!例如通脹的風險等等!

第5點,理財產品的操作方法,購買贖回是否便捷等諸多因素,是否匹配!例如有的理財產品需要頻繁的操作,不適合工薪族!而有的理財產品,波動極小非常穩健,對職業投資人來講,時間無法充分利用…

第6其他!例如該產品,有無特殊的規定和要求,線上還是線下,是否有1對1諮詢服務等等…


綜上所述:理財產品,適合自己,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需要綜合考慮!但,閒錢理財,通過正規的途徑,購買正規的產品,控制好資金比例,適配好風險級別,是關係到,能否選購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重要共同因素!


理財迦


投資前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打算買的理財想賺多少收益?這個問題如果有了這個答案,那麼你就很清楚自己需要購買什麼類型的理財了。

一般來講理財產品的種類包括但不限於活期理財、定期理財、P2P借貸、貨幣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股票等等,以上每一種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式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我們都可以按照其收益率進行分類劃分:

預期收益決定你的風險偏好

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可量化的指標,每一種理財產品有都有對應的收益率區間。活期理財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一般在3%-4%;定期理財的收益率在5%-6%之間;P2P理財的收益就相對高一些,一般來講鎖定期在360天以上的P2P理財收益率都可以達到8%左右。

投資風險較大的產品是指數基金、股票基金和股票產品了,如果風險偏好較低的用戶就不要考慮基金和股票了,對於這兩類產品的漲跌幅度,一般投資者心理很難承受。一旦心理承受不住的話,很容易造成的追漲殺跌,就給股市交學費了。

至於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可以在銀行、證券的APP上自主進行測試,都是統一的測試標準,一般來講通過10道題的測試,就可以看出你屬於哪一種風險偏好等級。

如何衡量產品的合適性

對自我的投資風險偏好有了明確的認識之後,在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如果你是保守型人格,那麼適合你的理財產品就比較有限,可選的也只有銀行活期理財和貨幣基金;如果你是穩健型或者平衡型風險偏好,可選擇的範圍就多了一些,銀行定期理財、P2P理財都可以作為資產配置,同時可以購買少量的指數基金博取高收益。如果你的風險偏好在L4以上,說明你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投資經驗,可以選擇指數基金、股票作為主要的投資標的。

綜上總結

總的來講,一款或多款產品是否適合自己投資,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投資風險偏好,投資的過程就像人生一樣,要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要去做自己的不擅長的事情,沒那個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如果你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低,你選擇了高風險的股票產品,在股票的波動過程中你就會下車,拿不到真正所謂的牛市,最終很大可能就是虧錢,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對題主提出問題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以及更多的人。點贊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杜耶說理財


看一款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就需要先看看購買一款理財產品考慮到的要素了:產品類型、預期收益率、產品期限、募集期及產品到期日、產品購買限額、發行機構等。

首先看產品類型:

也就是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市場上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保本型理財和非保本型理財兩大類,在這兩大類裡面又可以細分出四類: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之類。

有的客戶選擇購買理財產品也僅限於保本型理財的購買,非保本型理財是堅決不觸碰的。還是依據個人風險偏好和對於風險的理解程度,相機購買。

產品收益率:

這點不用多說,是所有購買理財客戶都非常注重的要素之一。“高風險、高收益”,要想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找到一款絕對平衡的產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注重收益的同時要綜合考慮風險和期限,做到各項要素的平衡。

產品期限:

理財產品的期限範圍很廣,從7-365天應有盡有。對於產品期限的選擇一方面是根據自身的資金使用規劃情況,另一方面產品的收益和期限大多情況下是反比的,但不是絕對的。

募集期:

理財產品的募集期是從產品發佈到計息這段時間的真空期,有7天時間的也有14天的按各個銀行產品情況不一,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利息。雖然看著7天的募集期不長,但是如果是偏好短期理財的客戶,一年購買個三四次理財,募集期累積起來就有可能長達一個月,這一個月雖說按活期利率計息,可以說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等於損失了一個月的理財收益,如果資金很大的話,損失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很多客戶購買理財偏向銀行內部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對於第三方機構代理發行的理財產品有莫名的排斥。


財經札記


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首先要確認目前手中這筆錢,未來可能的用途;其次是期望的收益;再其次是考慮在自己整體財務中的配置:

1、 如果是養老的話,那是最長線的投資,可以購買風險高些、預期收益高些的理財產品,如股票(可以買高質量的指數基金);

2、 如果三五年之後需要用的話,可以買入三五年的定存,特別是大額定存,可獲得較高的收益;

3、 如果是準備隨時買房的錢,那就要買入隨時可以取出來的錢,像餘額寶、不定期的存款等,不用考慮收益,流動性最重要;

4、 如果是以備不時之需的錢,而第3點類似;

上述的要點是,可以隨時需要用的錢,就不用考慮收益,放入最安全、隨時可以提取的地方;而今後需要使用的錢,那就可以看這個“今後”是多少年,時間越久,錢越可以放在風險較高、收益較高的金融產品上。

還有要考慮的是自己整體財務的配置,如果沒有保險,那就是適當的買入一些保險;如果需要收益較高些,那就可考慮股票;如果是以備急需的,那就存入隨時可提用的賬戶;如果是長線或保險又能得到極其穩定的收益的話,那就可考慮銀行理財、債券(如國債)、基金、保險理財、貨幣型基金(如餘額寶)。

總之,請記住,“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凡是沒聽過出處,但又很好賺錢的東西,千萬別理。

最後送打油詩一首:

理財道路千萬條,安全投資第一條!

高額利息別上當 ,莫讓親人淚兩行!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