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一测难求的“核酸检测”, 在中国是什么样的?

“核酸检测”是疫情发生以来的一个高频词汇。“核酸检测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命运。我们是医生的眼睛。”守在第一道关口的陈军压力非常大。陈军是武汉肺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他们的团队负责核酸检测,协助临床诊断。

“很累,但不能退缩,外面还有那么多人在等着这个结果。”《全民战疫》系列短视频日记,带你揭开口罩背后的炙热真情。

“临床检验是临床医生的眼睛”

陈军和同事们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核酸检测。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包含着十几个步骤,程序繁杂且意义重大。

陈军说:“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是临床确诊的一个重要依据,临床检验就是临床医生的眼睛。”

从获得病毒标本到标本处理完成,大概需要两至三个小时;提完标本之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扩增检测,看有没有病毒的特性片段,之后完成结果报告。一项检测,一般至少需要五个多小时。“若耗时长些,晚上进来后要整整七八小时。”

“(核酸检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病人的命运。因为如果是病人标本出来之后,阳性变成阴性,或者阴性变成阳性,(有可能)导致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每天接到一批标本后,陈军会分配下任务,和同事们一起马不停蹄地开始忙活。从正月开始,三人就陆续投入了工作。“大概应该40多天了吧,没有休息,我们中间都没有休息。”

提到身边的两位年轻人——辛秋丹、饶有益,陈军赞赏有加。“他们都不错,都还比较喜欢这个职业。他们做事踏实、肯干。”

“我们肯定要先扛上去”

并肩作战的三人熟于协同配合,更互相关心体谅。辛秋丹指了指身边的饶有益——他是一线战士,也是一个新手奶爸。

国外一测难求的“核酸检测”, 在中国是什么样的?

“疫情刚发生的时候,他孩子刚出生。”“小孩才40天,也不能回去照顾”,陈军补充道。

其实,辛秋丹也刚当妈妈不久,因为疫情她的小孩六个月就断奶了。

“当时就觉得肯定要对不起我的孩子,不过现在看,孩子慢慢也习惯了,我也放心了。但肯定是希望疫情赶紧结束,能回家抱抱孩子。”厚重的防护镜和护目镜下,辛秋丹的眼里闪过柔情,也有一丝愧疚。

国外一测难求的“核酸检测”, 在中国是什么样的?

饶有益说,自己工作了多年,一直直面这样的高风险。

“现在这么个情况,我们肯定要自己先上。其他同事这方面经验没这么丰富,危险更大。”“我们肯定要先扛上去吧。如果有什么意外,其他同事再来替补。”他的语气平淡却坚定。

“前一段时间(压力)特别大,每天做两三百(标本检测)。”疫情初期,医院没有足够的核酸试剂检验盒。对每一例疑似新冠病毒样本,陈军和同事们都要亲自进行排除检测。

好在,2月12号后,标本量比起以前减少了一些。

疫情态势如今明显向好,陈军和同事们表示,但只要不结束,他们就绝不松劲,守牢“第一道”关口。

记者 孟哲王晓莹 剪辑 刘浩制片 周荔华

制片人 张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