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那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


1999年,由劉儀偉投資、劉儀偉編劇、呂樂導演了一部特別的電影叫《詩意的年代》,其中囊括了當時中國作家圈中的幾位重要人物:


阿城、林白、陳村、徐星、方方、須蘭

趙玫、丁天、王朔、馬原、棉棉、餘華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導演呂樂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投資人、編劇劉儀偉


這是一部實驗性質大於觀賞性的電影,也是一個革命式的舉動,導演拆走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框框,將兩者放在同一議題與空間自由對話。拍竣後由於種種原因審查未通過,在電影局積壓多年。2006年改名《小說》(The Obscure)後小範圍公映。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電影開篇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參與電影的作家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郫縣:源起會議之國的小型講座,一群偉大的作家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偉大的討論會,偉大的主題是:

“這個年代還有沒有詩意”。這個討論過程就成了電影的紀錄片部分,另外,影片中還有風格完全不同的劇情片部分,描寫王志文、王彤扮演的初戀情人在筆會上偶遇,舊情復燃。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阿城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王朔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餘華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棉棉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陳村


電影開場是一個象徵鏡頭,攝影機先是追蹤著火車,開進小城,再走進大街小巷,然後停靠酒店,走進侷促的會議室。接著,一批有頭有臉的作家殺入鏡頭,阿城、王朔、馬原、方方、餘華、棉棉……開始信馬由韁、大談特談什麼是詩意。每個人的發言盡顯各人特色和氣質。最出乎意料的是方方,如此樸實和世俗;阿城最儒雅,也最淡定;馬原最質樸;王朔說,詩意和物質並不衝突;丁天的發言盡顯對金錢的渴望,也得到一片讚揚之聲,讓人不禁感嘆……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馬原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丁天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須蘭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趙玫


當餘華、阿城、王朔、方方等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電影在連接)


方方


1999年至今,算算也有些年代了。今天把這部電影推薦出來,不過在網上只能找到清晰度不高的資源,連字幕都是英文。


其實作家怎麼看待詩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談論詩意本身就是一種情懷,或者是一種追求。


如果不能夠理解這份情懷和追求,這看上去更多的是是一件極為風花雪月甚至裝X的事情。


不過在他們的對話裡,講的是詩意,直接反映的還是“社會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