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魚塘裡面的魚怎樣快點長大(不喂飼料)?

卿許芳華


農村魚塘裡面的魚怎麼快點長大?(不喂飼料)這個問題我來作一下回答。

1.可以進行草魚、大頭、白鰱魚、鯉魚等按比例養殖,要看水深,魚塘總面積大小,合理的投放魚苗。水深1.5—2米,水源充足的,可以按每畝草魚350尾,大頭80尾,白鰱魚70尾,鯉魚60尾的比例投放魚苗。若水淺,水源水質差則少投魚苗。

2.魚肯定是要吃東西才能長大。草魚可以割點青草、薯葉、菜葉等餵食。大頭、白鰱魚是上層魚,俗稱“水面魚”,是吃浮游微生物長大的。鯉魚是下層魚,專吃上層魚的糞便及剩下食物的。

3.不喂飼料是可以養魚的,就割點草等喂草魚就可以,其他的魚吃水裡的微生物就行。農村很養魚就這樣養,養出來的魚還更好吃,口感更好。不喂飼料養魚肯定比喂飼料的魚長的稍慢些。

4.幾年的鰱魚大頭魚怎麼長不了很大?可能是密度大,投放魚苗太多。水質太過清,水裡沒有浮游微生物,大頭魚鰱魚沒有食物吃,也是長不了多大的。其實,可以投一些雞屎、牛糞等增加水的質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有幫助,請關注、點贊、評論留言。謝謝


光頭魚哥


養了八年的鰱魚才二斤多重,確實生長有點緩慢。

我爸媽家養魚,一個小小堰塘,是供村民用水的,隊上也就承包出來,一年的承包費不貴,所以爸媽就養起了魚來,魚種類不多,白蓮,草魚最多,也有少數鯉魚,因為是自己養著吃,也就從來沒餵過飼料。

平時喂的青草,糧食,糧食以玉米粒為主,注意定時定量餵養,青草殘渣也經常撈出來,避免水質變味,有條件可以用增氧機增加氧氣。

就這樣我爸媽家的魚一年下來,過年也有二三斤,生長也不算太慢。





四川王楊


農村魚塘裡面的魚怎梓快點飛大?(不喂飼料)?這個不喂飼料,要想魚長的怏,還要俱備以下條件。

一、合適的水溫,要保讓池塘裡的水溫不太低,一般魚類比較適宜,且生長快速的水溫在18~26度左右。像農村有些冷水塘,水溫一年四季都是十五六度,會造成魚類生長異常緩慢(當然,從食用來說,這種魚不餵魚飼料其味道是最好的)。

二、豐富的食物,魚要長的快,不僅水溫要適宜,且要保證食物豐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的充足供應,魚才有可能快速生長。

三、少生病或不生病,這個主要是要多從平常預防入手,魚類只有不生病,才有可能真正的快速生長,而魚類不同,所患病種類繁多,對於不同魚類要有針對性的預防。

四、安靜的環境,充足的溶氧。魚類生長也是需要比較安靜的環境的,另外水中溶氧高對於魚的進食生長有利。如果地方太吵,魚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讓其精神高度緊張,肯定會影響其進食和生長的。

總之,魚要生長的快,要從水溫、食物、疾病預防及良好的環境入手,只有這些條件都倶備了,其雖然沒有飼料魚長的快,但是比一般魚塘的魚都會長的快一些。


壞男人說小龍蝦


不清楚你這個魚塘裡面主要放了什麼品種?如果只有鱅魚和鰱魚的話,可以採用以下辦法加速魚的長速:

1.發酵雞糞,並定期給魚塘投放。給魚塘肥下水。當日常觀察水不肥的時候就要繼續投放發酵雞糞。因為鱅魚和鰱魚都是濾食性魚類,鱅魚主要攝食浮游生物,白鰱主要攝食浮游植物,不過兩者也有都攝食的品種,食物有所交叉。

2.控制養殖密度。一般情況下在套養的情況下每畝水面鱅魚不超過80條,鰱魚不超過50條,多了不投餵飼料就容易長不大。在精養的情況下,鱅魚每畝不超過300條。根據你魚塘的情況,不投餵飼料的情況下建議鱅魚每畝不超過80條,鰱魚也不超過80條。這樣才能使他們在自然的情況下長速較快。

3.因為密度小,基本不用增氧,不過在連綿陰雨的情況下,是可以適當增氧的,有利於魚類的快速增長。

4.及時控制螺的生長情況,可以投放青魚,也可以用藥殺螺。螺類繁殖很快,非常的消耗溶氧,擠壓魚類的生長空間。

希望以上措施對你有所幫助。


呆呆不呆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首先要看你那邊魚塘的水適合養什麼魚,如果是冷水魚塘魚就很難長大。冷水魚塘就要放適合冷水的魚。

如果不是冷水魚塘,你就要搭配放魚,草魚,鰱魚,鯉魚,鯽魚,大頭魚,烏青魚,這些就可以放在一起。

還有就是要控制水位,如果你水位控制不好,魚肯定不長,

比如,熱天水太淺,水就會熱,魚怕熱,

如果天冷水要更深一點,不然水冷,魚也不會長。

還有就是要經常觀察魚有沒有缺氧或者是有 蟲,只要注意這些魚基本上都會長得好。

如果不吃飼料,有草魚你要多放草,其他的魚可以放麩這些東西,鰱魚,大頭魚都喜歡吃,還長得快。

要看你放什麼魚,可以適當放什麼料。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牛頭山光頭桂


1.這種不喂飼料的養殖方式屬於生態養殖,可以說是達到養殖方式的最高境界,這種方式養出來的魚肉質好,口感佳,而且還節約成本,不用藥,更不會亂用抗生素之類,綠色環保;

2.想要以這種方式提高產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以養殖池塘為前提條件,江河湖庫等大型水域人放天養除外,首先每年要堅持做到清塘、曬塘,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殺滅池塘淤泥裡的病原微生物,還可以增強塘底營養與水體營養的通融性;

3.為了充分利用好每個水層且起到一個互利的作用,每個水層都要適當搭配放養魚苗(如鯽魚、鯉魚、黃顙魚是底層魚;青魚、草魚、扁魚是中下層魚;鰱鱅是中上層魚;翹嘴、餐條是上層魚),而不能單一養一個品種的魚,否則不僅魚的產量提不高,還沒法利用好每個水層,並且魚的總體密度不宜過大,一方面水體難以承載,另一方面魚的密度過大,則相應的病害也會增多;

4.無論是投餵草料還是投餵原料,或草料、原料搭配投餵,都要注意天氣變化,應遵循晴天適當多喂,陰少喂,雨不喂原則,以免出現缺氧;同時還要注意水色變化,如果水色嫩爽,則也可以適當多投餵,如果水色發黑、濃綠、不良藻類的產生,這時則少投餵,甚至不喂;

5.總之,哪怕不投飼料,只要科學合理飼養,魚的長勢一樣不會差,也會有很好的前景。




周洋younger


大家好,我是天數茫茫A,很高興就“農村魚塘裡面的魚怎樣快點長大(不喂飼料)”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題主講到“養了8年的鰱鱅魚才2斤左右”,那麼顯題主肯定是在“白水養魚”,也就是沒有投餵任何飼料。當然按理說鰱鱅魚即使不投餵任何飼料,8年也不可能還2斤左右。那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呢?

①放養的池塘水質過瘦

事實上以餵養鰱魚,鱅魚為主的魚塘或水庫,是不需要投餵任何飼料也能正常生長的。因為鰱魚,鱅魚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也就是說只要水中浮游生物豐富,它們就能正常生長。而浮游生物的生長則離不開肥沃且富含有機質的水。水清瘦了,浮游生物就無法生長,而沒有了浮游生物,則鰱魚與鱅魚就無法正常生長。


②放養的密度過大

當然擁有較肥的水質,餵養鰱魚和鱅魚就能很好的生長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水體的承載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當池塘放養密度過大時,不但其天然餌料難以滿足魚類的需求,而且溶氧等也難達到魚類需求。因此也會造成其生長緩慢。

③品種的配搭不合理

鰱魚和鱅魚都是以浮游生物為食,但鰱魚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而鱅魚則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因此即使主要只放養這兩種魚,也得科學搭配,如常說的“三鰱帶一鱅”,“三草帶一鰱”或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等。


④其他特殊原因

影響魚類生長的因素可能還有很多,如水質pH值過高或過低,有影響魚類生長的重金屬元素超標,魚池處於高寒陰冷地帶,水位過淺等。當然魚種自身具有缺陷,或者長期存在寄生蟲和疾病感染等,魚類也無法正常生長。

既然大概瞭解了題主所養的魚為什麼生長緩慢的原因,那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使養魚不投飼料,但讓其迅速生長的辦法呢?

①培肥育水

培肥育水也就是向養殖鰱鱅的池塘施用化肥或者農家肥,來促進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生長,達到增加天然餌料的效果。當然除了直接施肥外,也可採用雜草堆漚,在池塘套養畜禽等辦法。

②人工誘蟲

人工誘蟲是指通過人工的方法引誘自然界中的昆蟲,將其變成魚類的餌料。常見的方法就是在池塘中離水面30cm左右安裝誘蟲燈(普通燈泡也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將其誘至水面,供魚採食。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鱅魚的養殖。


③合理放養

合理放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合理密度,合理搭配。一般來講在不投餵飼料的情況下,一畝池塘放養300尾鰱魚和鱅魚就可以了,當然其規格在250克左右為好。另外鰱魚的比例應占75%以上,當然適當的搭配一些草魚和鯉魚對鰱鱅魚的生長是不會有影響的,有時還能提高鰱鱅魚的產量。

④適時防病

不要以為白水養魚,就沒有病害,蟲害,從而疏忽了魚病的防治,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此我們也要定時對池塘進行消毒殺蟲處理。此外也應注意水質汙染,溶氧較低等情況,及時發現及時對症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鰱鱅的最佳生長期一般在5年以內,象題主那樣已經養了8年的魚,即使沒有達到上市規格,後期再好的生長環境,其生長速度也會加慢。


總結,農村池塘魚類生長緩慢的原因很多,在不投餵飼料的情況下,可採用肥水培養浮游生物,人工誘蟲以及控制養殖密度與合理搭配品種等辦法來解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天數茫茫A


第一、在距離水面50公分的高度上增加燈光照明,晚上引誘飛蟲過了,魚兒越出水面捕食。

第二、在魚塘裡養鵝,在魚塘岸上種草,鵝食草後糞便排到水裡也是魚的食物,同時草魚也食草。

第三、放養魚苗時要選好魚的品種搭配,鯉魚、鰱魚、 草魚在池塘中形成食物鏈。鰱魚、草魚喜歡吃植物,鯉魚是雜食性魚類,鯉魚同時吃鰱魚,草魚的排洩物,這樣就形成立體循環,所以不向魚塘投食料魚也可以生長。這是真正的生態立體循環養魚法。



柳禾芽


草魚、白鰱、花鰱、鯽魚混養。

根據池塘面積大小,決定草魚投苗數量。不喂飼料的話,單位面積的魚苗少投。

其它種類的魚苗為中低層魚,以中上層魚的排洩或水中浮游生物為食,根據池塘面積和中上層魚苗數量,按比例投放。



老家生態三農人


池塘是養殖魚類棲息和生長的環境,直接影響魚類的生理活動和生長,間接影響天然餌料生物的繁殖,兩者都會影響池塘的魚產量。

(一 )池塘條件 飼養食用魚的池塘和苗種飼養池有所不同,主要是面積較大,水較深,注、排水便利,水質容易得到控制。

良好的食用魚池塘應具備以下條件:

1.水源和水質 水是養魚的首要條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質。

符合國家漁業用水標準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這樣的池塘有利於密放精養,提高水體載魚量和魚產量。

2.面積 面積大小的要求,以能滿足魚類生態和生長的需要為宜。漁諺說:“寬水養大魚”,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積的重要性。

面積大,受風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氣中的氧溶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和促進池水上下對流。

加速上下層水的混合,提高下層水中的溶氧量,這對改善水質,促進物質循環十分有利。

生產實踐表明,池塘面積以6670平方米為好。池塘過大,投餵飼料時易造成魚類攝食不均,水質也不易控制。

日常操作管理、成魚起捕都有一定困難,魚產品過於集中,影響鮮活魚貨均衡上市。

3.水深 漁諺說:“一寸水,一寸魚”,反映了水深和魚類生長、魚產量的關係。具備必要的水深,是奪取池塘高產的重要條件。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長方形為好,長與寬之比以2:1或5: 3為宜,這樣便於投飼、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網具的規格化,且能節省勞動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據地形和當地經常颳風的風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風,冬季多刮西北風,一般以南北向為好。

可使塘埂受到風浪衝擊的面積大大縮小,同時池水受風面積增大,也有利於池水增氧。池底應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傾斜,高差10~20釐米。

池塘埂面寬度為4~6米,中心埂面寬為8米,土地較多的地區還可適當放寬。塘埂上可留出一定面積用於種植青飼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質鬆散,可適當將坡度放大些,以減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