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人格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不健康的人格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的創始人榮格說:“與其當個完美的人, 我更想當個完整的人。”這裡的“完整”,指的就是人格健康。


-01-

為什麼我們都想成為這樣的人?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想跟你一起做一個大膽的假設。


如果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世界上任何一種人,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1、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遇事沉著冷靜,不慌不忙;


2、與人交往自信大方,很容易跟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既不卑微討好,也不自大傲慢;


3、情緒穩定,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又能照顧別人的感受,妥妥的高情商。


你的答案是否和我一樣?非常願意。


為什麼?


因為感覺跟他們相比,我們似乎總是沒有那麼自在、舒服、受人喜歡,甚至連“想成為別人”都是一種不接納自我的表現。


後來深入接觸心理學後,我發現,我們渴望成為的這類人的狀態總結起來就是——人格健康。


什麼是人格健康?


人格是心理學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受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和經歷等因素所形成的穩定的思維模式和行事風格。


比如,你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你是否容易情緒化,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如何,都是人格的表現。


而人格健康,在心理學上也有一定的評判標準,最經典的是三大維度的健康——


面對自我:積極樂觀,自尊自在;

面對社會:人際和諧,適應環境;

情緒穩定:不容易過度抑鬱、焦慮、等等。


不健康的人格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02-

為什麼人格健康很重要?


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的創始人榮格說:“與其當個完美的人, 我更想當個完整的人。”


這裡的“完整”,指的就是人格健康


為什麼人格健康如此重要?看看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人格不健全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底下的回答,看了讓人感覺無奈。


我的爸爸是一個情緒特別不穩定的人,經常都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暴跳如雷,我的整個童年都籠罩在一不小心就會惹他生氣的恐懼當中。


那時候我發誓,以後一定不能這樣對自己的孩子。


可是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我也經常因為小事發脾氣,甚至對我的老公也是如此。


有好幾次,我老公都跟我說,我再不改改我的脾氣,他和孩子都會受不了我。


發現了嗎?


人格亞健康的狀態是會遺傳的


這位答主把從父母身上習得的人格特質——情緒化,不自覺地傳遞給了她的孩子,即使她不喜歡,也知道那樣是不好的。


很多人都會如此,比如,自己悲觀抑鬱,無法給孩子積極樂觀的力量;自己自卑、封閉,也不知道怎麼培養孩子變得自信、自在。


我們明明對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意,滿懷期待,卻無法幫助ta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學家們常說:高段位的教養,是父母的人格健康。


有些人,甚至會把人格亞健康的模式帶入到和身邊的人相處當中,導致維繫不了長久、幸福的親密關係;人際關係不好,難有交心的朋友

......


不健康的人格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03-

如何改變人格亞健康的狀態?


學習心理學這麼長時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明顯感覺自己的人格健康度在不斷提升。


因為我察覺到了自己不健康的部分,並嘗試療愈它。


但,深入的自我覺察畢竟是心理學者們才有可能做到的。


大部分的人,都判斷不清自己的人格健康狀態,甚至不知道生活中很多不幸福,是來源於人格亞健康。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歷——


習慣討好:與人交往時,特別在乎對方的感受,害怕跟人發生衝突,不懂拒絕,也不好意思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


社交恐懼:害怕人多的場合,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不容易打開自己,不容易和別人建立深厚的關係;


經常焦慮:容易緊張,感覺壓力很大,總把事情往壞處想;


情緒化:有時候感覺自己的情緒就像做過山車,容易生氣、容易低落......


那麼你需要好好了解:你的人格健康嗎?哪些亞健康的人格特質影響了你的幸福?如何預防人格亞健康?


我們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自在、舒服的生活狀態,所以我們很在意自己的性格、情商,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情商。


但我們往往都忽略了,人格健康,才是影響我們幸福感、性格、情商、人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深層原因。


願你能真正看清自己的人格健康度,接納它,並獲得療愈。


不健康的人格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