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這就是一個讓人慌張的時代。

畢業3年以後,很多人開始察覺到,當初一起熬夜K歌的同學,已經甩掉自己八條街。

朋友圈好友一個接著一個變成了微商,不是微商的一個禮拜都不會有動態更新。彷彿每個人都在馬不停蹄地向前,每個人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進步,只有自己還在原地踏步,除了每個月固定薪水,再無其他收穫。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也不是不想進步,也不是不想努力,只是不知道要做些什麼。

想學習一門新的技能,開始得太晚了,肯定比不上科班出身;

想發展一門興趣愛好,沒有那個閒情逸致;

想開始一項副業,工作都忙不過來,再說副業不要本錢啊......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路。

當你搖擺不定,懶於行動的時候,其實你的人生等於靜止,順便產生了一些精神內耗。遺憾的是,世界不會陪你靜止,更不會放下腳步等待你。

於是,你退步了。

說到底,年輕人的問題多數出在想太多。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還記得我的高中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他認識的一個朋友曾經去偏遠山區支教,那裡的學生別說5年高考3年模擬,連十幾塊錢的隨堂練習冊也難以擁有。他們唯一學習的途徑只有外面捐來的統一教材。

所以,那裡的老師會帶領學生將每一個公式進行推論,每一道教材上的練習題都反覆做三遍以上,學生們還需要根據課後習題舉一反三,自己編寫題目,交換完成。

最後,班上的數學成績無一不及格。

這個故事對我影響很大,因為沒有選擇,所以一心一意。因為目標清晰,所以專注。

這個社會五彩繽紛,路邊的風景太過誘人。我們想把每一處風景據為己有,走走停停,卻早已忘記了自己原本想要去的方向。

到頭來,為之駐足的風景並不適合自己,距離自己最初的目標卻越來越遠。

世界上美好的東西有很多,但不是每一個美好的東西都需要我們去擁有。況且,我們所想象的美好,其實都產生於創造它的過程中。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如果你也想改變現狀,又不知從何下手,無法確定自己究竟要做什麼。不妨從這5個方面入手。

1. 開拓與本職工相關的領域

舉個例子,我的本職工作是一名設計師,那麼我工作之外可以做的事情有:接一些私活;上傳素材到設計平臺售賣;開一個設計淘寶店鋪等等;

如果你是財會行業,可以不斷進階考證,獲得職稱;可以轉戰金融,研究投資理財;

如果你是語言專業,可以發展線上線下培訓;可以進階翻譯,線上翻譯文檔,翻譯字幕;

如果你是一名家庭主婦,可以分享育兒經驗,家務訣竅,家居好物;製作美食教程等;

總之,每個人都有一件正在做的主要工作,那就一定有與之相關的領域。

選擇與本職工作相關領域的好處是,拓寬賺錢途徑的同時,增強我們的專業技能。我們可以將全部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在一個領域,能力增長也自然最快。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2. 發展感興趣的領域

或許,你只把工作當賺錢的方式,更不想上班下班做同一件事,那麼你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為我們平凡疲勞的生活提供綿延不絕的動力,可以在我們身處困境時提供一百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怎樣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你可以連續做某件事情長達幾小時,甚至忘記了時間;如果你完成某件事情遇到了困難,也絲毫沒有讓你產生退意。無疑,那就是你感興趣的事情。

我大學並非語言專業,但一直對語言有些興趣,加上我喜歡看電影。於是我嘗試性地報名了翻譯班,半個學期後開始接觸字幕組。

那個字幕翻譯組的錄取率是百分之六,他們寄來三個電影片段以供翻譯,並描述對翻譯過程的感想。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不洗漱,不換衣服,一睜眼就下床蜷在椅子裡,反覆看電影,翻譯,研究時間軸。

那兩天過得很安靜,好像只有我一個人,每當等我想起去吃飯的時候,一抬頭已經下午了。

沒有太多懸念,我進了字幕組,看,這就是興趣的魔力。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3. 做擅長的事情

什麼樣的事情是你擅長的?

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說: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點力氣就做得比別人好,就是你擅長的事情,而你會喜歡上這件事。

擅長和喜歡是難以分割的,強大的意志力,其實也是從找到自己擅長的喜好開始的。

做擅長的事情,能在最短時間收穫精神和金錢上的回饋,這些回饋將成為我們繼續堅持的源動力。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4. 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有些事情可能跟我們的生活毫無瓜葛,也從未有這方面的積累,但人們都知道,它對我是有益處的。

比如讀書,比如健身。

有人說,讀書和健身是殘酷生活裡唯一不會辜負我們的兩件事,是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的事。

事實的確如此,當你對工作感到乏味,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點,也不知道擅長什麼。

那就讀書吧,列好一張書單,豆瓣,噹噹,微信讀書等,都可以是你閱讀的沃土。

不要問讀書有什麼用,用最近常看到的一段話來說: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當你讀完50本書,你可能豁然開朗,原來,你想做這樣一件事情。健身也是如此,它永不過時,而且一定會有回報,只要你願意堅持。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5.利用權重比給自己想做的事情排序

作為想太多的深度"患者"我曾經陷入無數個選項的糾結中。本職工作想要提高,感興趣的事情也想發展,擅長的事情更不想錯過。

可惜,我們在固定的一個時間段內,只能同時做好一到兩件事。否則只會顧此失彼,捉襟見肘,在無限焦慮中結束行動起來的想法。

我嘗試過很多種方法,最有用的還是權重對比。

具體來說,就是找來紙和筆,把你所有想去嘗試的事情一一列舉出來;寫下你認為最重要的幾個維度,並賦予權重,給它們打分。

常見的維度有:開始的成本;持續堅持的難度係數;回報指數;感興趣程度 自我成長幫助等。

不同事件的維度設定各不相同,列出你認為影響最大的幾個維度幾個。

舉個例子,我想運營自媒體,但想深耕的領域有很多,我本職工作是設計,喜歡寫觀點勵志類文章,想多讀書增加閱讀量順便輸出幹活;同時我是韓劇控和電影迷。

於是有了如下這張表。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從受眾範圍,持續輸出難度,自我成長價值,該領域的專業程度,以及該領域成功難度幾個維度進行了我自己的評測,得出結論。

因此,數據告訴我,我應該在設計領域和觀點類文章這兩個領域深耕。

這個方法非常實用。通常,當你拿起筆開始認真思考這些維度的時候,你的心裡就已經有了很清晰的答案。

結語

總之,如果你想開始一件工作以外的事情,又迷茫不知從何開始,那麼可以考慮本職工作相關的事情,感興趣的事情,擅長的事情,對自己人生有幫助的事情,把你所有想到的事情都列出來。運用權重法找到最終的目標。

誰的人生不彷徨,我們都是在路上的人。

-END

,人生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旅行。

想改變現狀,又不知道做什麼?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