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之《一枚银毫》-与人的价值相关


安徒生童话之《一枚银毫》-与人的价值相关

Photo by Clifford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我从齐卫塔乘轮船,在船上我用一枚斯古夺(意大利币名)换几个零钱,对方给了我两枚假法郎。谁也不要它。我觉得受了骗,很恼火。但是很快我觉得可以用这写一篇童话……”


1861年,安徒生在手记中这样写道。


这对许多人来说微不足道的经历,成为安徒生写作《一枚银毫》灵感的来源。


一枚从造币厂走出来的银毫,因为流落到异国他乡而被当作假币。


在将其当作真钱使用的过程中转给下一个“不识货”的人,是人们心照不宣的生存手段。它因此而发抖不安,认为自己的存在等同于罪过,直到不久后,它到了一个老太婆的手里。


“有一次我落到一个穷苦的老太婆的手里,作为她一天辛苦劳动的工资。她完全没有办法把我扔掉。谁也不要我,结果我成了她的一件沉重的心事。

“‘我不得不用这银毫去骗一个什么人,’她说,‘因为我没有力量收藏一枚假钱。那个有钱的面包师应该得到它,他有力量吃这点亏——不过,虽然如此,我干这件事究竟还是不对的。’

“‘那么我也只好成了这老太婆良心上的一个负担了,’银毫叹了一口气。‘难道我到了晚年真的要改变得这么多吗?’”


这一段十分有意思,就好像是他不必持续地承受自己那偷偷摸摸的经历,终于可以停下来等待自己的价值被承认一样。


不过在老太婆这里,它其实并没有被承认。之前它被当做假币,在被认出来的那刻匆匆被转手,在这里它呆了很长一段时间,总算有人可以好好地思考它作为一枚假币的价值了,尽管看样子,她并没有想出来。


那个老太婆又把我带回家去。她以一种友爱和温和的态度热情地看着我。

‘不,我不会用你去欺骗任何人,’她说。‘我将在你身上打一个眼,好使人们一看就知道你是假货。不过——而且——而且我刚才想到——你可能是一枚吉祥的银毫。我相信这是真的。


毫无疑问,这种单纯而朴素的想法是老太婆的自我欺骗,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化解方式——当人们面对两难冲突无法达成和解的时候,只能将它合理化。


然而这丝毫改变不了银毫被当做假币的事实,至少很多人在转手它的时候就定下了这个法则。


作为一枚真正的硬币,银毫承受着自己不该承受的恐惧和羞辱。


后来,老太婆将它作为吊坠送给邻居家的孩子,尽管它承受着痛苦,但是

“只要人们的用意是善良的,许多痛苦也就可以忍受得下了”


老太婆的欺骗都是对她自己的抚慰,却无法从根本上为一枚银毫铲除作为假币的痛苦。


当面对真相的时刻即将来临,它又开始惶恐不安。


孩子的母亲将它处理之后,拿去买了彩票,它因此又要被当做一枚流通的货币,又要战战兢兢地承受着心灵的折磨。它那自身的认同感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因为际遇的不同又再次出现。


“我是多么痛苦啊!我内心有一种刺痛的感觉,好像我要破裂似的。我知道,我将会被人叫做假货,被人扔掉——而且在一大堆别的银毫和银毫面前扔掉。他们的脸上都刻着字和人像,可以因此觉得了不起。但是我溜走了......不过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那就是:第二天早晨人们将会认出我是一个假货,而把我拿去继续不断地欺骗人。这是一种令人非常难受的事情,特别是你自己的品行本来很好——我自己不能否认我这一点的。


它再次因为被当做假币而惶惶不可终日。


银毫从一个人的手里到另一个人的手里,不被承认的痛苦一直伴随着它,直到被认可为一枚真正的银毫时,它就再也没有什么苦恼需要忍受了。


“最后我总算是回到家里来了。我的一切烦恼都告一结束。我的快乐又开始了......我再也没有苦恼的事儿要忍受了,虽然我像一枚假银毫一样,身上已经穿了一个孔。但是假如一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假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应该等到最后一刻,他的冤屈总会被申雪的——这是我的信仰。”毫子说。


最终,这枚银毫还是被承认了,因为它回到了本国,它的痛苦从此也消失了。


不过也有可能这个故事不那么容易到终点,那就是更长久的故事了,那得让这枚银毫有对痛苦更强的忍耐力才行。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一枚银毫、一个单腿的锡兵塑像、一只蝴蝶都被拟人化,它们拥有与人类无异的思想,拥有真实的喜怒哀乐,我们因此得以从这些貌似无羁的故事里,看到人类的本来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