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被冠以“懸浮劇”稱號,但為何依然不能壓制《安家》的大火?

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寶蓋頭遮住了外面的寒風冷雨,一橫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兩撇是在外的人對家的眺望,一個豎鉤把全家人緊緊的系在了一起。

說到最近熱播劇,肯定要非《安家》莫屬。自2月21號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開播以來,每天收視率一直佔據前三甚至榜首的位置。火箭少女楊超越和孫儷以及朗朗和羅晉的微博互動,更是引起了網友的圍觀,將這部電視劇引上了網絡熱搜。

該劇改編自2016年的大熱日劇《賣房子的人》,由導演安建執導,國內知名六六改編,孫儷、羅晉等一線硬實力派明星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在上海,孫儷飾演的鐵腕店長房似錦,空降房產中介公司一家下屬門店,和羅晉飾演的懷柔店長徐文昌之間展開競爭與合作,作為房產中介的他們在幫助客戶安家之餘,也見證了客戶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的一系列貼近大眾的故事。

雖然網上有好多人將其列為“懸浮劇”範疇,豆瓣評分目前也只有6.2分,但絲毫不減它的熱度,反而是因為越有爭議才會顯得如此之大火的勢頭。

除了其自身自帶話題效應的買房問題,還有其強大的流量粉絲作為基礎,角色打造的光環效應更是迎合了廣大觀眾尤其是女性群體的喜愛。在特殊時期,加上互聯網+背景下其獨特的營銷方式,更是將該劇推向了新的峰值。

雖被冠以“懸浮劇”稱號,但為何依然不能壓制《安家》的大火?

01:日本電視劇改編及超一線硬實力派全力出演,為該劇帶來了強大的流量基礎

這部電視劇和以往電視劇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即使在沒有進行大量宣傳的情況下,依然贏得了廣大觀眾和粉絲的高度追捧。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該劇作品的自身魅力和其超一線實力派明星的本色出演。

①此劇由日本熱劇《賣房子的女人》改編,並由六六進行編劇,為該劇賺足了眼球。

近年網絡上各大影視劇都進入了翻拍潮,這種翻拍行為,本身就會引起一大部分吃瓜群眾的關注。該劇改編自2016年大熱劇《賣房子的女人》,這部劇不僅在觀眾心中引起了一個小轟動,在各大地產圈中更是很有口碑。

自此《安家》購買了日劇版權,並進行了本土化創作,加入中國人對買房特有的高漲情愫,並以新的職場氛圍為契機點,這也為眾多期待一飽眼福的萬千網友埋下了一顆萌動的種子。

六六本名張辛,早年以該筆名進行撰文,後以小說《王貴與安娜》蜚聲海內外網壇,主要作品有《雙面膠》《蝸居》《心術》等,以深刻反映都市情感著稱,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少關注。其2007年大熱的《蝸居》也是以買房為契點,為此次的《安家》更是帶上了不小的熱度。

因此,不管是以前日劇帶來的粉絲流量對此有所期待,還是國內觀眾對六六本身都市情感大戲的認可,這無疑都為該劇賺足了眼球。甚至不需要任何的大肆宣傳,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未播先火的趨勢。

②同時,超一線硬實力派明星全力出演,為該劇無形增加了聚光燈效應。

金馬影后孫儷作為實力女演員,熱播劇不斷,粉絲無數,近幾年只要是她出手的作品沒有哪一個不是熱火朝天的。諸如我們熟知的影視劇《甄嬛傳》《羋月傳》以及電影《影》等,只要是娘娘出演必以真實力而火。

在萬千粉絲眼中,孫儷有千般模樣:佛系養生的居家媽媽,內地宮鬥劇的“師祖奶奶”,難得不動刀不微調卻始終顏顛不倒的八零後大青衣。

因此,孫儷的此次出山更是粉絲們期待好久的熱捧,基於之前幾部熱播大戲而積累下的粉絲早就為此劇帶來了無形的光環效應,該劇自然而然地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追捧的佳劇。

雖被冠以“懸浮劇”稱號,但為何依然不能壓制《安家》的大火?

02:貼近現實的買房話題及帶有房產中介的職場氛圍,引發了萬千網友的情感共鳴

藝術源於生活。一部分作品之所以受人喜愛和追捧,一定是觸及了廣大群眾真實的生活,引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這部劇與中國人民密切相關的東西“房子”有關,同時以普通人的職場生活為背景,將其內心的心酸和無奈以及最後成功的心理活動,刻畫地入木三分。

①受中國傳統文化之“家”文化的影響,買房是大眾心中永遠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

11年前,一部“蝸居”,六六將購房的樓盤搬上銀幕。11年後,安家再次再次引起了公眾的注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家對於人們的幸福都是非常重要的。

劇中有個場景上了熱搜: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只能在廁所裡辦公,當宮蓓蓓一抬手就摸到頭頂上的衣服,這一切看在觀眾眼中,太讓人心疼了。 一瞬間,才瞭解電視劇一開頭那個看起來十分挑剔的宮蓓蓓,原來是源於對房子的想象與憧憬,同樣,她也是無數在城市中打拼奮鬥者的縮影。

在中國人心目當中,家的地位相當之高,而有家的前提是你得有一個房子,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房子始終是中國人心中最關心的話題。相信之前一定有一大批受《蝸居》影響而來關注此劇的人群,現在不僅僅是先前的那一批,更影響的將是90後00後的一大批。

②此外對中介職場生活的敘述,拉近了與廣大普通群眾真實的職場生活之間的距離。

該劇以房產中介為職場環境,脫離了現在那些動不動就是高檔寫字樓的超現代辦公場景,進一步相對真實地還原了普通群眾的職場生活。

金牌銷售房似錦,新手銷售朱閃閃以及劇中其他銷售真實的演技,讓我們看到了作為一線基層銷售者們的辛苦與付出。

作為基層銷售者,感受到的是長時間不簽單的那種哀傷的情緒,每天都很努力但就是沒結果,以至於最後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對做銷售感到迷茫。還有自己辛辛苦苦跟著的客戶,但最終被同行或其他同事撬走而產生的憤怒。

因為我們付出了時間、精力、汗水和情感,但是最終的果實卻為他人所有。所以,劇中每個銷售員的銷售過程演繹出來的喜怒哀樂讓廣大普通觀眾感同身受,這也是大家追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被冠以“懸浮劇”稱號,但為何依然不能壓制《安家》的大火?

03:該劇對不同角色的深刻塑造,讓人們對該劇所敘述的職場和家庭萬花筒般的生活狀態產生了極大的獵奇心理

該劇對每個角色的深刻打造,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不同人的真面目,彷彿就是我們身邊相處的某個同事或者朋友的最佳詮釋,不禁牽動著觀眾們的心,讓我們不自覺地為之歡喜為之悲傷。

①主角房似錦從著裝造型及內心活動的演繹,給觀眾展現出了一個專業精幹但反常規化的職場形象。

金句“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讓大眾對這個28芳齡的女子充滿了無數的好奇。一頭短髮,一身西裝,房似錦在劇中隨處都在扮演著一個雷厲風行,幹練清爽的店長,給人一種女強人形象。

她靠賣房年薪百萬,但是生活依然清苦,衣著樸素,一年到頭不變的黑色職業裝,早餐不換樣的豆漿和兩個包子,而且吃相難看,怎麼看跟她的身份都極為不符。這種和以往隨便出入高級寫字樓,擁有獨立歐式辦公室的女強人形象背道而馳。

由於主角自身精湛的演義加上對角色的本色揣摩和後期不斷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職場房似錦,其實這本身就讓觀眾對主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才會一集一集的不斷熱追下去。

②劇中又對主角父母市儈形象的身份塑造,激發廣大網友對房似錦的深刻討論。

隨著對劇情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漸漸知道,在這樣一個“反人性”的操作下,都是因為她有一個慾壑難填的父母,這應該是她最大的軟肋。

房似錦,金牌銷售,前途似錦,但父母的一聲爆喝“房四井”揭開了她不同尋常的人生底色,原來她在家排行老四,是沒死掉的“房四井”。她之所以穿著樸素拼命賺錢,是因為索求無度的家庭,為了填補家人的“慾望”,不得不三番五次地低三下頭找翟副總借錢。

劇中她的父母要錢都十分理直氣壯,連環奪命的打電話,張口就是100萬,電話不行,直接到公司鬧。

劇中房似錦參加一個跑團,別人問為什麼跑的那麼快,而她道出了緣由,別人跑步是為了健康,而她跑的卻是命。因為小時候,父母動不動就打她,避免受皮肉之苦,她就拼命的跑,如果跑不快,很有可能被活活打死。這才練就了一身跑“半馬”小菜一碟的看家本領。

基於以上種種,都讓觀眾對房似錦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人同情她,有人替她打抱不平,甚至還有人直接在網上大肆責備房似錦的父母。有聲音難免就會引起討論,有討論就會進一步加大劇情的熱度,這也是這部劇情給觀眾帶來的強烈情感共鳴。


雖被冠以“懸浮劇”稱號,但為何依然不能壓制《安家》的大火?

04:故事視角向廣大女性視角偏移,成功獲得了廣大女性的高度青睞

當今社會,女性群體的消費那可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力量,就連馬爸爸都說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訣之一:那就是將近一半的員工都是女性。事實也確實如此,女性身上擁有的獨特力量,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這部劇中隨處可以展現新時代女性的特質,非常鮮明地凸顯了女性主體的意識,因此受到了不少觀眾的追捧。

①一向以“成功女性”著稱的主角孫儷,為該劇傳達了不一樣的女性魅力。

娘娘孫儷,本身就以其女性艱苦奮鬥的口碑而被大眾所熟知,這其中更是聚集了不少女性粉絲群體。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她的大多數劇情都是從草根逆襲為人生大贏家的,而這其中最最關鍵之處就是對“成功女性”的塑造。

《安家》的塑造也多多少少會融合娘娘的那種女性氣魄在裡頭,這也為廣大女性在職場中的崛起帶來了不少的共鳴,深受網友的喜愛。

②男主徐姑姑一角非常符合女性心目中完美暖男的形象,這再一次迎合女性群體的喜愛。

男主羅晉是這幾年新躥紅的小生,顏值實力均在線,也是受到無數粉絲的追捧。在該劇飾演徐文昌,其實從大家給其取得綽號“徐姑姑”來看,也多多少少融入了完美暖男形象。

劇情一開始男主與女主水火不容,但後來關係慢慢緩和,從徐姑姑用食物撫慰房似錦被家人傷害的心靈到徐姑姑主動示愛,無不體現男主的暖男形象。

男主淡化了男權冷酷的形象,同時將女性在現實中很難遇見的暖男形象給展現地淋漓盡致,滿足了廣大女性觀眾心理需求和視覺需求,讓觀劇者大呼過癮。單從這一方面來說就顯然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和粉絲

雖被冠以“懸浮劇”稱號,但為何依然不能壓制《安家》的大火?

結尾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正如哲學家列斐伏爾所言,“空間裡彌散著各種社會關係,它不僅被各種社會關係所支持,同時也生產著社會關係和被社會關係生產”。房產中介,賣的是房子,實際遇到的是各色人等的人生,賣房子的故事也許很簡單,但房子裡面住的人卻很複雜。

《安家》不僅把中介行業的辛苦傳遞了出來,還講述了每個人的故事,勾勒出了一個又一個小社會。或許會有人覺得這部職場劇不夠職場化,但這才是中國社會,一個建立在人情上的社會。房子是痛點,複雜的人情關係當然也是痛點,絕對算不上冗餘。

不得不說,《安家》終於透過了光鮮亮麗的現實濾鏡,直擊世俗生活的瑣碎和磨人心智,狠狠戳中了國人的心房。

不管這部劇的劇情如何,該劇從作品本身來說就自帶流量,不僅擁有超現實的熱點買房話題,還擁有超實力派的一線明星主演,同時對主角的塑造及劇情的設計本身就吸引了一大批觀眾的強烈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