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羅貫中塑造的,與史實反差最大的人物是誰?

月夜歸舟


《三國演義》羅貫中塑造的,與史實反差最大的人物應該是龐統。從演義記載中看,臥龍鳳雛齊名,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二人,也沒有取得天下,還危機四伏,得三分天下還是勢力最弱的。《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朔,以諸葛亮為主角,諸葛亮與龐統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出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龐統百無一用,劉備深受其害,放在現在龐統這樣的軍師我也不會要,臥龍龐統的才能和成就天差地別。。。。。。1、龐統出道以後,跑到江東周瑜那裡任郎中小官,周瑜文武雙全,對相貌醜陋,持才傲物的龐統根本不重視。龐統又跑到曹營為曹操獻連環計,使戰船連串能在水上平穩,被採納。又到東吳被魯肅引薦給孫權,孫權也不待見。再由諸葛亮寫信舉薦給劉備,龐統在東吳沒有施展才華機會,到荊州直接化名參加劉備對人才的考試,卷試第一名,劉備見龐統相貌不佳,只委任個耒陽縣令。龐統非百里之才,委屈呀,只顧喝酒,張飛巡示,有人告知好酒貪杯不理政事的縣令。恰好有人告狀,龐統步履跚跚而出,吵什麼吵,些許小時,分分鐘搞定,張飛倒要看看他如何處置,龐統一個時辰將耒陽縣半年的積案處理好,由期是算帳方面又快又準,張飛大驚,奇才呀,得知龍縣令就是龐統,馬上報知劉備出城相迎。其實龐統做個縣令郡守還很稱職。劉備得知耒陽縣令是龐統後,喜不自禁,天下奇才臥龍鳳雛都得到了,何愁天下不定。拜龐統為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參軍機。211年,劉璋為防張魯進攻西川,在張松、法正的勸說下請劉備進川相助。龐統初投劉備,必須建功,自主跟隨劉備入川,劉備以龐統為軍師,黃忠、魏延為大將,領兵一萬入川。。。劉備大軍經幾月拔山涉水來到涪城,劉璋從成都率文武來迎,二劉互道宗室兄弟情誼,入筵席。龐統密囑魏延在筵席上舞劍殺了劉璋,群龍無主好奪益州。劉備劉璋相飲甚歡,龐統提議舞劍助興,目示魏延,魏延執劍長舞,目標劉璋。蜀將劉貴見魏延意在主公,大急,提議雙舞,仗劍護著劉璋,事已明瞭,劉備大怒,我兄弟相聚,你們到搞起鴻門筵來了,如有不棄劍者立斬,筵會不歡而散。一一這是哪根哪?若魏延刺殺劉璋成功,劉備賢能仁德半世英名將毀於一旦,益州文武也不會讓外來戶猖獗,還有劉璋之子劉遁就在雒城,劉備將盡失人心,遭益州大軍圍困。龐統未經劉備同意出此下策,百害無一利。後因相會之事,益州文武向劉璋進言,劉備此行居心叵測,不得不防,劉璋疑惑,向劉備大軍供應少量劣質糧草,靜觀其變。事已挑明,劉備不得不做最壞打算,龐統獻上三策,1、輕裝襲取成都,2、就地進攻雒城,3、退回荊州。劉備權衡,1.太急,3、太緩,取2,以回荊州為名,誘殺蜀中名將楊懷、高沛。進攻雒城,雒城由劉璋之子劉遁與蜀中名將張任駐守,劉備大軍多次進攻失利,龐統到最前線察看地形,親自領兵迂迴作戰,在落鳳坡被張任設伏射殺。。。龐統看似盡心盡力,實是才智平庸無能,初入西川喧賓奪主,可劉璋父子在西川經營了二十餘年,西川人才濟濟,刺殺劉璋成功又能怎樣?人家堅壁清野駐守,盡靠劉備一萬人馬能攻取得西川。還有輕襲成都是不可能成功,從涪城到成都有三百多里,到成都已是人困馬乏,成都城高牆厚,又無援軍,如何攻取,只有捱打的份。對雒城半年不能攻取,無計可施,龐統身為軍師,以身犯險,置主公劉備與大軍不顧,自己身死是以身殉職,可歌可泣。但給劉備留下具大危害,龐統死後,劉備大軍士氣低落,盡有大將黃忠、魏延、劉封、關平,劉備取西川無望,只得差關平回荊州請軍師諸葛亮入川相助。若不是劉璋懦弱,或許劉璋顧及同宗之情,差大軍把守出荊州要道,派幾萬勁軍圍困劉備,劉備又無糧草,蜀將李嚴、張任、劉貴可敵黃忠、魏延、劉封,劉備人馬一月之內將全軍覆滅。。。龐統一生僅出了個連環計,還流離於三家之間,初入西川使鴻門宴之計實在不妥,困浩城獻三策都是敗計,若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只得鳳雛,他連西川也得不到,劉備只能重操舊業,回家賣草鞋。以《三國演義》羅貫中記載,龐統在三國當時連二流謀士都算不上,臥龍鳳雛齊名真是天下奇談,龐統應該是和史實反差最大的一個重要人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