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中央曾決定派徐帥到華東取代陳老總,被主席否決

眾所周知,1947年春,華東野戰軍組建時,以陳毅為軍政最高領導。

其實,黨中央考慮兩支部隊合併時,曾決定由徐向前來華東,即以徐向前為兩軍統帥。

鮮為人知:中央曾決定派徐帥到華東取代陳老總,被主席否決

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與陳毅指揮山東野戰軍的泗縣戰鬥失利有關。

1946年8月的泗縣戰鬥,是一場“窩囊仗”,山野第8師殲敵3000,自己傷亡2000,由此,陳毅西擊津浦線計劃受挫。對此,陳毅很自責,認為“3月來未打好,不是部隊不好,不是師旅團不行,不是野戰軍參謀處不行,主要是我這個統帥犯了兩個錯誤”。

泗縣戰鬥後,敵軍乘勢推進淮北,於9月上旬又向淮陰、臨沂進攻。

這造成了陳毅率領的山野的進一步被動。

鮮為人知:中央曾決定派徐帥到華東取代陳老總,被主席否決

鑑於山東野戰軍的被動局面,黨中央認為敵人控制隴海線後,山東與華中的聯繫將被切斷,擬派徐向前來山東,負責魯南前線指揮。

作為一名戰區指揮員,陳毅當然明白中央這一考慮的全部含義,故第二天起,連電中央,表示歡迎徐向前來魯主持。

然而,陳毅等了20多天,徐向前卻沒有來。

鮮為人知:中央曾決定派徐帥到華東取代陳老總,被主席否決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原來,毛主席在關鍵時刻否決了這個決定。

主席認為,縱觀戰爭爆發初期7、8、9三個月作戰情況,面對以優勢兵力大舉進攻的敵軍,華東全軍雖退出了某些城鎮、地區,打了一些得不償失的消耗仗,但陳毅等人同時也取得了殲敵8萬餘人的巨大勝利。更重要的是,部隊在作戰中得到極大鍛鍊,改善了裝備,逐步實現了野戰兵團的集中統一。也就是說,陳毅雖然打了敗仗,但取得的成績卻遠遠大於所失去的。臨陣換將為軍中大忌。他認為陳毅完全能夠勝任完成這個艱難的戰略轉變的領導責任。

鮮為人知:中央曾決定派徐帥到華東取代陳老總,被主席否決

為此,9月23日,中央軍委向山野和華野作出了一個十分明確的指示:

“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

也就是說,山野和華中野戰軍合併,以陳毅為第一領導人。

不久,黨中央下達了正式命令:

“在陳(毅)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鮮為人知:中央曾決定派徐帥到華東取代陳老總,被主席否決

隨後,陳毅在漣水西的陳師庵等地多次召開幹部會議,對部隊合編和統一作戰進行安排。但是,不待各項工作完成,敵人又發動了大舉進攻。陳毅指揮兩支大軍先打宿北戰役,接著打魯南戰役(第一階段),兩戰均大獲全勝,共殲敵近8萬人。

實踐證明:陳毅是完全勝任兩大野戰軍的領導的。

於是,1947年1月,華東全軍進行統一整編,組建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