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業如何擁有立身之本?看這家社是怎麼做到的

出版企業如何擁有立身之本?看這家社是怎麼做到的

本文約4000字,預計8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前不久,一條“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公益視頻登上了微博童書熱搜榜,不到兩天時間閱讀量達到了20多萬人次。這條視頻是出自一家專業少兒社,能夠攜手近40位作家、繪本創作人、閱讀推廣人,共同錄製,可見這家出版社的品牌號召力和影響力。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疫情之下,在積極抗“疫”的同時,也倒逼許多出版社反思或轉型。或提倡精品出版,或尋求多媒體開發,或探索跨行業合作邊界,唯有修煉內功,才能增加抗風險的“免疫力”。

其實,浙少社除了通過出版科普讀物,錄製視頻,策劃直播活動等方式,彰顯社會責任之外,更重要的是,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為後期恢復和彌補損失“排兵佈陣”,從容應對的背後,是其多年沉澱的原創資源,過硬的編輯實力,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及科學的協作機制為保障。

論市場化,浙少社在“零教材教輔”的前提下,連續16年領跑國內少兒圖書零售市場;拼增長,跟隨少兒出版連續10多年高速高增長態勢,浙少社連續多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大跨步向前,銷售碼洋早已突破十億大關;亮品牌,在整個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講求出版效率的當下,2019年浙少社專注原創兒童文學出版,原創圖書屢獲大獎。但這些,或許都不足以成為低調務實的浙少人的“談資”。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在動物小說尚未蔚然成風時,“狼王夢”早已經成為浙少社的“看家”品牌;作家處女作《顏料坊的孩子》一亮相便入選“中國好書”;《領風者》《五千年良渚王國》為少兒主題出版讀物打開了“新大門”;“小不點親子成長”項目率先試水原創嬰童IP打造;而無論是老牌兒童文學作家群、青年作家孵化平臺,還是王佩瑜、李開復等跨界資源,浙少社總能擁有令同行歆羨的優質作者吸納力……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顏料坊的孩子》入選2018年度“中國好書”,左起依次為浙少社總編輯邵若愚、該書作者荊凡、該書責任編輯孫玉虎、浙少社社長汪忠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當超級暢銷書的光環褪去,在原創出版方面的精耕細作已然形成“浙少”模式。而模式背後的出版理念、市場意識、人才培養、團隊氛圍、機制保障,足以構成一家少兒專業出版機構的藍本。

引領文學出版之“新”

在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浙少社推出了魯迅文學獎得主鮑爾吉·原野的“親愛的大自然”散文少年讀本,並與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他正在創作的少年成長小說“純淨草原”三部曲也將落戶浙少社。而這並不是浙少社第一次挖掘成人作家資源,早在幾年前就推出了馬原的首部童話《灣格花原》及續作《灣格花原磚紅色屋頂》,跨界作家程瑋也帶來了她睽違已久的兒童文學新作“海龜老師”系列。可以看到的是,在社內每年原創選題佔比85%以上、兒童文學佔比80%的充分優勢下,浙少社拒絕重複自我,通過作家、作品、市場以及品牌的培育,建立起自己的原創童書研發機制。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左起依次為梁曉聲、鮑爾吉·原野、周曉楓、李輝

放眼整個兒童文學領域,《沒頭腦和不高興》“沈石溪動物小說品藏書系”“奇域筆記”系列,浙少社的原創作品均在少兒閱讀的不同階段,領一時之先風。如何才能保持這種優勢傳統、守住原創兒童文學出版這塊“高地”?從2014年開始,汪忠接過浙少社社長的接力棒。理科思維訓練和曾在教育出版社如履薄冰的工作經歷,讓他在為浙少社的發展找定位、謀規劃時,確立了“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專”的專業化發展思路,並鼓勵編輯創新。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這種專業化和創新性主要體現在老作家的作品開發和新人新作培育兩方面。在汪忠看來,雖然隨著這兩年國家鼓勵原創,出版社通過設立獎項、開發成人作家作品等方式加碼原創,但整體而言,目前兒童文學作者隊伍還是老面孔多、新面孔少,40歲以下的新生代原創兒童文學作家還沒有形成氣候,也尚未獲得較高市場認可度。為此,浙少社一直在積極搭建青年作家個人或集體亮相的平臺。

2019年,浙少社原創文學品牌“紅帆船”推出“風潮書系”,收錄了小河丁丁、周靜、吳洲星和慈琪的全新長篇小說或童話,該系列入選了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其中,從冰心作文獎到冰心新作獎,再到首部兒童詩集《夢遊的孩子》,以及被收錄至教育部統編語文三年級(上)教材的童話《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浙少社一路見證了90後新銳作家慈琪的成長和突破。同時,在探索獨具特色的新人新作方面,浙少社與“文博達人”青年作家鄒凡凡打造的“奇域筆記”系列,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文博類少年探險小說的閱讀風潮。

據統計,近3年來,業內專門為兒童文學和圖畫書設立的獎項或賽事不低於20項。而在此之前,作為“冰心新作獎”的承辦單位,浙少社已經低調運作該獎項30年,獲獎作家囊括了從張秋生、曹文軒、沈石溪、高洪波等名家大家,到吳洲星、王璐琪等兒童文學新銳。

相對於作者而言,出版社離市場和讀者更近,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培育原創品牌還體現在對名家作品的深度探索和精耕細作上。

任溶溶的《沒頭腦和不高興》問世60餘年,在浙少社出版20餘年,僅注音版目前銷量已超過530萬冊。圍繞這一經典作品,浙少社設立原創和翻譯兩大板塊,原創板塊還延伸了童詩產品線。比如2019年以“任溶溶給孩子的詩”系列為排頭兵,聯合“為你讀詩”等自媒體大V開展童詩專題營銷,進一步打造浙少社童詩板塊。此外,浙少社文學出版分社旗下的“沈石溪工作室”和“湯湯工作室”,圍繞兩位作家作品精耕細作,在品牌影響力方面領先於市場同類作品。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創嬰童品牌之“先”

面對超級暢銷書資源流失的不可控性,浙少社用更多原創精品守住了在原創童書出版領域的先發優勢。讓汪忠倍感欣慰的是,事實上,雖然整體收入受到一定影響,但從新書重印率、出版效率以及編輯創造性來說,浙少社始終走在前列。而這種守勢背後,是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機制體制為保障的。

為了充分釋放管理權限、調動編輯積極性,從2015年開始,浙少社實行分社制改革,設置“兩分社、三中心、一事業部”(文學出版分社、嬰童出版分社,文教出版中心、知識出版中心、文創中心和國際事業部),各個分社職能又持續細化。以文學出版分社為例,綜合讀物編輯部集中於原創新作、暢銷書,還會涉及一些圖畫書出版,如重點作者“花婆婆”方素珍的原創繪本就由其操刀,青春文學編輯部主要負責新生代作家作品,而兒童文學編輯部則主司名家大家維護,包括兩大作家工作室的運營也是該部門的職能範圍。

與原創兒童文學的天然優勢不同,原創繪本曾是浙少社的薄弱板塊。據浙少社副總編吳穎介紹,在嬰童出版分社成立後,秉持“鼓勵原創,只做精品”的出版理念,全力打造“中國原創繪本精品系列”,目前已出版4輯、共34冊。與其他原創繪本出版最大的不同在於,嬰童出版分社結合浙少社的海外分社優勢,致力於“中國故事、世界表達”。從最早簽約國內頂尖插畫師、組織專家專題研討開始,到在世界各國聯合舉辦多場“中國當代兒童插畫精品展”,讓原創繪本產品線的開發不侷限於單純的圖書出版,將作者資源、作品資源、編輯資源三項優勢聯合起來,對外推廣中國文化。

除原創繪本之外,原創低幼品牌“小不點親子成長”實現了圖書出版、線上微課、表情包、線下故事會的“全面開花”,以積極嘗試孵化本土原創IP為內容核心,以帶動原創品牌圖書及周邊衍生產業鏈為基本路徑,實踐內容多頭產出,積極探索本土原創品牌的全版權運營;最大力度地找準用好各種頭部資源,佈局低幼重點產品線,如聯手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推出“京劇其實很好玩”系列圖書,再如即將聯手紮根東方傳統文化現代演繹的品牌創作團隊“狐狸家”和國內原創繪本領軍人物——熊亮的小亮人團隊,策劃開發一大批如“熊亮藝術課”等讀物。在豐富國內高質量原創低幼產品的同時,探索從大眾餐飲到嬰童玩具、生活用品等更多的跨界可能。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原創低幼品牌“小不點親子成長”疫情期間聯合騰訊少兒頻道進行直播

當童書市場的競爭從產品競爭轉變為作者、編輯以及營銷的全方位競爭,浙少社嬰童出版分社開始思考,如何精準對接產品後續營銷推廣環節,精心打造的原創圖書產品該尋求什麼樣的渠道才能走近更多小讀者?在線上渠道苛刻低折的大背景下,原創品牌的生存空間在哪裡?

為了回應這些挑戰,浙少社通過跨界嘗試,走出了具有浙少特色的新路子。比如2016年聯手KFC推出“猴王當道”套餐,開啟“圖書+餐飲”跨界營銷新模式;2017年,在“海洋量子號”國際遊輪上開展故事會,首創“圖書+旅遊”營銷模式;2019年,“小不點親子成長”聯合母嬰品牌貝因美進行了4場線上直播,等等。毫無疑問的是,跨界合作極大地提升了浙少社圖書和品牌的市場認知度,也擁有了更多的“出圈”資源。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浙少社發起的“肯德基十二生肖迎新年雙語故事會”

熱愛和專業是創意生產的“永動機”

隨著競爭加劇,許多非專業少兒社和互聯網公司涉足童書出版。專業人才從哪裡來?專業少兒社的優秀編輯便成為新入局者最好的“挖牆腳”之處。對於浙少社而言,情況卻完全相反,比如文學出版分社的編輯人員相對穩定,核心人員幾乎未流失,近兩年反而增補了一些力量。

浙少社文學出版分社社長樓倩認為,這一方面是浙少社身處地方,不像北京、上海機會多,人員活躍度高。但更重要的是,文學出版分社建制雖晚,但團隊的傳統優良、業務精良、氛圍融洽,是一個學習型團隊,因此吸引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才。比如,文學出版分社內部每個月都會共享童書媒體資訊,做一些階段性的專題交流和分享,彼此之間互相學習和感染。

即便到現在,他們仍然保留著“傳幫帶”的傳統,在這種氛圍下,新編輯能很快得到成長。她舉例道,文學出版中心的年輕編輯徐潔被稱為“戲精編輯”,與作家、畫家溝通的過程中常常給自己加戲,時常會提出一些修改建議,在各種“戲精對話”中碰撞出創作的火花。“我想這雖然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能力,但我相信她對作品的投入和熱情才是‘戲精’的魅力。”

童書出版思路和市場需求的改變,幾乎顛覆了編輯思維,也極大地增加了編輯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傳統思維下的編輯工作重心放在選題策劃、三審三校、圖書產品的設計製作上,而品牌化運營下的編輯,從選題策劃到內容審核,從引入專家到多方協調溝通,從圖書產品的設計製作到語音音頻的錄製,從下廠印刷到送貨預約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編輯儼然成為一個品牌經紀人。

目前,針對重點原創童書項目,浙少社內部採取項目制,即一套書或一個項目指定一位責編統籌負責,項目負責人根據項目的特點和每一位編輯的專業特長自行組隊,進行具體分工。用浙少社嬰童出版分社社長吳珩的話來說,“拿到圖書的那一刻,並不是我們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切的開始。”

對於傳統編輯職能的變化,樓倩也深有體會。在精品出版日益成為出版人的共識,出版社對單品種效益有更高要求的形勢下,編輯全流程參與度的提升是趨勢所在。“別說跟10多年前對比,就僅僅是這兩年市場變化之快、之大,我們也需要去不斷適應,因為編輯是出版環節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及推動者。”文學出版分社的應對策略是,“不要把設計工作丟給美編,不要把印製工作丟給印務,不要把推廣工作丟給營銷,不要把發行工作丟給渠道”。她說,一個好的兒童文學編輯,要跟作家對得上話,對作品的文學和審美有自己的判斷,對市場和渠道有所認識,才能把“自家的作品”送到最需要和最適合的讀者手中。

以《五千年良渚王國》為例,選題策劃之時正是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之時,經過一年半的編創磨合,於2019年良渚申遺成功當天上市。圖書出版後,浙少社第一時間聯繫良渚博物館舉行了新書發佈會,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良渚博物院裡的書店、故宮良渚玉器展文創區等場所,都可以見到這本《五千年良渚王國》,而這些“非常規”營銷模式的實現,有賴於圖書編輯與作者及相關機構更多的信息溝通。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2019 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五千年良渚王國》實現版權輸出

上至社長,下至編輯,浙少人認準一個理——希望自己出版的圖書能夠立得住品牌,即便是同樣題材的作品,無論是文本打磨、裝幀設計或營銷方式,“比別人多走半步”,這或許也就是“浙少”原創模式的秘訣所在。

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出版企业如何拥有立身之本?看这家社是怎么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