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骨李成儒和郭敬明起爭執,老戲骨和年輕導演哪個更懂電影?


老戲骨李成儒和郭敬明起爭執,老戲骨和年輕導演哪個更懂電影?


老戲骨李成儒和郭敬明起爭執,老戲骨和年輕導演哪個更懂電影?

老實說,我覺得李成儒說的完全沒問題


是,你的悲傷逆流成河電影是講校園霸凌的,但是你的小說真的是像你說的“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麼?

你搞不搞笑,這書打連載開始到暢銷百萬冊,從你郭敬明到出版社什麼時候提到過校園霸凌這四個字麼?現在這書反而是國內第一個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小說了?

按這個說法,那富春山居圖的內核是保護文物和愛國,逐夢演藝圈的內核是夢想與愛,小時代的內核是友情了,這些片子我們也不能批判咯?

那就連溫婉等人走紅的內核都能解釋是天性,是知好色則慕少艾了

李成儒原話是怎麼說的?

“不能用廉價的筆觸,來引起廣泛的共鳴”

空洞的表演,無力的臺詞,脫離實際的劇情,是無法真正觸動人心引起反思的

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韓國的電影《素媛》、《熔爐》、《寄生蟲》等等都對社會的進步有著巨大的反響,它們哪一部說自己有深刻的內核了?但為什麼它們能讓人們反思,讓社會進步,最基本的一點,就是真實

無論是天價藥,男女不平等,還是法律漏洞,貧富差距,這些深刻的社會問題都是從幾近真實的人物劇情表現出來的,因為才能產生共情

你維護的這段表演,或者說這部電影,是廣大中學生真實的中學生活麼?

甚至說,你真的知道現在國內中學生最常遇到校園霸凌是怎麼產生的麼?

如果不是,別人憑什麼不能攻擊批判!

因為按你的說法“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喜歡”,這話沒錯,但是,它有一個適用範圍

昨天我們為上海NBA賽上歡呼“MVP”尖叫“LBJ”,拿著國旗求籤名的球迷而感到恥辱,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喜歡的東西,按你的邏輯,難道這種行為也應該尊重並保護咯?

我把你說的話換個順序略微修改送還給你

“你可以永遠喜歡你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不存在於他人的世界。你可以繼續熱愛你熱愛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厭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