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能勝任《創造營》教練?顏值成事業發展障礙

鹿晗憑藉一張俊美的臉龐圈粉無數,同時這份顏值也成為他事業發展中最大的阻礙。

流量明星經常飽受偏見,從鹿晗到蔡徐坤再到肖戰,三個人分別代表三種流量模式,可無一例外,圈外人對於三人的評價都不怎麼好,往往將所有的成就歸功於顏值。

最近,在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鹿晗選擇參加《創造營2020》,攜手黃子韜成為這檔節目的導師,這個時候,許多人方才想起兩人的練習生經歷。

鹿晗能勝任《創造營》教練?顏值成事業發展障礙

鹿晗、黃子韜、張藝興、吳亦凡四人合稱為“歸國四子”,他們在14年左右紛紛選擇和SM公司解約,選擇回國發展。

這四個人是在韓國頂級造星模式中培養出的實力派,韓娛圈的殘酷我們都有所瞭解,有的練習生可能真的永遠是練習生。

在2008年被星探發現,到2012年作為EXO成員出道,鹿晗只用了4年時間,並且達成“出道即巔峰”成就。

EXO這個組合剛出道便引起巨大轟動,算是當時娛樂圈中的大新聞。在鹿晗等四人尚未離開時,EXO接連獲得星光打賞,這個組合也是首個連續四次獲得星光大賞的團隊。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創造營》為何邀請鹿晗作為導師,無論是從練習生的經歷還是唱跳等專業技術,鹿晗都足以成為這些年輕人的導師。

鹿晗能勝任《創造營》教練?顏值成事業發展障礙

鹿晗在出道之後一直飽受非議,知名編劇汪海林對他態度極為不屑,後者即便在抨擊肖戰的時候,也不忘記表明自己對於鹿晗的不爽。

可鹿晗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我想是沒有的。許多人一直對他有花瓶的誤解,原因在於很少有路人願意去了解這個明星。

《上海堡壘》這部影片讓鹿晗口碑崩盤,最起碼在演藝圈這條路上難以繼續走下去。許多網友瞭解鹿晗也是因為這部影片。

鹿晗在《上海堡壘》中的表現沒法洗,許多行為確實不符合邏輯,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何導演和編劇會允許這樣的一個形象出現,對於鹿晗的吐槽是否是轉移矛頭的策略,若是將鹿晗換成張一山,就真的能將這部影片演好了?

一個好人不管之前做了多少好事,只要出現一件壞事便會被全盤否定。鹿晗就是這樣一個“好人”,我們可以說他的《上海堡壘》不成功,但他之前的《重返20歲》、《甜蜜暴擊》可都是成績不錯的影視作品。

鹿晗能勝任《創造營》教練?顏值成事業發展障礙

歸根到底,鹿晗的《上海堡壘》給了別人一個把柄,進而被別人全盤否定。正如最新肖戰粉絲的策略,先將《下墜》定義為違規書籍,進而誣陷整個平臺不堪入目,最終詆譭整個同人文化的正常內涵。

那麼說到今天的問題,鹿晗究竟配不配當《創造營》的導師呢?我認識綽綽有餘。所謂術業有專攻,在練習生這條大陸上,國內幾乎沒有能超越他的存在。

即便現實生活很累,但在網絡上我們評判一個人依舊要保持公正客觀。鹿晗在影視圈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學習,但在藝人圈層裡,他自己就代表了一個巔峰。

出道8年以來,鹿晗在國內多次舉辦個人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就不用多說,在這麼多場演唱會中,鹿晗還未出現過一次失誤。

鹿晗能勝任《創造營》教練?顏值成事業發展障礙

對於韓娛出身的藝人,“敬業”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素養。不說EXO,就說東方神起,即便在暴雨傾盆的環境中,依然能保證演出效果,這份敬業精神是國產練習生所需要學習的。畢竟真要說到努力,許多流量明星真的不配。

鹿晗回到國內發展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作為SM的藝人,鹿晗常年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即便大紅大紫,也只是公司的工具人,在藝人合同的束縛下,鹿晗即便身體出現勞損依然要維繫高強度的演出。

在和老東家達成和解後,鹿晗在內地可謂是風生水起,幾乎壟斷當時的飯圈。鹿晗若沒有接《上海堡壘》,現在應當依舊是頂流風采。

但是每個頂流都會有一個低潮期,即便沒有也要自己找一個。蔡徐坤的自我介紹、吳亦凡的大碗寬面、鹿晗的上海堡壘、肖戰的粉絲舉報事件……

你是否發現這些事件的蹊蹺之處,每一個頂流幾乎都會在生涯的巔峰時刻,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從寶座上退下。這背後的原因僅僅是四個字:流量反噬。

鹿晗能勝任《創造營》教練?顏值成事業發展障礙

在每一個行業內數一數二的人物,或多或少有些出圈。李佳琦作為直播帶貨王者,和娛樂圈諸多明星關係匪淺;張繼科作為國乒頂尖選手,逐漸成為綜藝專業戶;而一個頂流明星,必然要和飯圈之外的大眾見面。

這裡就要引申到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鹿晗不配。鹿晗的形象不符合理想中的男子漢形象,儘管他行為處事盡顯男子擔當,但外表上的優勢反而成為圈外人眼中的減分像,興許鹿晗若是一個肌肉虯結的大漢,圈外人會對他多一些理解。

可若真是如此,鹿晗不會在唱跳的專業上有所建樹,也不會成為萬千少女喜愛的頂流,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大多數人對於鹿晗的討厭,實際上是對於自己的另類安慰。你將鹿晗的成就歸咎於那張美麗的臉龐上,安慰自己起碼比他努力,可事實真實如此嗎?

鹿晗能勝任《創造營》教練?顏值成事業發展障礙

條件越好的人往往更加努力,在每一個領域中都是如此,我們有時不得不承認,優秀的人在任何方面都出類拔萃。

就拿鹿晗來說,批評者過分強調他的外貌而可以忽視他取得的專業成就和努力,便是為了造就一種“慰藉”,符合大多數人的思維定式。

現實總是殘酷的,處在舒適圈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真的是個懶惰的失敗者,於是他們開始附和批評者的聲音,至於是否瞭解鹿晗這個人,那還重要嗎?如果瞭解了,那怎麼好意思違背心思去符合。

有人不喜歡鹿晗,是討厭不學無術的流量明星,有的人厭惡流浪文化將影視圈禍害,有的人憤恨飯圈文化扭曲稚童的價值取向……他作為一個代表,承擔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歧視與偏見。

鹿晗擔任《創造營》教練,真的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