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經典可謂汗牛充棟,總結來說,當代人閱讀經典的意義是什麼?

聿劍培訓師


謝謝題主!您提的這個問題我特別喜歡!

英國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讀經典的意義!

傳統經典可謂汗牛充棟,那麼閱讀重視經典,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又有哪些意義呢?

一是增慧啟智。

讀經典可以使人增長見識,啟迪智慧。

如《資治通鑑》這部歷史著作,歷來被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閱讀《資治通鑑》不僅可以瞭解歷史,還可以歷練思想,增長智慧。

元末明初胡三省曾評價:“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

清代學者王鳴盛評價:“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所以在我家的書櫃裡收藏的經典書籍裡就有胡注《資治通鑑》。

二是明德立身。

閱讀經典還可以使人明德勵志,修身立身。

《大學》裡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於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論語》中孔子也曾談道“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可見讀書的重要性。

坎耶裡曾經說“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碩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所以我們當代人不僅要讀經典,還要傳承經典!

謝謝分享與支持!


讓語文學習更有趣


當代人閱讀經典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何謂“傳統文化”?

我以為:文化不外乎就是用文字記錄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思想與事物之變化,通過某種媒介傳承下來的統稱。

而能稱之為“經典的傳統文化”,就是明確清晰的表述記錄了歷史某一時期發生的事與物。它在人類思想活動及行為活動中具有代表性與客觀性。

老子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當今社會,閱讀經典也具有同樣的現實意義。我們只有掌握自古以來的規律,以史為鑑,去理解處理自己身邊發生的所有事,防微杜漸。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





優秀的傳統經典文化同樣是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丟掉了,就割斷了民族精神命脈。

但是,當今的我們,也同樣需要用歷史的眼光,用現實的眼光,更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區別看待經典的傳統文化!“經典”是相對於時間、地點、人物、政治形態、社會文明的不同狀態而促成的!所以我們在閱讀經典時一定要認識到:“世間萬物,從來沒有絕對的經典,有的只是相對的文化記載與傳承”。




行走到何方啊lll


這有很多方面的答案。

一、傳承。經典著作是需要傳承的,從幾千前到現在,文化經典可能不止流傳到現在的這些,還有很多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能流傳,當代人就少了不少知曉那些古籍文化的機會,也少了瞭解當時歷史背景的機會,這不是好事。

二、繼承。經典從小就會學、閱讀,這是作為當代人成長的一部分。如果不讀不學這些歷史文化典籍,那就無法瞭解整個中國的文化歷史,不瞭解這些,那很有可能與當代社會脫節。

三、發揚。發揚有很多種,比如,電視臺裡的詩詞節目,文化欄目,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各種社會活動,如祭祀。

四、名利。這是最基本的現實意義。比如,有人解讀了《西遊記》,出了一本書;有人解讀了《山海經》,出了一本書;有人解讀《論語》,出了名;有人品《三國》,同樣可以名利雙收。

前邊的三項,可能是順帶的,第四個則是很多人的目的。

當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閱讀經典還是為了看,瞭解,空閒的時候的消遣。

傳統文化有很多方面,不止上邊的意義。


媯中夢


經典之所以能夠稱之為經典是在於它有特殊的意義,它向讀者們展示的是一種情懷,能夠讓人感同身受。

經典歷是經了歷史的檢驗,人民的考察仍然流傳於現世,經典永遠不會被時代拋棄,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大多數經典是不會被超越的。

經典是人類靈魂達到最高處的一個文字載體,閱讀經典你能夠與作者靈魂相互碰撞,形成火花,能夠學習其中的優秀文化,它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是照亮人心靈的火炬,指引人們前進的旗幟,有許許多多因為讀懂了經典而煥然一新或大徹大悟之人。

要學會研讀經典,既然被奉為經典,那就一定有它的價值所在,品味經典,誦讀人生!




狼堡裡的大灰狼


閱讀經典的意義,我認為:

一、瞭解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既然是經典,肯定有它的獨特魅力和永恆價值,那它必是優秀的,從而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也更有利於繼續傳揚下去;

二、受傳統經典文化的薰陶,提升自身氣質,做一個有趣更有魅力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所讀過的書都會在你的言行舉止上留下印記,時間久了也會反映在面相上,我們講一個人儒雅不單單指談吐舉止,還看面相,這就是讀傳統經典的意義。自身有趣了有魅力了,你也會遇見有魅力的人,從而提升自身層次。

三、傳統經典教會我們洞察人性,在現實中保護自己。傳統文化經典中歷史佔了很大一部分,而歷史便是講人性,爾虞我詐中如何擊敗對方達到自身目的,所以現實社會中人性的陰暗和計謀都能在傳統經典中找到原型,從而有針對性地保護自己。

四、傳統文化經典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傳統文化傳承幾千年已經融進我們的骨子裡,今天道德評判標準深受傳統文化影響,仁義禮智信已成為普適價值,婚喪嫁娶無不受傳統經典影響,從而教會我們做一個明禮不逾矩的文明人。


茶馬古道上的文化


這個問題可以更好地理解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文化經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經典的意義是明顯的、融入到現在生活當中,它的意義不會因為我們讀不讀而增減半分。

而對於我們來說閱讀文化經典的意義有很多,下面簡述幾條,大家一起討論:

1.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經過歷史時間的檢驗,大浪淘沙過後的文化精華。但是,經典作品往往也是很難閱讀下來,再加上大多是文言文,就更難了。可是我們稍加利用中學的知識,加上註釋輔助,閱讀還是可以的。當閱讀的多了,這些阻礙也會慢慢克服,反而提升閱讀能力。

2.理解文化傳承

當我們站在當代社會,這是一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媒介說上幾句話的時代,似乎文化經典對我們越來越遠。但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去看以前的東西,知道從哪裡來在哪裡才能到哪裡去。文化傳承不單單是對文化經典的複述,而是從中發掘出規律;文化傳承也不單單是裹足不前,而是更好地拓寬我們看問題的視角和理解問題的深度。

3.我們生活中需要文化經典

文化經典是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去的,這是文化的潛移默化。比如在表達上面,適當的引經據典,可以更好地表達我們的共識,(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亂用典,隨處用典,文縐縐的也不好)。而那些更好地大家熟知的語句,可以產生共鳴,比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表達共患難的情懷。

很多文化經典裡面的內容對很多面臨困境的來說起到激勵作用,司馬遷受刑後寫作《史記》、蘇東坡、柳宗元遭貶謫仍然寫出了影響深遠的作品。

也可以從文化經典中獲得智慧,道家的哲學、儒家的處世、兵家的智謀等等都可以從中找到所需。

4.但是,也需要求其精華去除糟粕

文化經典畢竟跟現在相去甚遠,也由於語言的阻礙,很多東西沒辦法直接拿來就用;這就需要我們保持一個辯證的心態看待經典,也需要“求其精華去除糟粕”。

就像問題所說的文化經典很多,也許看都看不過來,我覺得可以不一定全都看,選取更加具有代表性的閱讀 ,再在此基礎上有餘力拓寬閱讀範圍。


木昜與王


一、經典作品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在青少年時代,每一次閱讀就像每一次經驗,都會增添獨特的滋味和意義;而在成熟的年齡,一個人會欣賞(或者說應該欣賞)更多的細節、層次和含義。因此,我們不妨嘗試以其他方式:

二、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

三、經典作品是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它們要麼自己以遺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像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

基於這個理由,一個人的成年生活應有一段時間用於重新發現我們青少年時代讀過的最重要作品。即使這些書依然如故(其實它們也隨著歷史角度的轉換而改變),我們肯定已經改變了,因此後來這次接觸也就是全新的。

四、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五、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我們以前讀過的東西的書。

六、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

七、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帶著以前的解釋的特殊氣氛走向我們,背後拖著它們經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多種語言和風俗習慣)時留下的足跡。

讀一部經典作品還一定會令我們感到意外,當我們拿它與我們以前所想像的它比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要一再推薦讀第一手文本,儘量避免二手書目、評論和其他解釋。這裡存在一種流行很廣的價值的逆轉,即是說,導言、批評機器和書目被用得像煙幕,遮蔽了文本在沒有中間人的情況下必須說和只能說的東西--而中間人總是宣稱他們所知比文本自身還多。

八、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不斷讓周圍製造一團批評話語的塵雲,卻總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十、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個名稱,它用於形容任何一本表現整個宇宙的書,一本與古代護身符不相上下的書。

但是一部經典作品也同樣可以建立一種不是認同而是反對或對立的強有力關係。

十一、“你的”經典作品是這樣一本書,它使你不能對它保持不聞不問,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係中甚至在反對它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

十二、一部經典作品是一部早於其他經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讀過其他經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認出它在眾多經典作品的系譜圖中的位置。

至此,我再也不能擱置一個關鍵問題,也即如何協調閱讀經典與閱讀其他一切不是經典的文本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與其他問題有關,例如:“為什麼要讀經典作品,而不是讀那些使我們對自己的時代有更深瞭解的作品?”和“我們哪裡有時間和閒情去讀經典作品?我們已被有關現在的各類印刷品的洪水淹沒了。”

十三、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把現在的噪音調校成一種背景輕音,而這種背景輕音是經典作品的存在不可或缺的。

十四、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哪怕與之格格不入的現在佔統治地位,它也堅持成為一種背景噪音。

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讓我們每個人都發明我們理想的經典藏書室;而我想說,其中一半應該包括我們讀過並對我們有所裨益的書,另一些應該是我們打算讀並假設對我們有所裨益的書。我們還應該把一部分空間讓給意外之書和偶然發現之書。

經典作品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是誰和我們所到達的位置,進而明白意大利經典作品對我們意大利人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我們就無法比較外國的經典作品;同樣地,外國經典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我們就無法比較意大利的經典作品。

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能夠幫你解答這個問題。


三鬼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經過歷朝歷代時間的積累,人們的使用認可得以傳承下來。

先說說過去人們閱讀經典的作用與意義。

從春秋戰國孔聖人帶領七十二弟子周遊列國開始,教育體系粗具規模,禮制,師道得以確立,那個時候身教言傳並重。

到了秦漢以後,十三經已是教育體系的只要內容,及至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把經典進一步歸納。對後世的教育起到更加深遠的影響。

從那是起,四書五經成為學堂教育的主要課程,直到清朝末年,西方教育體系傳入中國,才結合我們實際情況形成了現有教育模式。

那麼通過這樣簡單的梳理,也就明白了經典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性了,當然我們現在的教科書中也一直有相關的內容。

每當我們在現實社會中遭遇困擾和危機從而需要去祖先那裡尋求幫助和解答的時候,經典就會煥發出應有的活力。“


雨落一方


繼承和發展。當代人閱讀經典,有利於我們瞭解過去,繼承先輩的認知,豐富我們的認知,從而有利於我們開拓進取。

榮譽感和凝聚力。閱讀經典,可以讓我們感受先人的智慧,產生自豪感,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


星塵夢羽


如果要回答現代人閱讀經典的意義,首先我們必須要弄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文化到底是什麼?我們要選擇閱讀“有文化”的經典。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琢磨。

我們的傳媒在講述文化的時候,也只是說塔有可能發揮的效果,比如“凝聚力、軟實力、精神家園”等等,這些都是比喻,至於文化本身是什麼,還是沒說明白。

其實,文化是 通過經典展現出來的。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

閱讀經典文化的最終目標,是在人世間普及愛和善良。人類通過聰明,劃出了一條條界限,最後用愛,把它們全部推倒。

按照獨特性和實踐性的標準,我們中國的文化經典可歸結為三個道,對我們國家的發展產生了任重道遠的影響。

其一,在社會模式上,建立了“禮儀之道”;

其二,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

其三,在行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所以,閱讀經典文化,大到治理國家,小到個人生活工作,它的意義都是非常深遠重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