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背後“三國殺”


油價背後“三國殺”



3月9日無疑是數十年未遇的黑色星期一,油價美股雙雙暴跌。全球油價如坐過山車,跌幅超過30%;隨著國際油價崩盤,股票市場繼續動盪,美股開盤道瓊指數就暴跌超過1800點、啟動熔斷機制,這是美股熔斷機制近23年來首度觸發。當日美股終場下跌2014點,跌幅7.79%,歐洲德英法等主要股市也狂跌超過7%—8%。這是一場產油國拉鋸導致的人為變局。


產油國“三巨頭”糾纏不休

當今世界產油國“三巨頭”,必屬美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俄羅斯與沙特均為傳統石油大國,美國由於近年加大頁岩油開發以及放鬆石油開採,加之不受歐佩克等油價組織的限制,產量突飛猛進,甚至超過俄羅斯和沙特。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到2023年,美國將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大國,日生產量將達到1700多萬桶。數月來,油價消費端已因疫情等因素持續不振,而此次大跌的直接導火索則是緣於三大產油國的人為操作。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年初曾經預估全球原油需求增速為122萬桶/日;上週OPEC將這一數字下調到48萬桶/日,降幅超過60%。通常情況下,OPEC會以減產來應對需求萎靡價格下跌的問題。儘管俄羅斯目前的承受能力略超過沙特,願意接受較低一些的價格,但俄與沙特均擔心石油市場被北美頁岩氣擠佔,一般來說仍然能夠達成減產協議。三年前,雙方就曾達成一致。然而,這一次,沙特與俄羅斯談崩了。

油價背後“三國殺”

沙特與俄談判崩裂,是油價暴跌的直接摩擦點。三年前,以沙特為首,包括中東、非洲、拉美13個產油國的OPEC曾經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協同步調,每天減產170萬桶,以維持全球石油價格,形成所謂“OPEC及其夥伴國(OPEC+)”價格。而在此次協議續約的談判中,雙方卻未能達成一致。有消息稱,俄羅斯滿足於每桶40-50美元的價格;而沙特則寄希望於每桶60-70美元的價格。談崩之後,沙特藉機發作,一不做二不休,先發制人,反其道而行,猛然增加產量,降低價格,3月7日就對四月外銷原油進行降價,降幅達到5—8美元/桶,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1—2美元,下調幅度為20年來之最。挪威能源諮詢公司雷斯塔德(Rystad Energy)分析師敦哈吉(Bjoernar Tonhaugen)表示,“這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發展,比我們的最壞情境預測還要糟很多,將造成史上最嚴重的油價危機之一。”

沙特與美國既結盟又微妙的關係,則是油價暴跌的深層原因。沙特與美長期保持特殊關係,石油美元互扶互持,維持各自體制及霸權地位。小王儲穆罕默德雖然尚未即位,業已成為沙特的實際掌控人;但由於之前為更改“兄終弟及”傳統的數輪清洗,以及陷入耗盡國力久拖不決的也門戰爭,小王儲在沙特國內政治中瀕臨孤立;2018年,由於沙特派人遠赴土耳其並在領館內殘忍殺害《華盛頓郵報》特約記者卡舒吉一事,令其改革者正面形象完全倒地,在國際上同樣陷於孤立。當時輿論譁然,紛紛要求將小王儲繩之以法,美國民主黨高層均公開抨擊小王儲,就連中情局亦在事後兩個月公開發聲,指責小王儲下令殺人。惟有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向其伸出橄欖枝,不僅阻止深入調查的繼續,而且聲稱不能“未審先判”;隨即又派國務卿和財政部長在美沙兩地多次與小王儲會面以示支持,並聲稱絕不會停止對沙特軍售計劃。小王儲投桃報李,繼續數千億美元對美軍購,並理所當然地認為,他繼承王位將獲得美全力支持。然而,據報道,3月初,美中情局曾悄悄派人潛入沙特,策劃支持另一位前王儲,企圖發動政變。小王儲發覺後惱羞成怒,先下手為強,3月6日沙特當局拘捕包括前王儲在內的3名王室高級成員以及3位中情局人員。既然不便向美髮飈,特立獨行的小王儲便借與俄羅斯談崩之機,不惜虧本報復性猛踩油價,企圖一舉三得,一是逼迫俄羅斯重回減產談判,二是逼迫特朗普孤注一擲儘快為其上位佈局,三是順手一擊打壓頁岩氣競爭對手。儘管據報道,沙特事後將中情局3人釋放歸美,但由於受疫情干擾的特朗普選情堪憂,而孤立的鷹派小王儲上位心切,不排除未來“三巨頭”博弈仍會有一波三折之舉。

油價背後“三國殺”

俄羅斯一反常態耐人尋味


俄羅斯歷來對油價下跌十分敏感。歷史常常重複式回放,螺旋式上升。蘇聯解體前的油價暴跌,人們記憶猶新。1980年代中期,美國遏制蘇聯與之爭霸實施兩手戰略,一是把蘇聯引上與美進行軍備競賽的快車道,從經濟上消耗蘇聯國力;二是通過施壓OPEC增產,使世界石油價格低位運行,切斷蘇聯軍備競賽所需資金來源,拖垮蘇聯經濟。1985年,沙特點燃國際市場上最慘烈的價格戰,從日產不足200萬桶,數月後猛增至日產900萬桶,次年石油價格突破10美元大關。對於石油外匯收入佔全部西方出口外匯70%的蘇聯,暴跌的油價成為不可承受之重。加上對經濟形勢的誤判,以及石油工業投資不足,軍火出口、糧食及官僚體制的多重原因,蘇聯內外交困,直至最終解體,油價暴跌正是經濟停滯政治解體的導火索。有了蘇聯的前車之鑑,俄羅斯十分關注油價,在美國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下,油價下跌往往被視為美對俄瓦解打壓的重要輔助手段。

這次卻不一樣,俄羅斯做好長期戰的準備,直面暴跌的油價。在與沙特阿拉伯的談判不歡而散之後,俄羅斯氣定神閒絲毫不亂。俄最大石油公司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反其道而行,稱準備於4月1日OPEC+協議結束後,為股東利益及策略性目標而增加石油產能,每日產量預計增加30萬桶。公司亦準備好應對市場不同情景。俄羅斯財政部表示,該國能夠承受石油價格在6至10年內維持在每桶25至30美元水平,又指國家財富基金超過1500億美元,可以在長期低油價情況下動用。也就是說,俄羅斯早已儲備家底,準備好了打長期戰,絲毫不為所動,與當年蘇聯誤判油價短期下跌後的恐慌完全不同。

油價背後“三國殺”

俄羅斯做好長期戰的準備,直面暴跌的油價。


俄羅斯認為,歐佩克提出的所謂減產動議,很可能就是沙特與美國合謀的一個圈套,企圖減少俄羅斯的份額。美國藉此獲得頁岩油的份額增加,沙特獨攬石油界老大地位。自2018年以來,美國憑藉頁岩油氣技術,穩坐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交椅,但卻從不參與各產油國組織的減產和油價維護的義務,俄羅斯對此久已不滿。國際能源機構預估2023年美日產量將達到1700多萬桶,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產油國,俄羅斯對此深感危機。為什麼美國能夠不受限制地擴大份額?而俄羅斯卻要遵守OPEC協議而主動減產?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與沙特談判後立即表示,“從4月1日開始,OPEC和非OPEC產油國均不再限產。”俄羅斯認為,應當趁著俄石油生產成本仍低於北美頁岩油氣的窗口期,抓緊時機擴大生產,甚至不惜低價爭奪市場份額,否則一旦北美頁岩油氣技術進一步提升,價格降下來,俄羅斯甚至OPEC的市場份額就將被全部擠佔。制裁之下的俄羅斯,日益堅定了“去美元化”步伐,油價下跌影響不比往日;而如果能以油價給予深受疫情打擊的北美頁岩油氣橫戈一擊,甚至為前蘇聯略報一箭之仇,何樂不為?


油價背後的國際變局

歸根結底,俄羅斯底氣十足,是因為俄不僅坐擁此前積累的外匯儲備,同時近年來大力推行石油貿易“去美元化”。上個世紀80年代,蘇聯曾經一方面飽受油價下跌之苦,另一方面又遭受美元貶值的摧殘,對西方“石油美元”的過度依賴,成為拖垮蘇聯的致命利器。今日俄羅斯則完全不同,在石油貿易“去美元化”的道路上走得堅定而踏實。

油價背後“三國殺”

石油價格“三國殺”,背後是更加驚心動魄的石油美元體系的晃動。


“去美元化”就是“去美國化”。2010年,俄羅斯成為除中國以外第一個提供受管制人民幣交易的國家,隨著美歐以烏克蘭衝突為理由對俄羅斯實行制裁,俄中石油交易量日益提升。據統計,2015年,俄對華石油出口達到近95萬桶/天,首次超過沙特的88萬桶/天,成為中國石油領域的最大貿易伙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首個以人民幣結算的原油期貨掛牌,吸引了不少大宗商品交易商參與,並有望成為繼布蘭特與西德州輕質低硫原油後的第三大國際原油期貨指標。2019年10月,俄石油公司Rosneft首席執行官謝欽宣佈,俄羅斯石油已經徹底完成了石油出口合約從美元結算改為歐元結算的工作,徹底棄用美元;這麼做是為了將美國潛在的新制裁的影響控制到最小化。他還表示,人民幣不可限量,未來將在全球石油商品和相關產品貿易中佔據5%的交易地位。目前,俄羅斯提供天然氣、石油,中國提供科技和工業產品,中俄雙方互以盧布和人民幣結算,美元成了體外循環。這一運作方式至今十分成功。據預測,到2029年中俄的天然氣交易總額將達到每年300億美元,而兩國用人民幣交易的石油和天然氣價值也將達到1800億元。既可滿足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有望擴展到更多國家和更多領域;又可滿足俄羅斯“去美元化”的需求,形成雙贏局面。與此相比,沙特則是完全以美元結算的產油國,其外匯儲備略輸俄羅斯,目前陷入戰爭不能自拔,且與美國高度捆綁,風險敞口恐怕確實要比俄羅斯更高一些。

石油價格“三國殺”,背後是更加驚心動魄的石油美元體系的晃動。油價暴跌既有長期趨勢和必然原因,也有突發因素和偶然原因。沙特小王儲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變數人物。3月10日,特朗普本人爽約記者會,未能公佈之前承諾的利好消息,令美股股指現跌480點。已被疫情撞得焦頭爛額的特朗普,如今更對突如其來的油價危機左支右絀進退失據。危機局面遇上不靠譜人物,“油價跌”下去,“三國殺”出來,不僅是短期的經濟利益,更兼長期的國際博弈,變局呼之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