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舱不休心,国医传实战——记普安山康复驿站抗疫前线师承坐诊

陕西中医药大学组织的支援武汉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出发以来,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勇敢的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闻令而动,与时间赛跑。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从2月10日开始,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5省市三甲医院的200余名医护人员,与湖北当地医护人员一起,经过艰苦努力,所医治患者绝大部分都已经康复出院,部分患者也转到定点医院。3月10日下午,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完成历史阶段的任务,宣布休舱!

休舱不休心,国医传实战——记普安山康复驿站抗疫前线师承坐诊


医疗队经过简单修整,于3月15日受派前往江夏普安山康复驿站坐诊,在驿站“国医堂”这一抗疫前线进行“师带徒”式的坐诊支援。

按照武汉市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江夏普安山方舱医院在安排所有病人出院后,被改造成普安山康复驿站,该医院的功能也由专门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转变为接收治愈的康复隔离患者。

休舱不休心,国医传实战——记普安山康复驿站抗疫前线师承坐诊


休舱不休心,国医传实战——记普安山康复驿站抗疫前线师承坐诊


当天上午7点,国家(陕西)援鄂中医医疗队按照原计划在雷根平教授带领下前往康复驿站,在抗疫第一线对江夏区中医院学员进行门诊带教,开展中医师承的临场实战,将中医抗疫经验深耕种植在武汉江夏这片抗疫战地上。

休舱不休心,国医传实战——记普安山康复驿站抗疫前线师承坐诊


鉴于国家(陕西)援助武汉中医医疗队在江夏方舱医院内的临床经验和科研结果分析,雷根平教授认为新冠病毒的损害靶点不单纯只有肺炎损伤,而是具有散发性多脏器损害模式。他在队伍休整时,建议队员们务必保持“休舱不休战、休舱不休心”的奋斗精神,要求大家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将湿温病理论与新冠肺炎(CONVID-19)研究密切结合,深度探索疾病发病规律、传变过程、症状特点、影像特征、后遗症类型及致病机理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诸多规律性总结,指导医学界对该类传染病进行中西医结合预防、诊治、康复、护理。正是总结了大样本规律,雷根平教授欣然接受普安山康复驿站中医师承带徒门诊示教这一艰巨任务。

来到目的地后,江夏区中医院的敖平和马卫国医生已经在驿站更衣室等待老师们到来。经过重申门诊诊疗规范后,雷根平教授指导、监督众人按照感控要求穿戴防护设备,依照康复驿站院感流程进入国医堂工作区。此时,已有50余位慕名挂号的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在此排队等候。考虑到4个小时需完成的工作量巨大,师徒们进入诊室便立即投入到诊治工作中去。

在为学生示教过程中,雷根平教授一再叮嘱大家,注意审慎辨证、中西结合,要善于透过症状表象,诊治疾病证候本质。

休舱不休心,国医传实战——记普安山康复驿站抗疫前线师承坐诊


其中一例病案令跟师雷根平教授的马卫国医生感到十分惊奇,该患者自诉患新冠肺炎已1月,现已治愈,并且连续5次核酸监测呈阴性,但经常背部冷痛,头晕,少量白黏痰,雷根平教授通过望舌诊脉,判断患者可能尿黄、便秘且先干后稀、双足湿热如裹,纳少多寐,无名焦躁等,患者听后大感惊讶,这些与自己未言症状丝毫无差。处方用药后,待马卫国医生请教该病案时,雷根平教授强调此人湿温多日,已有传遍,表证缓解,里邪犹存,出现上寒下热之象,通过舌脉合参,便可精确把握病机。此番解释,令在场学生受益匪浅。

敖平医生是周锋医师的师承学生,此次门诊积累了多个经典病案,当诊治完最后一名患者后,敖平医生感慨:“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见微知著,在温病诊治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许多病机分析在此次新冠肺炎的诊治过程中多被证实,上午所诊病例中有表里同病的、有邪恋正虚的、有湿温兼证的、有传变三焦的等等,只有经过临证实战,才能深刻领悟、深度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