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吗?不,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喜剧小品都不好笑了?是我们作为观众笑点提高了吗,并不是。往往我们现在回看过去的经典小品,重看但还是会笑的前仰后合。每句一个包袱,每句一个段子,衔接的很好。而当下观众快速的接受能力,导致新的作品笑点显得并不那么密集,程度最多的也就停留在“屎尿屁”的层级。

搞笑吗?不,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小编当几年就是艺考出身,还记得艺考老师讲过一个段子:要求学生二秒钟内让面试官发火,只见学生走向老师,抬手一秒,“啪”一个巴掌一秒。虽然是一个笑话,但可见小品最重要的就是临场反应,虽然剧本是一个关键,但演员的发挥尤为重要。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使小品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小品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美术界,一幅简洁的、单纯的小作品称为小品。它本身没有复杂的内涵,只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或现象,表现形式较单一。

搞笑吗?不,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过去小品相声多是根据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小事,个人的行为为出发点来进行的各种讽刺和批评。很容易让大家有心领神会产生共鸣,所以搞笑包袱很多很逗。因为他们演绎的就是我们身边存在的,普通大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很小的故事,把细节填充,表达自己想要的立意。就像是要求厨师做一道饕餮盛宴,然而师傅拿出一碗简单的蛋炒饭,看起来平平无奇没什么差别,但咬上一口回味无穷。艺术不仅仅存在于殿堂,能把语言的艺术传达到街头路人皆知,实属不易。还有一点现在的碎片化的短视频市场的冲击,你可以发现很多春晚上的包袱都来源于网络上的热门。

何时变得本末倒置?以前春晚上的笑话当晚可以快速成为网络流行语,而现在小品里的包袱多是炮制网络。就像是我们之前一直去一家地道的私房菜馆,虽然等菜时间长,但菜品丰富味道可口。现在这家菜馆变成了快餐店,并且提倡速食,虽然也是可以吃但味道索然无味。作为媒体行业的同行,面临很多新媒体的冲击,过去小而美的地方,慢慢被资本注入味道也就变了。当一部分创作者也随波逐流,放弃作品的质量去追寻高流量,真的是捡芝麻丢西瓜。

搞笑吗?不,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我相信广大群众还是喜欢高质量的作品,能从小的立意出发贴近你我的生活,照样可以讴歌我们绚烂缤纷的社会文化,我们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精品是小而美,朴素的美短小而精悍。今后也希望观众可收获到更多有意思有意义的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