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20樹葉疏密

樹葉疏密為哪般?表現陰陽靠光源。

陽面葉子疏到底,只勾輪廓也可以。

陰面枝葉要密集,分組分層很清晰。

穿插樹枝要留白,周邊填塗把線排。

茂密的樹冠靠大量樹葉的密集排列,尤其是近景或特寫的樹冠,更加要深入的研究樹葉的疏密關係。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整個樹形要立體感,需要通過光源設定,來強化畫面的陰陽關係。

陽面的樹葉要少畫,稀稀拉拉的,星星點點的,甚至只要你用抖線大法來勾勒輪廓就可以了。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而陰面則需要詳細的表現,所有的葉子按照個字介子的畫法,有小組組成中組,再組合成大組,要有足夠的密集度,形成灰面、暗調子。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另外要注意一點,就是在表現茂密葉子的樹的時候,樹冠中間要穿插一些樹枝,若隱若現,此時,這些樹枝的顏色一律空勾留白,並且在樹枝四周的區域要密集,形成暗色區。樹枝周邊的葉子要密集,甚至用排線填塗。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如果能夠把樹冠總體的(球形)外輪廓的光影關係和樹枝留白和周邊暗部反襯結合起來考慮,就能畫出靈活多變的樹。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樹葉疏密

我們正在學習的是第三部分:築基篇,本系列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系列打油詩和插圖介紹鋼筆畫基本元素的入門,詳實的解析適合初學者學習。

1.石頭單體,2.石頭遠近,3.石頭組合,4石頭細節,5.小草單葉,6.小草組合,7.小草細節,8.小草與石頭,9樹枝分解,10樹枝組合,11枯樹範例,12枯樹組合,13樹冠抖線,14樹分陰陽,15樹冠範例,16樹之破立,17樹葉單體,18樹葉組合,19樹葉分組,←前面已經學過的內容……

20樹葉疏密(今天學習這裡啦)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21無葉的樹,22少葉的樹,23多葉的樹,24茂密的樹,25瓦片單片,26瓦片一排,27瓦片組合,28瓦片遠近,29籬笆之經緯,30籬笆特寫,31籬笆遠近,32籬笆材質,


鋼筆畫系列入門教程詳解持續更新中。

……前面幾期您看過了嗎

16樹之破立,

樹之破立要注意,打破外形再統一。

分叉穿插遮擋漏,整體裡面玩花頭。

枯樹點葉巧分佈,遠近疏密細與粗。

密葉留洞見天空。破立關係慣始終。

17樹葉單元

樹葉單元最基礎,千百枝葉成大樹。

葉子種類千千萬,先學幾種畫不完。

葉柄葉脈與輪廓,正反遠近變化多。

雙勾封閉畫外形,把握方向和特徵。

18樹葉組合,

樹葉組合兩個字,個字介子是公式。

聚頭開尾三四片,既有規矩也有變,

起筆大致要收攏,方向夾角各不同。

臨摹範例熟生巧,寫生觀察多思考。

19樹葉分組,

樹葉分組學規律,看似雜亂實有序。

個字介字是小組,三五成群分客主。

內思樹枝有骨骼,外看輪廓無幾何。

再慮光影和體積,陽面留空陰密集。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正在錄製視頻的範例作品。

零基礎學鋼筆畫,入門元素詳解,樹葉疏密關係這樣表現


鋼筆畫小貼士:畫畫是一種修行

要做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成功的人,需要良好的品性、熱情的精神和冷靜的大腦。要有對所鍾愛事業的無限投入、要有持之以恆的做事態度、還要有責任感甚至是使命感。要遠離浮躁、迷茫和荒率,靜下心來求學、思考,學會耐下性子安靜的做一件事。畫畫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幫助一個人修心養性,提升專注力和創造力。

專注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專注力決定一個人學習、工作的效率。作為業餘的鋼筆畫愛好者,我們可以很好的通過鋼筆畫的練習和創作,來修煉與昇華自己的性情。我認為學習鋼筆畫可從修手、修眼、修心三個層級來提升個人的綜合修養。

修手。通過臨摹、默寫、寫生、創作等過程的訓練,提高我們對線條的感知度和對鋼筆的操控度,達到“人筆合一”的境界,讓鋼筆成為我們的第十一根手指。通過對大量繪畫元素的反覆練習,加強記憶,使得我們能夠隨心所欲的在紙上表現美好的畫面與場景。

修眼。經常去參觀各種藝術展演、瀏覽專業網站、閱讀相關書籍。通過學會用專業的眼光,欣賞和分析別人的優秀作品,通過臨摹和揣摩來提高自己的眼界,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味。加強對形式美法則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讓你真正掌握美的和創造美的規律。

修心。通過鋼筆速寫寫生和整理,以及鋼筆畫作品的創作體驗,以大量作品的創作和反思來不斷積累經驗,讓自己的技法水平提上去,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就像和尚道士一樣的修煉,做一個有內涵的、有佛心、有道行的人。畫鋼筆畫是塵世中的修行,要讓小小的一支鋼筆、一張素潔的紙,成為我們清空俗世雜念的木魚和拂塵。

把畫鋼筆畫作為一個高雅的興趣愛好,向周圍人們推廣和傳播,讓美好的生活感染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