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检测


文末点击【了解更多】,可免费下载黄河颂同步检测

《黄河颂》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积累(1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九曲连环(  ) 滋长(  ) 高山之巅(  ) fēng(  )火 气 pò(  )

péng pài(   ) 狂lán(  ) wǎn(  )转 píng zhàng(   ) bǔ(  )育

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分)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检测

二、阅读理解(22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12分)

4.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3分)

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4分)

6.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5分)

(二)啊,黄河母亲(10分)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7.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8.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9.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10.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检测

三、综合性学习(18分)

学习了《黄河颂》以后,某学校七年级(3)班打算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11.结合材料,说说你对“黄河”的理解。(3分)

1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个开场白。(5分)

13.请你就保护黄河的主题拟写一份倡议书,向各位同学发出号召。(10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检测

答案:

1.qū zī diān 烽 魄 澎湃 澜 宛 屏障 哺

2.D

3.(1)比喻 (2)夸张、拟人 (3)反复

4.“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5.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与上文“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相照应,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6.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7.文章第一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一种“未见黄河,先闻其声”的感觉;然后针对老人们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8.动词“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9.排比。增强表达的气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了黄河的特色。

10.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

1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12.【示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13.倡议书

各位同学: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保护母亲河迫在眉睫,为此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珍视花草树木,爱护生态环境。

2.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资源。

3.不用一次性筷子,为保护森林做贡献。

4.宣传环保,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相信,在爱心的汇集下,我们的母亲河将更加清澈,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美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缔造一个绿色家园,打造一个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世界。

×××

2018年×月×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