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最美的扬州正在忙什么?“真金白银”全力以“复”促生产

明媚的三月是扬州最美的季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家还没顾上细细品味花事烂漫,更多的是在关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进展。扬州作为江苏唯一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拥有15万家小微企业。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破解小微融资难、复工复产难等现实问题,实现逆境“生存突围”?这考验着当地执政者和相关部门的智慧和决心。

2月6日起,扬州陆续出台了支持企业稳定发展16条、惠农12条等一系列硬核举措。为了确保政策尽快落到实处,当地财政部门一方面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稳定企业信贷规模,另一方面开通“线上融资绿色通道”,创新涉企金融服务,同时安排专项资金预算,保障惠企惠农政策落实。令人欣喜的是,截至3月中旬,扬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到100%,当地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经济正在快速启动中。

支持防疫物资企业跑出“加速度”

日前,记者走进江苏奥特隆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只见“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正将刚生产的口罩打包装袋。“我们是当地为数不多能够生产医用无纺布的企业,疫情下,时间关乎生命,我们早一天复工就能多生产一些防疫物资。”奥特隆总经理钱刚告诉记者,企业1月27日复工,当时在原材料和生产运营方面急需资金。扬州市财政局与扬州农商行得知这一需求后,赶紧使用政银合作系列“小微企业循环流贷”产品提供了300万元贷款支持,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产能。了解到企业口罩生产设备已到位,当地政府又为其发放了临时生产资质,该企业目前具备日产5万只口罩的生产能力。

在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大门前,每天都有一车又一车的儿童感冒退烧药被运往全国各地。“疫情以来,产品订单需求爆发式增长,新签订采购订单超2000万元。企业复工后主要面临原料采购和扩充工人的资金压力。”三药制药董事长汤中信说,幸亏财政和工商银行送来了“及时雨”——“创业贷”,在去年已有授信的基础上,新增授信300万元,3天内贷款就到账了,而且执行的是央行基准利率,让企业复工复产无缝对接。

江苏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扬州市政府指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自1月26日逐步恢复生产以来,不仅每天保质保量完成5万只政府专项口罩订单,还逐步扩大产能,向社会平价供应一次性医用口罩。截至目前,康宝已累计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500多万只,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周边地区居民抢购口罩的恐慌情绪。“为进一步解决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融资后顾之忧,扬州市财政局携手我行将部分企业纳入科技金融项目,主动对接项目内高新科技医疗企业,降低利率为企业融资。”南京银行扬州分行行长夏伟民表示,该行申请将康宝医疗器械公司的授信额度增加至1500万元,贷款利率调整为抗击疫情优惠利率3.2%。

精准“滴灌”扶持科技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毫无疑问,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流动资金吃紧,加之生产经营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小微企业首当其冲,迫切需要更多支持和帮助。”扬州市财政局局长朱柏兴直言。

位于扬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科研、设计和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由于疫情原因企业复工复产延迟,资金回笼也受到影响,但签订的无人机订单不能延迟交付。”正在新扬发愁之际,“老朋友”扬州农商行的电话来了,迅速为其新增授信500万元。“我都记不清这是你们第几次主动上门服务了,企业能快速发展壮大,离不开你们的扶持与陪伴。”新扬总经理李俊感动地说。

原来,新扬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玻璃钢输油管等民用商品生产,2012年,开始转向军用品生产。由于军品研发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从研发、试制到投产的研发周期较长,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大。

“这家企业创业初期,我们银行和财政、科技部门就开始关注了,只要他们有需求,我们就尽可能提供支持。”扬州农商行董事长臧正志介绍说,为了让企业放心大胆创新创造,扬州市财政局、科技局联合扬州农商行推出专门针对科创企业的特色贷款产品——“科技贷”。在新扬重要转型之际,扬州农商行当即投放了“科技贷”300万元。从创业初期到战略转型再到高速发展,新扬近10年来已累计获得该行的信贷支持8600多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围绕“菜篮子”“米袋子”助力春耕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农时不等人。为了保障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复产、渡过难关、稳定发展,2月11日,扬州率先出台惠农12条,包括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给予贷款贴息、免除保险保费、减半农业担保费、奖补线上销售等。

一个月前,广陵区沙头镇蔬菜种植大户毕长志急需40万元资金用于春耕复工复产。扬州农商行沙头支行根据毕长志实际情况配套了特色贷款产品——“涉农经营贷”,当天完成非现场调查、审批等多个环节,次日实现放款。“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还能申请财政贴息。” 毕长志连说了好几声感谢。

一场疫情打乱了农民春耕备耕的节奏,然而,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凸显农业“压舱石”的作用。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是扬州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小麦、大麦、水稻品种重要供应方。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育种对春耕播备有着重大影响。疫情期间,该企业第一时间得到了扬州农商行新增授信1亿元,可根据资金需求随用随取。

“面对疫情,我们优化梳理风险资金池产品,第一时间为7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引导银行加快审批流程、加大信贷投放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发挥扬州‘政税银’大数据服务平台线上审批优势,开辟抗击疫情融资服务专区,并积极对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信贷绿色通道。”扬州市财政局副局长高阜介绍,目前,16家合作银行的资金池产品已向324家企业累计投放贷款9.76亿元,助力更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抗疫融资服务专区入驻银行29家,发布专属抗疫融资产品94个,已成功为243户企业授信,授信金额8.1亿元。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梦笛

通讯员 张英明 吴永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