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创新供给“智能+”跑出加速度

新消费创新供给“智能+”跑出加速度

随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消费已被看作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荆文娜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近期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随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消费已被看作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57.8%。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助于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保障。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这不仅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也为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提供了方向。为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消费室主任王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围绕《实施意见》的亮点、重点等进行了解读。

转变消费理念,“智能+”“绿色消费”将站上C位

中国经济导报: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在消费领域陆续出台多个文件。此时出台《实施意见》对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将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王蕴:《实施意见》与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消费政策之间是统筹协调的关系。在当前疫情防控已出现积极向好趋势、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的背景下出台这份文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讲话精神,体现着力培育“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和消费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当前居民消费正处于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快速升级的阶段,这也是支撑我国强大国内市场的根本。疫情不会改变消费升级的客观趋势,更不会改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时出台文件,释放出鼓励和促进消费的积极信号,实施一系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提振消费信心和增强消费意愿。

《实施意见》聚焦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扩容提质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国内市场供给不优、文旅休闲消费质量不高、城乡消费发展差距较大、“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这有助于当前尽快恢复生产-流通-消费的社会大生产循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好地引导产业和需求“双升级”。

中国经济导报:对于当下及未来如何稳定居民消费的问题,《实施意见》提供了怎样的指导?《实施意见》的亮点主要有哪些?

王蕴:近年来,网络购物、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发展迅速,智能产品、绿色产品等也更适合消费者智能化、绿色化的消费模式。稳定居民消费无论在何时都需要有效适应需求,《实施意见》的发布恰逢疫情特殊时期,《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发展“智能+”产品和服务消费以及绿色消费,这不仅是从长远计划顺应了新消费下消费理念转变的趋势,也呼应了眼下居民的切实需求。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使相关潜在需求能够转化为实际需求。

王强:最近几次中央会议多次强调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等,这有效缓解了当下由疫情引发的对消费市场的担心,指明了拉动内需和发展消费的方向。进一步扩大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此时也可看作是我们转变消费理念的一个有利时机。

《实施意见》的亮点主要可以从“扩容”和“提质”两个角度看。首先,消费扩容包含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扩大优质供给,既包括中国品牌、中国文化产品,如中华老字号品牌、自主品牌消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等,也包括优质农产品、绿色产品等,同时还包括消费中心,如城乡不同层级的消费中心、商业网点等。

扩容的第二个方面也是《实施意见》的一个新亮点——提出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发现,区别于传统的基础设施,以5G、IoT体系,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体系等新技术为引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会成为未来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推动力。在以互联网、数字化等云、网、端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消费形态,其中包括各种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如《实施意见》中提到的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甚至包括“互联网+社会服务”等,都是新消费的典型体现。消费的融合发展可带动生产部门、实体经济及中小企业等的更大发展。

扩容的第三个方面主要是指扩大新型城乡消费容量,其中包括优化城乡结构、带动相应消费等。《实施意见》强调,丰富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商品供给,完善供应渠道,充分发挥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优势,实施“邮政在乡”、升级“快递下乡”等。新消费模式还应加强消费渠道和服务的下沉,以及新消费业务的相关基础设施投入,这些都有助于扩大城乡消费容量,成为启动农村市场工作的主要抓手。

另外,消费提质也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提升消费的对象,即商品或服务。《实施意见》提到了开展质量分级试点,倡导优质优价,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等,这都是很好的抓手。二是提升主体消费能力,消费毕竟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员参与的,因此文件中提到了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改善收入结构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看作是提升主体消费力的举措,可从根本上扩大和促进消费。三是提升消费环境质量,包括信用建设、消费者维权、以及产品评价体制等。总体来看,“放”“管”适度并且相互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新消费助推消费升级,健康绿色消费将成新增长点

中国经济导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还需有稳定的收入,今年的疫情对我国居民的消费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接下来的消费趋势如何?

王蕴: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我国短期经济增长会带来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进而会对居民短期就业和收入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从全年来看,居民收入仍能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特别是《实施意见》中提出,通过制度完善促进重点群体增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举措,将对居民消费能力的稳步提升发挥有力推动作用。

疫情过后,很可能会出现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或补偿性增长。从2003年非典结束后的情况看,就曾出现明显的消费补偿性反弹。从近期一些景区陆续恢复开放、餐饮行业恢复营业后顾客爆满的情况看,疫情期间的消费需求只是被推后了,一旦条件许可,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就会集中释放。

王强:《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了消费升级,有助于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回补。从居民消费习惯来看,在疫情特殊时期,外部事件具有威胁个人安全的能力,也会激发消费者通过各种补偿过程和行为来减轻焦虑,购物活动即可实现一定的情绪修复。

从国际经验来看,灾情过后,一般会形成一定的消费复苏。短期内,消费者会增加购买和更换实用物品的支出,例如衣服、家用电器、个人护理用品等居家类产品;中期看,冲动的享乐消费,例如设计师品牌、娱乐、服装、音乐和电影等,此类消费可帮助居民缓解疫情期间的焦虑感;从长期看,商品短缺问题逐步解决,消费者行为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应尽快恢复市场正常的运作机制,逐步取消一些价格管制措施,让市场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王微: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恰逢我国消费市场最为活跃的“黄金期”,疫情的突然来袭对消费市场既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创新机遇。一方面,疫情对短期城乡居民消费活动形成较大抑制,正常消费释放受阻。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国消费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一是受疫情抑制的消费将得到快速释放和实现消费回补,特别是疫情期间受到重创的住房、汽车、家电及服装等品质升级消费需求,以及餐饮、旅游、住宿、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消费的需求;二是创新消费将进一步扩张,特别是在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出现的线上创新服务模式,已加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这将极大地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带动更多服务消费进一步线上化;三是健康消费将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此次疫情引发人们对长期以来消费观念的反思,并促使全社会对健康安全关注度的大幅上升,人们将更加注重加强自身防护和提高免疫力,对健康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显著增长。

因此,疫情过后的消费回补和新消费的涌现,将有力支持消费的提质扩容。政府、企业要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深入研判疫情后的消费新趋势、新要求,更加重视创新供给与优化供给相结构,完善消费环境,为消费扩容提质提供更为精准的供应保障。

找准促消费抓手,加速构建城乡融合消费网

中国经济导报:从《实施意见》来看,您认为优化国内市场供给,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有力抓手主要有哪些?若使其“抓铁留痕”,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王微: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需求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消费扩容提质。《实施意见》的有效落实,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并定期开展政策评估,不断提高政策的有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地推进消费提质扩容。

王蕴:正如《实施意见》中所说,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是优化国内市场供给,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一个重要抓手。需要说明的是,强大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仅在于庞大的国内需求,还在于与之相匹配的优质国内供给,二者均满足才能形成高质量的供需良性循环,这就需要把提升国产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作为重要抓手。

另外,还需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就意味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才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匹配。同时,这也是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升级,成为提升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当然,品牌的建设基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减少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冲击,政府已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措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此外,还应发挥好进口商品满足消费需求的补缺作用。消费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希望能够更加便利地消费全世界的优质产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让中国消费者能够不出国门就方便地“买全球”,这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年,构建城乡融合的消费网络还需作好哪些准备?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王微: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以城乡消费网络融合为切入点,促进多层次消费市场加快发展,实现城乡市场的协调和互动发展。一方面,结合城市化进入以大型城市群为主导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促进以大型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促进中高端消费、服务消费市场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大消费规模、较强消费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消费创新引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我国消费提质扩容的引领示范基地。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消费市场下沉,促进消费市场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构建互联网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助推农村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更好地满足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和深入开展消费扶贫。

值得注意的是,加快构建城乡融合的消费物流,目前仍存在一些堵点和短板制约。例如,如何吸引和鼓励市场主体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物流,如何构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供应链体系,都需要加快探索和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王蕴:构建城乡融合消费网络除了硬件条件的完善,还应注重软环境的改善,比如应重视加强对农村贫困群体的相关能力培养,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应重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费手段,如提高农村消费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