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虧”券源不足 轉融通出借業務利好落地,融券業務或迎爆發期


“倒虧”券源不足 轉融通出借業務利好落地,融券業務或迎爆發期


3月16日,有消息稱,上交所表示,即日起,證券出借人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其持有證券的持有期計算不因出借而受影響,該說法得到了券商人士和公募人士的證實。此次利好落地,不光能加大公私募基金參與融券業務的熱情,還有望改善融資融資“單邊市”問題。

過去,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因怕觸發“股息差異紅利扣稅”,導致“倒虧”而對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不積極的難題得以解決。據券商中國,3月16日,上交所表示,即日起,證券出借人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其持有證券的持有期計算不因出借而受影響。

當前滬深市場的融資融券業務已初具規模,但從結構上看,兩融業務嚴重失衡,融資餘額佔比超過九成,而融券餘額佔比份額極小。融券券源的不穩定、相對高的借券成本、融券投資准入的限制(投資者類型、投資門檻等)等成為目前融券市場發展受限的主要障礙。

雖然券商逐步恢復了融券業務,但在券源供給上也十分有限。銀河證券曾表示,雖已恢復融券,但沒有券源。2019年6月21日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指引(試行)》,標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正式開展轉融券業務。

由於公募基金大多遵循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投資理念,持倉股票換手率相對較低,公募基金成為一個理想的券源。另外,股票紅利減免政策的修改極大的促進了公募基金參與融券業務的熱情,在融券業務在科創板上的表現,也為主板改變“單邊市”提供了極大的借鑑作用。

轉融通出借業務新機遇

據券商中國,3月16日,上交所表示,即日起,證券出借人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其持有證券的持有期計算不因出借而受影響,該說法得到了券商人士和公募人士的證實。

早在2015年的中證協曾發佈《基金參與融資融券及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指引》,便允許公募基金參與轉融通,不過後期這一事項並沒有持續推進。 2019年6月21日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標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正式開展轉融券業務。

易方達、華夏、南方、華安、博時和富國等6家公募基金公司獲得了首批轉融通證券出借人資格。轉融通業務再次受到市場極大的關注。

對於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其盈利來源是出借證券所獲得的一定利息。據悉,基金等機構向證金公司出借標的證券,將獲得標的證券金額1.5%至2%的收益,券商向證金公司融入標的證券,將支付標的證券金額4%的成本。

此次利好落地則針對股票紅利減免政策問題,此前,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由上市公司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持股期限超過1年,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計算紅利稅減免時,公募基金借券相當於賣出,一定程度上影響持有期計算,不利於將分紅較多的股票借出。

這也使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意願並不強,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場上券源不足。

相關人士表示,經過這次修改之後,這些機構就不用擔心“倒虧”問題了。

“倒虧”、券源不足的情況將被改變

近年來,我國形成了“融資融券-轉融通”的信用業務模式和運行框架。即證金公司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和證券出借給券商,供其辦理兩融業務。與普通的證券交易模式相比,融資融券業務能實現“加槓桿”。既能在看多股票的時候融資買入,又能在“沽空”的時候向證券公司借證券來賣。

過去,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意願並不強,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場上券源不足。而這次轉融通出借業務利好落地,將會一定程度上改變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會出現“倒虧”的情況。

過往融券業務不溫不火,除了“倒虧”的問題,還受限於券源不足。

一直以來,融券業務受限於券源不足,本身很難做大。但是在轉融通業務利好之後,轉融通”業務使得證券金融公司在證券、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借入證券、籌得資金,再將其轉借給證券公司,為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資金和證券來源。

從擴大融券券源的角度,由於公募基金大多遵循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投資理念,持倉股票換手率相對較低,公募基金成為一個理想的券源。此次修改,對融券的券源緊缺問題,和改善“單邊市”都有一定作用。券源供給會擴大,各種融券相關的組合交易策略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擴大融券規模,改善短板

根據2019年6月的《指引》規定,處於封閉期且合同明確規定權益倉位在60%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近6個月日均基金資產淨值不低於2億元的開放式股票指數基金及相應聯接基金、戰略配售基金,都符合轉融通業務的條件。

與此同時,2019年,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修訂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正式出臺,同時指導交易所進一步擴大融資融券標的範圍,將融資融券標的股票數量由950只擴大至1600只。

不過,在融資融券業務中,相比融資,融券業務一直是發展短板。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13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為1.09萬億元,融券餘額僅有157.29億元。融券餘額只約等於融資餘額的1.5%。 最近,發力公募基金在科創板的轉融通業務,能使得被鎖定不能夠進行交易的股票,通過轉融通進行融券融資,可以給市場提供比較充足的供給,不會因為有戰略配售導致流通股數受限。

太平洋證券稱,科創板股票自上市首個交易日起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制度有望改善“單邊市”等問題。對比科創板與HS300成分股融券情況可以發現,科創板融券餘額,融券賣出額佔比都是HS300的2-4倍,這也反映了科創板增量改革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