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二期入市,哪些标的可能关注?

根据中国证券报3月12日报道,随着资金认缴逐步到位,以及国内新冠疫情趋势好转,国家大基金二期预计3月底可以开始实质投资。

大基金二期规模超2000亿,判断二期大基金将加强半导体设备领域投资,帮助产业链资源整合  (1)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2042亿元,较一期987亿元有显著提升,且参照大基金一期撬动5145亿社会融资来看,预计大基金二期将同样具备显著撬动作用;据天眼查,大基金二期共27位股东,包含中国电信、联通资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紫光通信等机构,资金来源多样。

大基金一期2014年8月设立,目前已进入回收期,在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领域的投资金额占比为67%/17%10%/6%。其中设备领域投资的标的包括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检测设备厂商上海精测、上海睿励;测试设备厂商长川科技和薄膜设备厂商沈阳拓荆

(2)大基金管理机构华芯投资表示,大基金二期将在稳固一期投资企业基础上弥补一期空白,将对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布局的企业保持高强度的持续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系列化、成套化装备产品。并且加快开展光刻机、化学机械研磨设备等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布局,保障产业链安全。

我们梳理了设备材料端在A股上市的公司,硅片生产设备中有晶盛机电(单晶炉、切片机、截断机等);在刻蚀、薄膜设备已有较好布局的北方华创(硅刻蚀、PVD等)、中微公司(介质刻蚀);检测设备企业精测电子(memory ATE、膜厚检测设备)、长川科技(模拟及数字信号测试机)等;清洗设备公司至纯科技(单片及槽式清洗设备)等。  

(3)大基金二期注重产业整体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国内外资源整合、重组,壮大骨干企业。推动建立专属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区,吸引装备零部件企业集中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或产业化基地,实现产业资源和人才的聚集,加强上下游联系交流,提升研发和产业化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聚集的合力。持续推进国产装备材料的下游应用,加强基金所投企业间的上下游结合,加速装备从验证到“批量采购”的过程,为本土装备材料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产业链1月销售数据全面回暖,中国地区半导体销售增速高于全球:1月全球半导体的销售额为353亿美元,同比下滑0.23%,降幅逐月收窄(10/11/12月同比分别为下滑12.5%/11.4%/5.6%);其中中国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5.2%。1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销售额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增速为2018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晶圆代工厂收入也明显提升,2020年1月台积电实现营收103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3%,2月营收93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53%,而且公司预计将在4月份开始大规模量产5nm芯片。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晶盛机电、精测电子、北方华创(与半导体团队联合覆盖)和海特高新

关注长川科技等。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向上周期;并且国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及中芯国际等2020年进入产能放量阶段,拉动大量半导体设备需求。设备公司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利润弹性也逐步释放。

根据大基金二期投资方向,预计国内半导体硅片企业将加速扩产,半导体设备公司在薄膜沉积、刻蚀、检测和清洗等领域国产替代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

重点推荐国内半导体晶体硅生长设备龙头晶盛机电,具备80%以上的整线生产能力,已有批量订单;产品线最全的北方华创(刻蚀机,薄膜沉积等设备在长江存储招标中占比逐步提升);

在半导体测试设备中不断突破的精测电子以及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制造商海特高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