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碧桂園農業控股華大農業,規劃現代農業大格局?

憤青的思想陣營


以下回答從控股基本情況和意義兩個角度分析。

先看此次控股基本情況。

天眼查信息顯示,華大農業成立於2015年12月15日,註冊資本5億元,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認繳金額4億元,持股比例達80%,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認繳金額1億元,佔股20%。

華大農業業務範圍涵蓋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業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以及微生態研究與應用等領域。華大農業對外投資有6家公司,包括張北華大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華控種業科創服務(武漢)有限公司、湖北九牛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

華大農業原是華大基因全資子公司,此次碧桂園控股後,華大農業董事會成員擴展至6位,其中,碧桂園方面派出3位,分別為碧桂園農業副總裁兼種業公司總裁劉石、碧桂園農業法人代表梁裕尤、碧桂園農業控股CFO王晶雪。而華大基因方面派出3位,分別為華大基因農業研究院院院長趙山岑、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華大農業董事長梅永紅。

再看此次控股的意義。

有利於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現代化提倡已久,但進展緩慢。困境非一日之寒。其中既有社會認知重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輕農業文明;也有仿美大規模經營卻忽略美國依託土地優勢而中國耕地匱乏勞動力優勢突出的特點;更有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特殊性的桎梏。

農業現代化瓶頸急需突破。碧桂園方面透露,碧桂園農業不是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做簡單的替代,而是想做高科技農業。收購的華大農業將會融入碧桂園農業的研發服務平臺,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而2020年,碧桂園農業將加快黑龍江建三江智慧無人農場等項目的建設。

有利於碧桂園深耕多元業務。

實際上,早在2018年,碧桂園已開始探索多元業務。

2018年,碧桂園先後宣佈進軍現代農業和機器人領域,期望打通主營業務與新業務接口。2018年5月,碧桂園正式進軍現代農業,成立碧桂園農業公司。

在2019年1月21日召開的碧桂園集團年會上,碧桂園控股董事局主席楊國強首次提出碧桂園地產、機器人、農業“三駕馬車”業務架構。其中,地產依然是碧桂園主業之一。這三大主業看似沒有多大關係,但碧桂園認為,實則是圍繞其地產主業挖掘新市場和新動能,三者有著多元佈局、協同發展的戰略邏輯。而此次收購將有助於碧桂園佈局農業全產業鏈條,成為以科技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系統方案提供者和服務商。


望水臨


“40年前,我種田,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碧桂園主席楊國強曾多次公開表達他的農業情懷。


其實除了地產之外,很多人關注碧桂園在其他領域的動向。2018年5月,碧桂園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進軍現代農業。碧桂園農業不是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做簡單的替代,而是想做高科技農業。收購的華大農業將會融入碧桂園農業的研發服務平臺,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中國農業領域一次非常有特點和規模的併購,碧桂園有望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結合華大農業的科技優勢和在農業領域10餘年的研發積累,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


碧桂園農業佈局農業全產業鏈條,致力於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者,包括前端研發,“+基地+農戶”模式的中端生產組織,以碧優選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目前已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


碧桂園農業與華大農業就本次收購共同表示,此次合作將依託碧桂園在資金及市場資源上的優勢,以及華大農業在前沿技術上的領先成果,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農民增收,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格局,進而幫助更多人解決糧食問題。


珠珠007


終於落地了!早在2018年10月就曾有消息傳出,碧桂園有意收購華大基因農業。

碧桂園有個習慣,凡是認定了要做的業務一定會高度投入,其創始人楊老闆對農業高度重視 ,有著很深的感情。碧桂園農業正在打造出智慧種業、 健康糧油、精品果蔬、海洋漁業、鳳凰優選等板塊,但是畢竟需要更專業的人和物支持。

近一年來,碧桂園農業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權威機構,華南農業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建立溝通合作,前些天還在如火如荼地招聘農產品採購專家,可見是投入了心血來做的。

碧桂園農業並不是簡單的做耕耙播收,也不是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做簡單的替代,而是想做高科技農業。這次碧桂園收購華大農業,未來在農業上加碼起飛,可能佔據一席之地。

有大企業來踏實做農業,這是好事。


未來有城見


2018年6月,碧桂園正式揭牌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進軍現代農業。至今,已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核心業務版塊。

種業是農業產業鏈上游最重要的核心技術產業,具有引領和推動整個農業產業鏈發展方向的能力。也因此,種業成為碧桂園重點著力的板塊之一。

對於碧桂園種業來說,此次併購,更是為其增添了一把強勁助燃劑。

此次併購,不僅是對碧桂園農業版圖的擴張,也勢必將推動種業行業快速發展。

碧桂園種業自成立之初,一直構思和搭建一種新的集資金,技術,服務和運營為一體的種業平臺,提出了“投資+賦能+孵化”的種業新模式。


而華大農業的技術優勢,在於背靠華大基因和國家基因庫而構建的全球領先的基因組測序和分析能力,系統的分子育種流程,動植物基因編輯技術,基於人群大數據的營養干預服務。據瞭解,華大農業基於基因組層面的品種篩選、轉基因和基因編輯技術,已成熟應用於玉米、水稻、大豆、穀子、菸草和番茄等作物。


以華大農業先進的分子育種技術、依託國家基因庫全球領先的數據資源和種業團隊的經驗積累為切入點,聚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和各個方面的專家,結合其各自的需求和自身的優勢,開展多層次的服務和戰略合作,全面助力中國種業的快速和健康發展。


龍先生旅行日記


在房地產行業裡,萬達、恆大、碧桂園、建業等企業都涉足了農業,但萬達農業沒有濺起一點水花,就淪為了內部食材生產基地。建業在河南做了多個,但做農業並不是其本意,只是為了獲取一些資源。

做農業野心最大的應該是恆大,但砸進去大筆資金後也偃旗息鼓,其生產的農產品也只是在售樓處可以看到。而碧桂園農業才剛剛開始,跟其他幾家的路數似乎有些不一樣。

走的最快的不一定能成功,只有走的最穩的才有可能大獲全勝,目前看來碧桂園算是最有前途的。此次收購也是中國現代農業領域的又一重大併購。

碧桂園作為碧桂園作為全國地產前三強,資金流充足,研發投資實力雄厚,碧桂園不只是耕耙播收,將圍繞“科技型農業”、“平臺型農業”、“國際型農業”三個方向,整合資源,致力做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


泡泡的奇妙世界


“碧桂園農業不是簡單地做耕耙播收,不是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做簡單的替代,而是想做高科技農業。”碧桂園集團副總裁、碧桂園農業總裁梅永紅

碧桂園農業、華大農業雙方共同表示,此次合作將依託碧桂園在資金及市場資源上的優勢,以及華大農業在前沿技術上的領先成果,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農民增收,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格局。

華大農業業務範圍涵蓋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業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以及微生態研究與應用等領域。華大農業對外投資有6家公司,包括張北華大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華控種業科創服務(武漢)有限公司、湖北九牛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華大農業掌握專利199件,刊發SCI文章66篇,並建立了“農業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以及多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53個。

此次碧桂園入主後,華大農業高層擴充至6人。華大農業董事長兼總裁仍舊由梅永紅擔任,汪建任副董事長,華大基因動植物方向研究科學家趙山岑任董事,而碧桂園農業副總裁兼種業公司總裁劉石、碧桂園集團資本市場部總經理王晶雪、碧桂園農業法人代表梁裕尤分別出任董事、董事及監事。

接近碧桂園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就雙方業務領域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溝通後,碧桂園農業已完成了對華大農業的收購,並於近日過戶登記。

梅永紅是此次收購的關鍵人物,其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早年長期任職於農業部和國家科委,有豐富的農業工作經驗,2015年9月辭去山東濟寧市長職務後,加盟華大基因。


灣區房市故事


據碧桂園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碧桂園農業”)3月11日消息,公司已於今年3月9日對價3億元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大農業”)80%股權,成為華大農業控股股東。至此,中國現代農業領域的又一重大併購正式落定。雙方共同表示,此次合作將依託碧桂園在資金及市場資源上的優勢,以及華大農業在前沿技術上的領先成果,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農民增收,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格局。

“碧桂園農業不是簡單地做耕耙播收,不是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做簡單的替代,而是想做高科技農業。”碧桂園集團副總裁、碧桂園農業總裁梅永紅表示,科技是碧桂園農業做好、做強的必然選擇。華大農業將會融入碧桂園農業的研發服務平臺,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農業領域一次非常有特點和規模的併購,碧桂園有望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結合華大農業的科技優勢和在農業領域10餘年的研發積累,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




魔人布歐TT


兩年前,碧桂園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進軍現代農業。碧桂園農業佈局農業全產業鏈條,目前已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創始人想讓機器人和農業科技相結合,去解決有些地區糧食短缺問題。

說到生物技術公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華大基因。華大基因農業總部位於深圳,業務範圍涵蓋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業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以及微生態研究與應用等領域,並建立了“農業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實力深厚,正符合碧桂園的期望。

碧桂園本身地產業務做的不錯,可以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結合華大農業的科技優勢和在農業領域10餘年的研發積累,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強強聯合,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農民增收,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格局


松果兒圍觀


地產與農業,看似並不相干,但當我們深入探索集團定位與走向時,才發現這背後深沉似海的情懷。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曾說:過去27年,碧桂園從鄉村走向世界;如今,我們響應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計劃,再次聚焦發源之地,發展現代農業。

從國內民生上,碧桂園持續引入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設備,通過鳳凰優選等自有零售品牌,將“安全、好吃、實惠、豐富”的農產品提供給每一個碧桂園住戶,助力國家鄉村振興。

碧桂園作為碧桂園作為全國地產前三強,資金流充足,研發投資實力雄厚,碧桂園不只是耕耙播收,將圍繞“科技型農業”、“平臺型農業”、“國際型農業”三個方向,整合資源,致力做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

碧桂園農業依託現代農業研發服務,齊頭並進全力拓展種業、糧油、果蔬、海洋漁業、畜牧業、農業科技園等六大業務和鳳凰優選的銷售終端,就具有現成輸出渠道和客戶資源優勢,而且迎合國家大的戰略佈局,順應發展趨勢,前景值得期待。


樹懶小姐不睡覺



先說觀點吧,我覺得碧桂園是一家善於審時度勢的企業,一直不斷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自身作相應的調整,尤其體現在戰略發展方向方面。現代農業,貌似與碧桂園地產主業並無強關聯,實則不然,更深入的全社區服務系統,或將潤物細無聲般地全面改變當前的社區經營、社區服務競爭模式。


3月11日晚,碧桂園官微發佈消息顯示,碧桂園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已於今年3月9日對價3億元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80%股權,成為華大農業控股股東。至此,2018年就傳出的碧桂園農業有意收購華大農業的這一重大併購終於落定。

在碧桂園2017年總結成績的集團工作會議上,楊國強表示未來要用80%的精力去為國家做一些事情,聲稱:“碧桂園有條件有責任去為鄉村振興做點什麼,40年前我種田,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並且,楊老闆的這一“圓夢行動”在2018年後變呈加速態勢,如今再次落下一記重錘。


據瞭解,楊國強在談農業的投資時,曾有官員告誡他:按照房地產一樣的做法,現代農業可能要虧大本。然而他並未放棄,與袁隆平攜手推進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發展,為武漢、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人口的口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目前我們知道各大電商、企業都有涉足農業的心思。包括阿里、京東、百度等等也正搶佔農村市場。頓足於今天的農業,還有許多需要研究的地方,發展潛力很大。尤其像這樣的大企業,有著前衛的管理資源和龐大的資金,長遠看來也可以為企業增值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