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本 期 导 读

精神困倦,全身乏力,懒洋洋的春日,如何保持神清气爽?


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春日,为什么易倦怠、乏力?


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春假格外地长,宅家时每天足不出户,吃吃喝喝,身心都养懒了。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逐渐温暖,不少人复工后总觉得:人很困倦,没有精神,全身乏力,身心都懒洋洋的,脑筋也不想动。


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图源:摄图网


出现这些「春日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呢?


春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阳气升发。《灵枢》提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日阳气宜生;此时宜顺时养生,跟随天地之气的变化,升发阳气,固护正气。


诚如《内经》所言:「春夏养阳」。然而,今年的气候大环境湿热更甚,「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久居南方湿地者,碰上回南天,脾胃之阳气更加容易被困,很容易出现下列脾阳困守,湿气留滞的症状:


1、精神倦怠,神情恍惚:


脾主运化,其主升,能将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及津液输送至脑窍,保证脏腑生理功能。


如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脾阳不振,则上不得精微滋养而导致头晕目眩,精神倦怠。


2、肌肉酸痛,四肢乏力:


脾主运化,运化食物、水液。《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脾失健运则精、气、血化生不足,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失养而四肢乏力;脾气虚弱则水湿内生,在外则身重如裹,肌肉酸痛


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图源:摄图网


3、浊气内停,便溏泄泻:


脾胃互为表里,升降协调;若脾气虚弱而不能升清,浊气亦不得下降,浊气停滞则有腹胀满闷,下有精微下流而见便溏、泄泻。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观察4点,判断是否阳气困守,湿气重


日常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阳气困守,湿气留滞呢?


1、观察舌苔:


正常舌象为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辨舌指南》指出「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


若出现舌苔粗糙、厚重,舌苔水淋淋或者发黄发腻,嘴巴里似乎有种甜腻的感觉,食欲减退,基本判断湿气留滞。


2、观察大便:


健康人排便通畅,大便成形,不干不燥,颜色多呈黄色,内无脓血粘液或未消化的食物。


如果出现粪质稀薄,难以成形,甚至呈水样,或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或见排便时不通畅,总觉得没拉干净,纸巾反复擦还是觉得没擦干净,有涉滞难尽之感,或解出的大便粘滞不爽,黏在马桶上,怎么也冲不干净;以上症状说明体内湿滞。


3、观察精神:


健康人足够睡眠后晨起精神飒爽,很快就投入日常工作中。


如果睡饱以后起床依旧四肢发酸、没精打采、头脑昏沉、懒得说话、怠于动作,全身好像刚从外面淋雨回来,毫无清爽之气,那么这是身体提示你体内有湿了。


4、观察唾液和痰液:


脾在液为涎,俗称唾液,涎出于脾而易溢于胃,健康人的涎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进食时分泌旺盛。


在正常情况下,脾气功能正常,涎液化生适量,上升于口淡不会溢出口外。若见涎液异常增多,可见涎液自行从嘴巴流出,大多提示脾阳失守,脾气不摄。


健康人气道清爽,偶有咳嗽咳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若脾气不升,脾阳不振,则有痰饮水湿内生,聚湿成痰,容易出现喉咙里总觉得有一口痰,难以咳出。


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图源:摄图网


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3招对症解决「春日综合征」


阳气困守,湿气留滞,不同的人体质不同,身体也有不同的症状,那么应该如何对症解决呢?


1、精神倦怠、恍惚:调整睡眠时间


人体是一个整体,要调养生息,顺应四时之气,尚需要规律起居,做到按时睡觉,春日适当调整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固守及生发。


如果继续熬夜,后半夜的消耗是非常耗费脏腑阳气的,阳气虚则湿邪易侵,最先表现为脾脏受损。因此拒绝熬夜,合理调整睡眠时间,才能让脏腑协调。


2、四肢酸痛、乏力:选益气健脾的运动


湿重难除,应该以健脾为基,脾气得健,升清适宜,则湿可祛。


宅家族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等此类益气健脾的运动,缓慢的运动,小范围的力量型输出,使得酸重如裹的肢体得以舒展,减轻湿哒哒的不清爽感。


另外,四肢肌肉通达,阳气调达全身,百骸肌肉骨节得阳以温润升清,经络疏通,减轻乏力感。


春湿当头,3招助你升脾阳,解春乏、排湿气

图源:摄图网


3、便溏、腹泻:要管住嘴+升脾阳


脾胃相互影响,胃是直接消化腐熟食物的脏器,健脾的同时不要忘了养胃。首先就要管住嘴了:


一忌过食生猛海鲜、油辣重口,生腌、冷冻之物,这些食物对于胃部的刺激过大,损耗胃气,膳食合理,宜多食当季新鲜食物。


二忌过饱过食,当已经明显觉得有饱腹感食物就不要再往里塞啦,过犹不及,会加重胃部腐熟负担。


三忌狼吞虎咽速战速决,饮食宜细嚼慢咽,充分嚼碎食物能减轻胃负担,莫因上班后工作繁忙,就「草草了事」,细嚼慢咽才能养好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