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還有這些去處,並非打碎了鐵飯碗

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

這意味著,不管老師們樂不樂意,縣管校聘確乎來了,而且不再是試點,而是全面推行。

有老師說,縣管我們是擁護的,但校聘就讓人不能放心。倘若校長看我不爽了,那我豈不是很難聘上?

這麼想過分突出了校長的作用,縣管校聘既然能成為全國推行的一種制度,就絕不會由某一個人說了算。一定會有原則性的條款來限制個人在當中的作用發揮,老師們儘管把心放在肚子裡。

在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還有這些去處,並非打碎了鐵飯碗

但是,不可避免,有老師會落聘。如果和稀泥,每所學校都是皆大歡喜,沒有人會落聘,那麼這個制度也就沒有執行的必要了。

倘若落聘了,最壞的結果當然是從此無崗可上,但並非在本校落首輪落聘就會如此,而是在多輪競聘後,仍然找不到願意接納自己的學校,同時呢,又不服從縣教育局在全縣範圍內的統籌調劑,這時候,落聘教師就會成為待崗位人員,要接受縣局統一組織的崗位業務培訓。

在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還有這些去處,並非打碎了鐵飯碗

這裡說的落聘指的是教學一線崗位,而眾所周知,學校裡有些行政後勤的崗位,是無心教學者的心頭好。如果落聘後,順利分流到這些崗位中來,從事一些教輔工作,反而正中某些人的下懷,做夢都要笑醒。當然,這些輕鬆的崗位還真不是什麼人都能幹得到的。

年紀偏大,退休在即,或者身體不便,不宜跨地域交流的老師,也會得到學校適當的照顧,將其分流到後勤崗位,其他年富力強的老師也不會有怨言,畢竟都是同事。

在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還有這些去處,並非打碎了鐵飯碗

在學校落聘,無法內部消化的,就會由教育局統一安排,這時候會有兩種情況:一是服從安排,在全縣教育系統內流動,並非一定是在教師崗位上,有可能調往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青少年活動中心等事業單位工作。(只是有可能哦)如果適逢其時,還有可能就此跳出教育口子,去往其他事業單位。

二是不服從安排,達到一定期限和條件,就會被解除聘用合同。

在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還有這些去處,並非打碎了鐵飯碗

經培訓上崗後,並不是捧穩了飯碗,如果仍然不勝任,年度考核不過關,仍將面臨被學校解聘的境地,被調整出教師崗位。

當然,各行各業都有能人或者個性鮮明的人,教師隊伍裡也是如此。落聘待崗教師當中有的很快找到了更好的去處,就瀟灑地離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什麼編制啥的根本也不放在心上了。而有的卻是愣頭青性格,一怒之下遞交辭呈,就此給自己的教師生涯畫上了句號。

在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還有這些去處,並非打碎了鐵飯碗

主動離開的老師,有的會去薪酬待遇更高的私立學校,拿不菲的年薪;有的會去輔導機構,或者乾脆自己甩開膀子當培訓班老闆,照樣混得風生水起。還有一種情況,有的教師會充分利用事業單位離崗創業的鼓勵政策,去幹一番事業。

在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還有這些去處,並非打碎了鐵飯碗

總結一下,從教師崗位落聘,並不意味著從此離開教師隊伍,就算離開教師隊伍,也並不意味著打碎鐵飯碗丟了編制。

縣管校聘的根本目的不是折騰人,不是要故意針對一些老師,而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流動,增添活力,提升競爭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劍客談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