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易之門」關於占卜的一些說法及聯想

最近看了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的智慧》的破解占卜一節,感覺還是很有意義的。

易經是一部字典

首先就是易經是相當於《新華字典》一樣,是人們用來查閱的。可能也是古代巫師祭祀的參考書吧。

占卜是一種遊戲

而關於占卜的說話就更有意思了。占卜不是讓別人給你佔的,而應該是自己佔,自己解的一種遊戲。個人是十分認同這種遊戲的。就好比孔子,就會自己給自己占卜,還有韋編三絕的典故流傳了下來,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展開聯想呢,因為易經是古人總結的智慧,所以內容應該是十分符合人的原始的本性,或者說成功的指導了古人的社會生活。所以裡面就有很多東西是應該是得到驗證的成功經驗。而現在困難的地方就是由於時間太久遠了,原始的社會也不在了,那麼如何能夠理解這些內容。再加上最古代的時候由於記錄方式的缺乏,所以可能會將記錄的數據弄得特別精煉簡單,只是作為一個提示。所以造成閱讀理解起來,十分的困難。那麼個人感覺可以將易經的故事新說,那絕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每個時代都能有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那就能看出每個時代的側重點,比較起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而為啥人們都習慣了別人給自己算卦呢?感覺第一就是古代普通老百姓自己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而有能力的人,能通過占卜算自己,那麼算別人肯定也可以了。然後這種習慣傳統也就流傳下來了。感覺第二點學習易經應該也是要花時間成本的,即使現在人也不一定有時間精力去學習它。說道這裡,感覺關於“算不自算”的說法,我感覺其實是不可信,就是一種藉口,“算不自算”是因為別人已經自己算清楚了,自己所求的事情也不用和外人說,其中的細節就更不用和別人說了,另外已經就是“算不自算”本來就是意外已經發生的情況下,才說別人“算不自算”。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到那麼完美,那麼絕對的。就好比炒股,如果我有100%的把握,那麼我投入我全部的身家性命,一次就發了。在不信,就舉個周文王的例子,他不就給自己算卦嗎!


「乾坤易之門」關於占卜的一些說法及聯想


好了,現在社會那麼發達,袁隆平院士及為新中國的奮鬥者,讓大家都吃飽了。所以每個都可以看看易經是什麼樣的,然後簡單的用硬幣就能學習如何算一卦,那麼就能很快速的進入學習六十四卦的智慧的狀態了。趕快自己佔一卦,玩一玩吧。記得心裡總有要個事情是你想算的。就好比遇到人生的難題的時候,給自己提供點解題思路,是不是就有很大幫助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