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彭玉麟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彭玉麟(1817~1890),字雪琴,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這個名字遠沒有其他幾個那麼有知名度,但卻一直是我內心中極為敬重的一個名字。

對於彭玉麟,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同時也有一股淡淡的憂傷和親切。當我們在晚清那段混亂的歷史中,驚訝於曾國藩的堅韌,欽佩於左宗棠的剛毅,感嘆於胡林翼的儒雅時,卻很少有人關注到彭玉麟,很少有人會關注到這個身居高官卻淡泊名利、坎坷一生卻矢志不渝的雪帥。但當他以“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的瀟灑“事了拂衣去”時,當他以“傷心人別有懷抱、一生知己是梅花”的痴情“獨念舊時愛”時,當他以“彭公一出,江湖肅然”

的剛正“要留清白在人間”時,他便是老易心中關於文化的一種信仰。

自學成才、超然淡泊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彭玉麟的人生並不是一路順風

彭玉麟的人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一帆風順,雖然出生在一個家境不錯的家庭中,但是年少喪父,族親欺壓,所以不得不在十多歲的時候就肩負起家庭的生計,被迫去給富貴人家充當文書來補充家用。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越是在逆境中的成長,越能顯示彭玉麟的與眾不同和魅力非凡。

彭玉麟就是靠著“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讓自己在那個亂世有了“一鳴驚人”的資本。道光三十年(1850年),李沅發起義,彭玉麟從衡州協標兵隨往鎮壓。彭玉麟藉此嶄露頭角,被授予藍翎頂戴,但他卻辭官不就,而是選擇去耒陽一家當鋪做了管賬先生。

後來,在那個“人人自危”的亂世,當耒陽城裡的百姓聽說有農民起義時,於是一窩蜂地出城避難去了,畢竟

“千古艱難唯一死”,大多數老百姓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的生存問題。但是當鋪的老闆又捨不得自己辛辛苦苦積累的家業,於是懇求彭玉麟幫他看家,哪知道彭玉麟竟然爽快地答應了,關鍵是彭玉麟還成功了。第二次又有農民起義爆發時,老闆又留下彭玉麟來看家。並且這次起義軍是真的攻進了耒陽縣城,但彭玉麟依靠自己出色的組織和軍事能力,收集富戶家的兵器,然後分發給當地居民,臨時組織了一支“部隊”,以此保全了耒陽城。耒陽縣令因此保舉彭玉麟為當地的綠營把總。可彭玉麟卻淡泊名利,給主人留下書信一封,飄然而去。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曾國藩為了請出彭玉麟“三顧茅廬”

在衡陽練兵的曾國藩聽聞其事,覺得人才難得,於是決定親自登門拜訪,邀請彭玉麟出山相助。但彭玉麟幾乎沒有細加思考就直接拒絕了,一則彭玉麟不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人,二則彼時他也正在為母守孝。

但是不甘與如此人才失之交臂的曾國藩不久後又再一次“二顧茅廬”,但依然被拒絕了。彭玉麟的心中掛念的不是功名,而是文人的那種超脫與固執,深情與淡然。他的心中有詩酒田園、文章情趣便足夠了。

“三顧茅廬”時,曾國藩用了“曲線救國”的“激將法”,以人生信仰為感召,才勉強把彭玉麟請出了山。

我們不難看出,彭玉麟是一個並沒有什麼“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也算得上是一個清高的讀書人,但恰恰是這種“清高”最能打動人心。一個文化人必不可少的應該是一個讀書人的風骨,如果從一開始就抱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目的,那麼當讀書變成一種工具的時候,文化人也就顯得沒有那麼純粹和高尚了。

投筆從戎、勇謀雙絕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彭玉麟功不可沒

自從彭玉麟加入湘軍後,真正向世人展現了什麼叫做“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由於他在與太平天國軍隊的作戰中驍勇善戰,善於謀略,富於創新,咸豐三年曾國藩讓他創立了湘軍水師,購買洋炮,製造大船,訓練將士。

第二年他率領湘軍水師於湘潭敗太平軍,後隨軍攻陷嶽州,在武漢、田家鎮連敗太平軍水師。雖然後來在湖口被石達開打敗,但是彭玉麟重整旗鼓,又配合陸軍於大敗太平軍於樟樹鎮、臨江等地。緊接著,率湘軍水師攻佔湖口、九江、安慶,升任水師提督兼兵部右侍郎。在攻佔天京(今南京)的戰役中,他親率水師策應曾國荃陸師沿長江東下,堵截天京護城河口。第二年他攻下江浦、九洑洲、浦口,斷絕了天京糧道,成為攻陷天京的大功臣。

在剿滅了太平天國後,他一心撲在清軍長江水師的建設中,為清軍這支水師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中法戰爭爆發,朝廷命他率領舊部將士並增募新軍,迅速前往兩广部署海防。他臨危受命,以衰病之軀奉旨赴粵,帶領所部駐紮南海前線,整修虎門要塞,加強沿海完備,遣部將防守欽州、靈山。多次上疏主戰,戰後疏請嚴備戰守,以防後患。後來長江水師被李鴻章全盤接收,成為北洋水師最主要力量。彭玉麟成為近現代中國海軍的創始人。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彭玉麟打仗是一把好手

彭玉麟長於計謀,應變有方,作戰勇猛,善馭部眾,在湘軍中素著威望。彭玉麟作戰時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謀和無畏生死。史料記載的小孤山之戰,當湘軍水師進攻小孤山時,太平軍“緣岸列炮,丸發如雨”,艦艇若無遮擋,水師官兵不得不思考

“避炮子之方”。但試驗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彭玉麟想出一招“以血肉之軀,植立船頭,可避則避之,不可避者聽之”。親自“植立船頭”,只說一句:“今日,我死日也。義不令將士獨死,亦不令怯者獨生矣”,便率湘軍戰船勇往直前,直撲小孤山,太平軍岸炮齊發,湘軍水勇則“出其矯捷之身手,與敏銳之眼光”,能躲則躲,不可躲則成仁,“有俯側避炮者,皆目笑之,以為大恥”。在太平軍的猛烈炮轟下,湘軍死傷雖眾,但仍然“戰兩日破之”。彭玉麟十分高興,寫了一首詩:“書生笑率戰船來,江上旌旗耀日開,十萬貔貅齊奏凱,彭郎奪得小孤回”,並製為詩箋,分送好友。可見彭玉麟真是“日日爭命於鋒鏑叢中”,“百戰功高,仍是秀才本色”

岳飛有名言:

“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太平”,在彭玉麟身上,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不要錢的文官,也能看到一個不怕死的武將。很多時候,我在想,是什麼在支撐著彭玉麟“不怕死”的信念呢?古往今來,像彭玉麟這樣以文臣之軀親冒矢石的並不多見。一個文人應該是要忠於自己的文化信仰的,是有自己心中的道義的,是在追求和踐行自己的大愛的。彭玉麟在個性上、功名上固然是清高的,但是對於江山社稷、國計民生,他也是愛得深沉的,所以他才可以把自己的生死看得那麼的淡泊和凜然。我們常說文化是用來昇華自己的思想的,彭玉麟這種表現不就是文化對思想最好的昇華嗎?

多才多藝、有情有義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兵家梅花是彭玉麟的代表作

我們通常會把“能人”和“才人”混為一談,但實際上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時勢造英雄,有些人的成功並不在於他本身有多大的才華,而是順應了時勢。但彭玉麟卻是多才多藝的代表,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才情並沒有輕浮其道德、模糊其初衷。

彭玉麟酷愛畫梅,一生畫了上萬幅梅花圖。他所畫之梅堪為一絕,筆下的梅花“老幹繁枝,鱗鱗萬玉,其勁挺處似童鈺”,被稱為“兵家梅花”,與文人墨客的梅花相去甚遠。其所畫之梅,身姿虯曲,鐵骨錚錚,古拙蒼勁。枝間的梅花,吐蕊綻放,生機盎然特別是他的“墨梅圖”更是冠絕,與鄭板橋的墨竹齊名,被稱為“清代書畫二絕”。

彭玉麟之所以如此鍾情於梅花,是為了紀念自己逝去的愛人——梅姑

。那是一個輩分和年齡都比彭玉麟大的女子,她是彭玉麟外婆的養女。兩人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在情竇初開的時候私定了終身。但在那個世俗的社會,彭玉麟和梅姑最終還是掙脫禮法的束縛,從而勞燕雙飛。梅姑出嫁四年以後,便死於難產。彭玉麟傷心得捶胸頓足,在梅姑墳前立下誓言,要一生畫梅,以萬幅梅花紀念她。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彭玉麟的詩詞造詣也很高

“前機多為因循誤,後悔皆以決斷遲”,彭玉麟用了整整40年的畫梅,在紀念著自己心中的舊愛。文人的愛是衝動而華麗的,能像彭玉麟這樣“終生難忘”、“始終如一”並不多見。他畫的梅花就如他的人格和情感:幹如鐵,枝如鋼,花如淚。就連辭官隱居期間,他在湖口水師昭忠祠旁邊建廳,也遍栽梅花,號稱“梅花塢”(即現在的石鐘山著名旅遊景點梅花塢);在家鄉築“退省庵”後,更是整日在庵裡吟詩畫梅,畫上必蓋一章曰“傷心人別有懷抱、一生知己是梅花”。彭玉麟的痴情不言而喻。

彭玉麟的才情不僅僅體現在他高絕的書畫造詣上,他每畫一副梅花圖,都會題詩一首來寄託了對梅姑的愛戀、思念、牽掛、愧疚和悔恨。一萬多副畫,一萬多首詩,我們除了能看到彭玉麟永不停歇的愛,也能看到他永不枯竭的才。“無補時艱深愧我,一腔心事託梅花”“三生石上因緣在,結得梅花當蹇修”,“頹然一醉狂無賴,亂寫梅花十萬枝”……這些詩句纏綿悱惻,款款深情,悲愴傷感,字字泣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時候,才子和痴情是很難統一的。“風流才子”也許並不是說明那一種風流,然而歷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才子,如元稹、司馬相如、錢謙益等,他們更多的時候是把感情當作是才氣和名氣的戰利品、附屬品。只有當一個人的才華和他品行高度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時候,文化的純粹和文人的清高才會顯得那麼讓人欽佩和崇拜。

無慾無求、敢做敢當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無欲則剛,方顯彭玉麟之高潔

彭玉麟在當世便以“三不要”聞名於世: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但這並不代表彭玉麟是一個不管不顧的人,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他的時候,他總是會不計得失地挺身而出。如果說這是人性中剛與柔,那麼彭玉麟無疑是個剛柔並濟的人。

  • 不要官:一生共辭六次官

第一次是咸豐十一年辭去安徽巡撫(相當於安徽省委書記)之職。後來因為統軍的需要,掛了個兵部侍郎的虛職。第二次是同治四年二月,彭玉麟推辭了天下人垂涎三尺的漕運總督第三次是同治七年六月,他又上疏請辭已當了七年的兵部侍郎(虛銜都不要了)。

第四次是彭玉麟離職休養三四年後,被朝廷任命為兵部侍郎兼光緒帝大婚慶典宮門彈壓大臣。待到慶典一結束,他又立即上疏請辭。後來慈禧專門為他設立了一個長江巡閱使的職位。第五次是光緒七年七月,朝廷任命為其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彭玉麟不為所動,朝廷無奈,只得把此要缺交給左宗棠。第六次是光緒八年,朝廷任命彭玉麟為兵部尚書(相當於主持中央軍委的國防部長)。與過去一樣,他接旨後即請辭,朝廷未準。

彭玉麟的辭官不是為了惺惺作態,也不是為了明哲保身,而是發自骨子裡的清高和灑脫。相反,只要國家需要的時候,他會義不容辭地勇挑重擔。在第六次辭官未果不久,中法戰爭便爆發,彼時已是69歲高齡的彭玉麟不但不再推辭,而且主動請纓。毅然決然地趕赴前線,軍人的信仰,家國的情懷,死生的價值,道義的光輝,才是彭玉麟披著“官身”的理由,中法戰爭書寫了中國近代軍史上少有的輝煌,其中就有彭玉麟的功勞。中法戰爭結束後,光緒十一年三月,他便上疏請辭兵部尚書之職,朝廷未予接受。他又於這年八月、第二年八月、第三年七月、第四年六月接連四次上疏請求辭職。

鑑於他的執著,朝廷最終接受。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彭玉麟心中裝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

  • 不要錢:不置產業不積財

彭玉麟曾說過:“顧十餘年來,任知府,擢巡撫,由提督,補侍郎,未嘗一日居其任。應領收之俸給銀兩,從末領納絲毫。……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以庇妻子。”

事實上彭玉麟一直也是這麼做的。咸豐四年(1854)冬,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配合陸師攻陷了田家鎮後,清廷獎勵4000兩白銀,他卻轉而用於救濟家鄉。他在給叔父的信中說:“想家鄉多苦百姓、苦親戚,正好將此銀子行些方便,亦一樂也。”還要求他叔父從中拿出一些銀兩在家鄉辦所學堂,期望為家鄉“造就幾個人才”

當他得知兒子花費2000串銅錢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後,即去信嚴辭斥責:“何以浩費若斯,深為駭嘆”,說他一貫將“起屋買田視作仕宦之惡習,己身誓不為之。不料汝並不來信告示於我,遽興土木;既興土木之後,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謂吾反常,不能實踐,則將何顏見人!”,即便他兒子修葺後的老屋也不過是三間土牆瓦屋而已。

按清朝制度,凡文武官員於正式薪俸之外,由國家另行發給養廉金一份,於離職之日一次發給,以獎官守,並杜絕貪汙。據此計算,彭玉麟自咸豐五年至同治元年,七年之間,應得養廉銀二萬一千五百餘兩,

但他分文不取,全數上交國庫充作軍餉。

曾國藩說:“查彭玉麟帶兵十餘年,治軍極嚴,士心畏愛,皆由於廉以率下,不名一錢。今因軍餉支絀,願將養廉銀兩,悉數報捐,由各該省提充軍餉,不敢迎邀議敘,實屬淡於榮利,公而忘私。”曾國藩之言,更能讓我們對於彭玉麟的高風亮節有所瞭解。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得罪高官也在所不惜

  • 不要命:身先士卒勇冠軍

彭玉麟打仗不怕死是湘軍中聞名的,前文也已經提到過了,但那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比如,咸豐四年(1854),彭玉麟剛剛出山,即率領左營水師參加圍攻嶽州之戰,遭到太平軍猛將曾天養的攔擊。在激戰中,彭玉麟“奮不顧身,右肘中彈,血染襟袖,仍裹創力戰”,被譽為“勇略之冠”。

同為中興名臣的胡林翼在奏摺中稱讚他為“忠勇冠軍膽識沉毅”,曾國藩也在向朝廷報告軍情時稱:“查彭玉麟管帶水師,身經數百戰,艱險備嘗”,並讚揚其“任事勇敢,勵志清苦,實有烈士遺風”。被曾國藩以“烈士遺風”讚許的人只有兩個,

一個是新寧人江忠源,另一個就是彭玉麟。

彭玉麟為國家社稷不惜死的作風,從他在“中法戰爭”臨危受命之時,向朝廷的上書中也可以窺見一斑:“畏首畏尾,其如外侮日肆,憑陵何哉!臣德薄能鮮,不知兵,尤不諳陸兵,調度水師三十餘年,我行我法,惟秉誠實無欺之血忱,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愛國禦侮之情懷,躍然紙上。

與此同時,彭玉麟對官場腐敗深惡痛絕,下決心不與腐敗官員為伍。他任長江巡閱使治理水師及兵部尚書的時候,秉公辦事,疾惡如仇,嚴懲惡勢力,甚至不惜得罪清廷高官大紅人曾國藩和李鴻章。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縱容部下違反軍紀被他多次彈劾,就連曾國藩出面求情也沒有用。李鴻章的的侄兒李秋升仗勢欺人、橫行鄉里,被他殺之後快:“此人不除,安慶難安寧”。此外,彭玉麟的一個外甥曾任知府,由於貽誤軍機也被他殺了。

他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民間流傳下一句佳話:

“彭公一出,江湖肅然”這便是老百姓對於彭玉麟最直接的認可和歷史對其剛正廉明最有力的證明。

為官典範、信仰模板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衡陽彭玉麟故居前的雕像

彭玉麟身為大清名將、朝廷重臣,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不御姬妾

。雖然一生六辭高官,卻在國家危難之時,抱著年邁多病之軀,臨危受命,抵禦外敵。一生畫梅吟詩,紀念與他相戀早逝的梅姑,痴情重義,終生不悔。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極為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

如他自己所述:“臣素無聲色之好,室家之樂,性猶不耽安逸,治軍十餘年,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傷,積勞多疾,未嘗請一日之假回籍調治。終年風濤矢石之中,雖甚 未嘗一日移居岸上”,“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

陳寶箴在悼念他的輓聯中寫道:“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是生平得力語,萬古氣節功名都從此”,這在封建官員中,是不可多得的。

一個文人或者官員,很多時候習慣於把自己尊嚴和體面當作是自己的驕傲與本領,然而,歷史證明,只有真正忠於大義、誠於氣節的尊嚴和體面才會在歷史長河中愈久彌新地散發出光輝。

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朝綱敗壞,民不聊生,彭玉麟也曾逃避過,但是他的逃避不是放棄,當他覺得自己還可以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做出一點貢獻的時候,他比任何一個人都會拼盡全力,這是對無情現實的反抗,關鍵這種反抗是清醒的,是正義的。靈魂裡那一絲正義的力量,終於向整個世界吶喊出震耳發聵的聲音。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那個“三不要”的彭玉麟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

彭玉麟的風骨值得敬仰

當一個人的信念能夠堅持到不懼生死的時候,那麼這個信念也就變成了信仰。當一個人的情感能夠維持到滄海桑田的時候,這種情感也就變成了一種感動。這種信仰和感動是永不過時的,即便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接受的教育,被灌輸的世界觀,甚至評判成功的標準都有了本質的區別,但是,我們永遠都應該為了自己心目中信仰而陽光地活著。這也正是彭玉麟帶給我們的精神力量。

彭玉麟,繪畫、打仗、詩詞、愛國皆是有口皆碑的,更難得的是他還是一個長情、清廉、剛正、忠勇的人。“能讓高位,聞危事則不辭,完一世功名,是謂真廉兼大勇;最愛蒼生,遇奸人則必剪,問後身因果,若非菩薩便金剛”,不正是對他最好的評價嗎?也正是這樣的人為我們的文化,塗上了一層光亮。

彭玉麟沒有同時代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那麼出名,但是,我希望人們在閱讀晚清那段歷史的時候,一定要謹記這樣一個人,政治中除了陰謀、權力、血腥之外,還有彭玉麟這樣的人代表著我們文化的信仰,清澈、純粹、健康、積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