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和張居正和萬曆關係相似嗎?

小天說高校


看待皇帝對待權臣的態度,只需要看一個標準就能明白,這就是看:皇帝在權臣去世後,如何對待權臣的身後事,以及是否保留還是廢除權臣生前政策?就會知道,明朝的萬曆皇帝和蜀漢後主劉禪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張居正和諸葛亮都是權臣,不同的是張居正是在大一統的明朝,而諸葛亮是在三分天下的最弱勢力蜀漢政權,張居正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改革 ,諸葛亮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打仗,改革是給國家創造更多的利益,打仗卻是消耗了國家的資源。

張居正

張居正當政十年,從萬曆皇帝10歲輔佐到20歲,張居正掌權時只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改革,另一件就是與皇帝鬥智鬥勇,張居正的改革給積弱的大明王朝帶來了一絲迴光返照。

張居正去世的四天後,言官就開始彈劾張居正的繼任者,隨後就開始對張居正本人進行彈劾,直到萬曆皇帝親自確定張居正的罪狀,派人查抄張居的家,流放其家屬,並收回張居正生前皇帝所賜璽書和四代誥命,把一個改革功臣在一瞬間定罪成一個罪犯,這一切,只因為張居正的去世就迅速達成了。

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

諸葛亮當政11年,從劉禪17歲開始親政,直到28歲去世,諸葛亮的大多數時間都在戰場上,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諸葛亮對劉禪的管束大多是通過其他大臣所管控,比如出師表上提到的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諸葛亮最終累死在戰場上。

諸葛亮在臨死前,劉禪幾次派人問諸葛亮的繼承人,諸葛亮指定了第一繼承人蔣琬和第二繼承人費禕,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為了穩定局勢,禁止給諸葛亮奔喪,這倒不是因為劉禪怨恨諸葛亮,那是為了維護秩序,人人都給諸葛亮奔喪去了,蜀漢不就亂了。

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

再來比較一下萬曆皇帝對待張居正的報復行為,和劉禪對待諸葛亮的態度,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的第四天就開始清算張居正,劉禪在諸葛亮去世的29年後還給諸葛亮在漢中立廟,一個是迫不及待的清算,一個是立廟景仰,區別立現。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後立即就拿掉了張居正推薦的接班人,同時把張居正提拔的官員一律打壓,想要清除張居正對朝廷的影響力,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立即就重用諸葛亮推薦的接班人蔣琬,而且對於第二接班人費禕同時是當成後任的接班人來培養,對於諸葛亮提拔的官員沒有任何清算行為,一個清除權臣的影響,一個是繼承權臣的遺志。

諸葛亮與劉禪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之後對待其家人是極其殘酷的,在定罪之後,立即通知當地政府封了張居正的家,張居正家裡的不少人因為家門被封活活餓死,等到朝廷派出的抄家工作組來到張居正家裡時,餓死的,生病的,有不少人,然後又是嚴刑拷打。

劉禪把諸葛亮的兒子當成未來的高級人才培養,不僅把公主嫁給諸葛瞻,而且讓能力不強的諸葛瞻步步高昇,直到錄尚書事,成為執政官,35歲就升任衛將軍,對於諸葛亮的家人劉禪可是精心照顧,一個是刻意清算,殘酷對待,一個是精心培養,給予重用,區別立現。

張居正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後就立即給他定了罪,生前的功勞不說,而且收回璽書和誥命,等於是把張居正名聲壓下去了,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怨恨,張居正一世英名就這麼沒了,而且在萬曆一朝都沒有給張居正平反過,直到明朝滅亡前幾年才給張居正平反。

劉禪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對於諸葛亮的名聲沒有任何玷汙,有人企圖玷汙諸葛亮的名聲還被劉禪所殺,諸葛亮時代的政策基本全盤延續,這說明了劉禪對待諸葛亮始終如一,一個是刻章玷汙,執意報復,一是維護名聲、始終如一,兩位君主對待權臣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萬曆皇帝與張居正的關係就像是調皮、叛逆青少年與嚴格要求自己的老師之間的關係,不同的是,萬曆皇帝是一個很有報復心的皇帝,張居正生前給予萬曆皇帝的不滿,統統都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給張居正的報復行動上顯現出來,皇帝原本是至高無上的,但君臣關係本來就是非常微妙與複雜的關係,往往伴隨著生死和權力鬥爭。

諸葛亮

後主劉禪與諸葛亮的關係就像是仁義、善良的青少年與嚴格要求自己的老師之間的關係,劉禪仁義、善良,雖然沒有大智慧,也沒有大過錯,更沒有大仇恨,他只是本著一顆善良的心對待自己的臣下而已,對於諸葛亮,劉禪始終把他當成自己的相父,這既是劉備的期望,也是劉禪的態度,如果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就是劉備說的那句話: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禪與諸葛亮的關係,不是萬曆皇帝與張居正能夠比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隨著劉備南征北戰建功立業。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就安心輔佐起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劉禪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君主,劉備告訴諸葛亮,如果自己的兒子實在是扶不起,你就自立為王興復漢室,可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自五丈原病逝之前他都在幫住劉禪打江山,將朝堂內外一切都打理的緊緊有條。劉禪與諸葛亮更像是一對叔侄關係,叔叔受父親之託照顧年幼的侄子,諸葛亮將忠義演繹到極致,他事事都親力親為,哪怕他知道劉禪非明君,也擔負不起復興漢室的大任,可他仍然盡心盡力的替他打點一切,小到劉禪的飲食起居、大到國家軍事策略諸葛亮全都一手抓、兩手硬。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山輔佐劉備的,對劉禪更像是長輩責任和義務,而張居正和萬曆皇帝則有些不同。

在萬曆年幼時張居正就是他的老師,把持朝政、推行一條鞭法都十分順利,這與萬曆年幼不無關係,什麼也不知道不得都聽老師的嗎,可是在萬曆親政之後張居正沒能認清自己的地位,他依舊我行我素,對於萬曆十分約束,萬曆雖有怒,但迫於張居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勢力,終不敢言。所謂功高蓋主,張居正不僅如此,還屢屢在公開場合怒斥萬曆,這讓皇帝的顏面何存?人都是要臉的啊,更何況是皇帝?在這一點上,諸葛亮就做得不一樣了,面對劉禪的無能,諸葛亮往往是私下裡苦口婆心,從不在明面上讓自己的君主下不來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的兩人不同的命運,張居正在死後立刻就被抄了家、且賜封的諡號全部收回,與諸葛亮和劉禪相比,張居正和萬曆更像是赤裸裸的君臣關係。





放開那歷史


建興元年(224年),後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巨無細,鹹決於亮”。另一位受劉備遺詔輔佐幼主的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留鎮永安。章武三年(223年)中都護近似中書。或許劉備只希望諸葛亮主持朝政決策軍政大事,仍然試圖為後主日後親政留下一定自由空間。李嚴便被委任這一角色,以區別外廷與內廷的差別。但李嚴因操辦北伐軍糧瀆職而被諸葛亮彈劾罷官,破壞了劉備的這一安排。只是諸葛亮一心輔佐漢室,全無私心,蜀漢才無曹操霸府轉化為曹丕篡漢之虞。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設立丞相。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這種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著劉禪決不允許再次出現事無鉅細,皆決於丞相一人,而自己則大權旁落的尷尬局面。蔣琬死後,劉禪更進一步“自攝國事”。任官封爵,人事任免,出兵征討,都要劉禪同意,劉禪總統一切,直接掌管蜀漢政權達19年之久。


劉禪是劉備培養起來的,有一定的能力,諸葛亮是丞相,輔助皇帝。而萬曆在張居正生前,一直是張居正的傀儡。


新青年必讀


對於這一關係,我們完全從歷史出發,不從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與張居正和萬曆的關係大不一樣。當然也存在相似的地方。

首先我先說一下相似的地方:諸葛亮和張居正都是顧命大臣;都掌握了國家的政權;還都很具有智慧;最後都在任上累死了。

接下來我們重點說一下不同之處:

一、諸葛亮幫助劉禪打天下,最後六次北伐,最後無一例外的失敗了;而張居正為萬曆治理國家,卻把國家治理的蒸蒸日上,甚至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張居正內外皆治,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稱得上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相比諸葛亮,張居正的業務能力明顯高於上者。

二、諸葛亮為官清廉,治軍有道,沒有聽說諸葛亮有什麼經濟問題;相反張居正在經濟上犯有重大問題,按照今天的標準,起碼也得是無期徒刑;經濟上一個不貪,一個鉅貪。

三、諸葛亮為人較為低調,與劉禪的關係較為平和;張居正卻不是這樣,具體可以參考張居正的三十二人大轎子,與萬曆關係緊張,以至於最後被抄家的時候,萬曆為此還大怒。

四、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是相父,而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是師生,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特別嚴厲的老師,經常把萬曆兇的一愣一愣的。

五、諸葛亮和劉禪純屬兩人世界,兩個人玩;而張居正和萬曆之間還多了個李太后,是三個人在玩。

除此之外還有些小的不同點。因此,兩者之間的關係差異不小,共同點也有。





小王的一日一練


這個問題要結合真實的歷史來綜合分析,萬曆和劉禪都是繼承父輩的基業而繼位的,諸葛亮和張居正都是政治家,都有託孤大臣的重任,他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

首先從共同點來看,這兩對關係都是和師生一樣的關係,張居正在萬曆幼年時就開始擔負起培育責任,無論是學業還是日常生活,都事無鉅細,悉心歷練和呵護;諸葛亮也是受劉備託孤之責,對劉禪悉心指導,忠心輔佐,從始而終,情同父子。

不同點是諸葛亮在劉禪親政的情況下,只管自己份內的事,而不過多幹涉劉禪的皇權;而張居正在萬曆親政後仍然不放權,繼續把持朝政,雖是一片苦心,但容易被萬曆和朝中大臣猜忌,導致下場不好。

這兩對關係最大的不同是輔佐者的結局差異很大,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哀痛欲絕,舉國出喪,對諸葛亮的功績大加褒揚,諸葛亮極盡哀榮;而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罷黜張居正所有官職,他的家人也遭受不公平待遇。

綜上所述,雖然都是輔佐少主,但境遇大相徑庭,相比而言,劉禪對諸葛亮的尊敬是從始而終的。


歷史鑑春秋


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與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還是不一樣的。

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是諸葛亮幾乎可以稱之為沒有登基的皇帝。並且諸葛亮等人也是外來人口,不屬於蜀地的人,於是諸葛亮必須牢牢掌握官員、軍隊、財政等,否則是很難與當地的勢力作鬥爭的。

於是諸葛亮將劉禪架空,雖然劉禪的能力可能確實不怎麼樣,但絕對不是三國裡的那樣無能和弱智。

這牽扯到諸葛亮的形象,如果劉禪是英明的,則諸葛亮必然是奸詐的。就類似於曹孟德架空漢獻帝一樣。

但歷史不是那麼寫的,於是我們可以推測出諸葛亮的實際政治勢力是很大的。這是張居正無法比擬的。

而張居正之所以權傾朝野,一方面是自己能力大,二來也是因為自己在當權時萬曆才是一個不知世事的小孩,張居正也是他的老師,可想而知,在教育的過程中,他給年輕的萬曆多少pua術就可想而知了。

但張居正只能算是一個權臣卻不能算是像諸葛亮一樣可以左右整個國家的人。從二人最後的下場也可以看出來。張居正死後被抄家,鞭屍。而諸葛亮被尊為武侯萬世敬仰。

實際上歷史的人物關係要看他們背後的力量關係。張居正背後是皇帝,所以他厲害,但他不是最厲害的。而諸葛亮背後是軍隊,誰比他更厲害呢?只能是老天爺了。於是只能等他死去,皇帝才算是皇帝。

這也是根本區別的。


烏大維


諸葛亮與劉禪是亦師亦臣,劉禪更多的的是敬重,張居正與萬曆皇帝是君臣,萬曆皇帝更多的是忌恨。四人之間的關係是大不同的,感情也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