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你們現在看到的花叫魯冰花,農人把它種在茶樹的空隙上,蓋上泥土,春天它開出紅色的花朵,不久花謝了,農人把它拔下來放在茶樹上,蓋上泥土,慢慢的魯冰花就會變成肥料,使茶樹長得很茂盛,魯冰花雖然死了,我們卻可以喝到很香很甘的茶。 ​”

不知什麼時候,一首童謠《魯冰花》風靡大陸: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啊啊啊,啊啊啊,夜夜響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啊……”

據說是91年甄妮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將它獻給了觀眾,那一年我才2歲,自然不會有太多印象。記憶中首次與它邂逅是在學校的廣播中,後來便成為校園中常常播放的曲目,直至今日再次看到歌名或歌詞,耳邊依然會響起那動人而熟悉的旋律。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一首音樂譜寫一個故事,《魯冰花》譜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多少年前我曾以為它的故事是歌頌母愛,如《世上只有媽媽好》一般;直到看了它的同名電影才發現原來自己錯了,因為它要講的東西太多太多!

  • 《魯冰花》

歌曲《魯冰花》出自於臺灣製作的一部同名電影,講述一段發生在臺灣鄉下貧困人家的動人故事。

所謂“魯冰花”,其實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茶民把它種在茶園間,等待花謝後就能成為肥料。這種做法多為貧困農家,因為他們買不起化肥,就只能以這種方式來替代。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在一個魯冰花盛開的時候,正直的郭雲天由大城市調到水城鄉小學擔任美術老師,並認識了班上的“搗蛋鬼”古阿明。

古阿明出生在一個貧困茶農家,自幼喪母,父親是一個傳統的茶農,每天早出晚歸,打理著茶園。

古阿明有個姐姐古茶妹,因為母親早死,年紀小小的茶妹不僅需要上學,放學後還要充當母親的角色,一邊做家務一邊照料自己的弟弟。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古阿明是班裡的差生,班上15個學生,他往往排倒數。“總需要一個排倒數啊”,古阿明樂觀、開朗,還很喜歡畫畫,並對色彩及周圍的事物有很敏感的覺察力和想象力,儘管他的畫作不被認可,包括自己的父親也認為他是胡亂塗鴉,但茶妹卻堅信自己的弟弟一定會有出息。

茶妹的觀點得到郭雲天的認可,他也發現古阿明很有繪畫天賦,所以一直培養著這個學生,並與茶妹和古阿明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郭雲天受校長的委託主持美術訓練班,準備選出優秀的學生代表學校外出比賽,正如他所料,古阿明是最傑出的選手。可其他老師和校長卻認為鄉長的兒子林志鴻才最有資格去參加比賽,他們聯手抵制郭雲天,使得阿明落選。郭雲天一氣之下離開水城鄉,同時帶走了古阿明的《茶蟲》畫作。

郭雲天的離走讓古阿明傷心不已,原本就虛弱的他因此倒下,最終不治身亡。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林志鴻的畫獲得了二等獎,被封為鄉里的天才,老師們更是奚落和嘲諷郭雲天當日的無知。

不久郭雲天回來,原來他把《茶蟲》拿到國外繪畫比賽,獲得世界第一名。校長和鄉長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為古阿明開了追悼會和慶祝會,並承認他是更厲害的天才,讓茶妹代他上臺領獎,最後茶妹將阿明的畫作和獎狀在他墳前燒掉……

  • 歌頌母愛

儘管在影片中沒有母親的出現,但我一直認為這部電影的暗線便是“母愛”。

母親早逝,年幼的古阿明失去了母親的呵護,儘管他有一個質樸的父親,但忙於生存的他始終不及慈母的貼心。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便是古阿明和茶妹在放學後一邊畫畫一邊唱著歌曲《魯冰花》的畫面。古阿明活潑、可愛、天真、爛漫,臉上常常掛著笑容。

古阿明的父親和所有為生活奔波的貧困農民一樣,他沒有學問,也沒時間深入瞭解子女,所以當古阿明畫些奇怪的圖畫時他也和其他人一樣認為這是胡鬧,會因此而打罵他。他望子成龍,卻不知如何培養子女,老師們的評論便是他對子女才能的認知,所以他也只能認為阿明是個差等生,甚至在茶蟲為害茶田時會讓他輟學在家幫忙捉蟲。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影片中沒有出現過阿明和茶妹的媽媽,卻出現過阿明的“媽媽”,她就是茶妹。

醫生對茶妹說“媽媽不在,你就是媽媽。”茶妹含淚答應。

阿明躺在豬圈中一動不動,茶妹擔心地大叫起來;所有人都認為阿明是“壞孩子”,只有茶妹認為他的畫很好;茶蟲為害,茶妹為了讓阿明上學自己輟學在家幫忙捉蟲……


在郭雲天到來前,只有茶妹相信阿明的才華,只有茶妹鼓勵和支持古阿明。

茶妹給了阿明他所缺失的母愛,也讓這個弟弟記住了去世的母親。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假如母親尚在,阿明也一定會偎依在她的懷中訴說自己的心事和理想,而媽媽也會摟著他稱讚,儘管她可能會和父親那樣並不認為這些奇怪的想法能夠成真、這些奇怪的圖片真的有價值。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古阿明拿著畫好的《媽媽》對老師說:“我只記得她摸我的樣子。”他記憶中努力拼湊起媽媽的樣子:梳著高高的髮髻,眼周有深深的陰影,略顯憂愁的神色裡也有藏不住的溫柔……

“什麼都能忘記,但就是不能忘記媽媽。”茶妹每次為阿明講完媽媽的事後這樣叮囑。

結局中古阿明去世,因為他遺傳了媽媽的疾病,而這個疾病也終究讓古阿明走進了媽媽的懷抱……

  • 笨蛋在左,天才在右

“六年級啊?考第幾名呀?”

“她……她第四名!我……我比較笨,第十五名耶。”

第一次遇見郭雲天,古阿明毫不隱瞞地說出自己的成績,班上十五個學生,他是倒數。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在所有老師的眼中,古阿明是學校的搗蛋鬼,是笨蛋,是差生。

但茶妹卻認為弟弟是個天才,儘管他學習不好,卻很會畫畫,而郭雲天也發現了他的天賦。

古阿明充滿孩童的好奇和幻想,身邊的一草一木都能成為他作畫的素材,他的每幅畫都代表著他對世界的認知:

黃昏的餘暉下紅色的狗狗拉著又黑又臭的便便;第一節繪畫課上畫著爸爸給他講的天狗食月;給爸爸畫一個藍色的太陽來為他解暑;大大的蠶蟲啃食著家裡種植的茶葉……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古阿明樂觀開朗、天真爛漫、充滿幻想,常常做些大人眼中的“壞孩子”才會做的事:

他在黃昏的時候用繩子綁住狗狗來讓畫出的狗狗有夕陽的紅色,他開心的時候就給水牛臉上塗上厚厚的泥巴跟牛說悄悄話,他為了讓豬仔快快長大賣錢還清家裡的欠債會追著豬仔用偏方給豬屁股吹氣……

和古阿明對比的是林志鴻,他是所有老師眼中的優等生,除了他特殊的身份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會按著老師的教學來,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像複製一樣將看見的事物搬上圖紙,甚至連長度大小也要用尺子去較對。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當校長和所有的老師都認為林志鴻是天才時,郭雲天卻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的不足:死板、缺少靈性和想象。實際上後來林志鴻也承認自己繪畫不如古阿明,而古阿明也表示他的功課比自己好。

人生便是如此,哪有什麼笨蛋和天才,有的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假如你如孩童般那樣用公正、無邪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就會發現他們隱藏的亮點。

  • 教育的失敗

失敗的教育多種多樣,有的教學墨守成規,有的老師嫌貧愛富,更多的是以單方面的成績來評價學生……

《魯冰花》中便呈現了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弊端。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古阿明貧窮,學習差,繪畫方式也是脫離了固有的模式,也因此他的才華不被教學死板的老師所認可。古阿明的埋沒實際上是現實中失敗教學的縮影。多少教師也如影片中的老師那樣以成績來衡量人品,優等生常常有特殊待遇,座位能靠前、走路能優先,而差生則只能乖乖地呆在角落受人冷眼……

許多老師教學死板,墨守成規,以應試為目的,又怎會因地制宜地去發散學生的思維,又如何能發現學生的潛能?所謂的“美術天才”也只是為了攀附權貴,爭奪獎項罷了。

好的老師不是打擊學生的信心,不是扼殺學生的潛能,不是傷害學生的自尊,而是在他們失意時送去鼓勵的掌聲。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學校中如此,學校外的家庭中又有幾人真正明白如何教育兒女?他們望子成龍,卻也僅僅抱著“不打不成材”的態度來管教,古阿明的父親是疼愛他的,只是他不明白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是模仿、是好動,否則他也不會常常因此對他打罵。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郭雲天不僅是古阿明的老師,還是他的伯樂,更是他的朋友。

“她……她第四名!我……我比較笨,第十五名耶。”“不錯了,我以前都是排二十幾名。”

初次遇見古阿明,郭雲天就鼓勵著這個小孩,還送了他一幅自己剛完成的畫作,署名是“傻瓜”。

從那以後這個“傻瓜”就成了阿明的朋友。

茶蟲成災,茶妹和古阿明輟學幫助父親去茶園捉茶蟲,他帶著學生們一起去幫忙,還說服鄉長派人去茶園施農藥。

他送給阿明一盒彩色畫筆,阿明把它當成至寶,因為他的圖畫再也不會是那幾種單調的色彩。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茶園中,郭雲天問阿明和茶妹剛才唱的是什麼歌,讓他們再唱一遍,茶妹靦腆不作聲響,阿明微笑地說道:“唱啊,快唱給老師聽,你不唱我唱了。”隨後便唱著:“啊……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時時出現歌詞的錯誤,茶妹用手輕輕地碰碰他,小聲地提醒他……

藍天、白雲、流水、茶香,還有這清脆的歌聲,溫馨的畫面讓人沉醉。

假如每個老師都如郭雲天這般,又何必師生難以相處,又怎會擔心學生們不會成材?

  • 有錢人家的孫子,什麼都比較會

古阿明和茶妹與郭雲天相處的時光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前面讓人感到多麼溫馨,後面就讓人感到多麼難過。影片的轉折點就是誰能代表學校參加繪畫比賽。

除了郭雲天,學校所有的老師都推薦林志鴻。為什麼,因為他乖巧,更重要的是他是鄉長的兒子,而鄉長為學校捐了不少錢。

所以,林志鴻是學校的天之驕子,他的一次傷心都會驚動學校所有老師。連心儀郭雲天的女老師也私下裡勸其不要那麼直接地指出林志鴻繪畫的不足,要多寵他、愛他、不要責罵他。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也因此林志鴻參加繪畫比賽是眾望所歸。

但郭雲天卻認為他並沒有繪畫天賦,至少現在如此,他的畫作沒有靈性,不過是如相機那般將物體複製下來,所以他推薦古阿明。

儘管郭雲天是美術老師,是繪畫培訓班的領導者,但他依然沒有絕對的決定權,所有的老師都決定推薦林志鴻,在所謂的民主投票中,古阿明只得了兩票,另一票是心儀郭雲天的女老師,而就因為這一票她還要等著被學校調查。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報告老師,我媽媽畫好了,我只記得她摸我的樣子,本來可以畫得更好看……我沒有被選上,是不是……沒關係,去年也是這樣子。”

“老師,有錢的小孩子什麼都比較會!”

古阿明失落的離開,郭雲天也失落地離開,他走了,拿著古阿明的《茶蟲》離開了水城鄉。

很多時候便是如此,金錢利益蠶食了公平,所謂的公平也只是相對,是人們期望的願景。影片中學校的老師們公平嗎,虛偽的他們還不如林志鴻真實,也幸運的是這群天真的孩子們並未被他們所感染。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教室外林志鴻看見古阿明坐在石階上畫畫。

阿明抬頭問他:“你還有沒有泡泡糖啊?”

林志鴻搖搖頭,把正在嚼的泡泡糖吐出來遞給阿明,“這個給你!”

阿明立刻歡快地把泡泡糖放進嘴巴里。

志鴻說:“老師們都在開會了,你一定會入選!”他終究對阿明服氣說:“你真的畫得比我好!”

“可是你功課比我好啊。”

志鴻想了想,又非常直率認真地說,“一個班都不能有兩個代表!”

看著努力吹出大泡泡的古阿明,兩個小孩子卻相視著咯咯笑了。

  • 活在觀眾心裡的美好結局

郭老師走了,他離開了水城鄉,帶著古阿明的《茶蟲》走了,帶著對阿明的歉意走了,帶著阿明的希望走了……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不要問老師為什麼,好不好?”古阿明望著他,似乎懂了,卻又似乎什麼都沒懂,他哀傷地望著老師遠去的背影哭著喊道:“老師,你不要走……”

但郭老師沒有回頭,他無奈,他不敢面對阿明。

“我以後再也不要畫畫了。”古阿明撕掉貼滿牆的圖畫,畫筆灑落一地,茶妹幫他撿起……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他再也沒了從前的笑容,以前天真無邪的古阿明消失了,他每天拿著畫筆遙望天際、遙望村口,等待著老師的歸來,有一天他終於倒了下去……

父親四處借錢,求助鄉長,卻因為選舉那天他忙於茶田而忘了投他一票被拒絕。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終於,古阿明走了,或許天堂裡他遇上了朝思暮想的媽媽。

另一邊,林志鴻的圖畫拿了二等獎,成為鄉里的天才,所有老師都對自己當時的決定很滿意。

直到有一天,郭雲天再次回到水城鄉,告訴大家古阿明的《茶蟲》得了世界一等獎。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茶蟲吃掉茶樹,吃掉書本,吃掉蠟筆,在它面前人變得渺小而無助,它讓阿明沒飯吃,沒書念,也沒有畫畫的機會,所以他畫出了它的猙獰和恐怖,這就是他心裡畏懼的茶蟲……

得到這個消息,全鄉轟動,並因此舉辦慶祝典禮,慶祝鄉里出來了一個天才!

學校的表彰大會上,茶妹代表父親發言。

“我爸爸不會說國語,他要我跟大家說,為了一個死去的小孩子,讓大家站在這裡曬太陽,真不好意思,謝謝大家。我弟弟古阿明如果知道,也會很不好意思,也會很謝謝大家。”

“……我弟弟身體本來就不好,他很愛畫圖,他畫的每一張圖都很奇怪,可是我都覺得很漂亮。”

“今天,大家都說他是天才,在他還沒有得獎以前,只有郭雲天老師一個人說他是天才。”

“他很想畫一張圖,要一張大大的紙,和很多的蠟筆,他想畫給全世界的人看,可惜我們都看不到了。雖然風景還在,可是全世界的人都看不到他畫的圖了,永遠都別想看到了。”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再高的榮耀阿明也看不見了,茶妹將榮譽證書和阿明的圖畫在他墳前燒掉,每一張畫都串起一片回憶……

這樣的結局大抵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是編劇對可憐的主人公的憐憫,是為了彌補觀眾心中的一絲傷痛。

現實中那些虛偽、泥古不化的人又怎會憑藉一個獎項而改變對古阿明這樣的人的認知?

真正的藝術是有靈魂的,是超前的,藝術家總是不被當代人認可的,梵高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 後記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魯冰花》曾榮獲第2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最佳電影插曲等多項獎項,該片劇情的展開並沒有用隱晦的蒙太奇手法,而是對故事平鋪直述,雜糅著歡笑、悲虐與對現實的諷刺。

故事通過古阿明的短暫人生既歌頌了母愛(茶妹)的偉大,也讚揚瞭如郭雲天那樣的老師的正直無私,還批判了舊式教育存在的普遍現象:機械化式教育、應付式教育,攀附權貴,毫無師表可言。也正是出現這種教育上的弊端才會讓“好學生”更好,“壞學生”更壞!

《魯冰花》:天才往往被失敗的教育扼殺,請用公平目光看待每個人


學生偏科不要緊,老師偏愛才最可怕。多年過去,《魯冰花》依然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因為它的故事太貼進生活,因為有太多的“壞學生”都曾有過古阿明那樣的遭遇。

希望教育制度越來越完善,希望越來越多如古阿明那樣的“壞學生”能被善待和理解,只有那樣天才才不會被扼殺在搖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