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方面,怎麼把一個虛構的故事寫的十分真實?

閒話說動漫


關鍵詞:虛構 故事 真實

首先,故事(小說)都是虛構的,但是虛構當中肯定會夾雜、穿插著許多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歷,所以純虛構、純現實等等是不可能存在的,絕對不能過於強調。

其次,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情感性格、學識修養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所以就算你能把自己的生活徹徹底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展現在讀者面前,也會有人覺得你在瞎扯、你在胡說,因為他沒有經歷過你的人生。

最後,想把一個虛構的故事寫真實,能做的,不過是給自己聊以安慰,盡力為之,但求無愧於心的將文章寫細膩、環境寫真實、別太牽強、更別異想天開或者花枝招展。

說白了,踏踏實實、簡簡單單、仔仔細細寫出來的應該會讓人覺得“比較”真實,或者說接近現實吧。


寫小說的Allen


這個並不難。

首先要有代入感。

假設自己就是主角,以主角的視角去寫,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全都用第一視角展現,這樣讀者才會有代入感。然後,主角的形象不能太高偉正,得要有缺點,一個毫無瑕疵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其次要能自圓其說。

現在有很多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的故事,呵呵,人家霸道總裁又不是傻吊,憑什麼要喜歡那種要身材沒身材,要長相沒長相,要錢沒錢要背景沒背景,沒事還喜歡扇人耳光的土肥圓?這不是有病嗎?

還有,如果要寫職場小說,不要動不動就坐電梯遇到總裁,然後他就覺得你將來必成大器,哭著喊著要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你,這特麼的也是有病!

當然,現在有很多爽文的套路都這樣,一言不合就裝逼,一言不合就打臉,打完臉繼續裝逼……如此循環一萬次,一篇千萬字的鉅作就出來了。

扯遠了,自圓其說很重要,最起碼,要讓讀者看到以後,覺得這種事情在自己身邊確實會發生,這樣他們才會有感觸。

最後不能太文藝。

小說註定不能太文藝,文藝青年也不適合寫小說,哪怕是莫言跟賈平凹,他們的小說也都是用最樸素的句子甚至粗俗的句子來展開畫面。

所以,小說要接地氣,自己平時在生活中怎麼說話,小說裡頭就怎麼說話。

做到這三點,寫出來的故事應該就比較真實了。

我是僵小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三好青年,就喜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目前在頭條已經完本了百萬字的穿越小說《沒事就穿越》,十萬字的都市職場相親小說《紅娘愛上我》,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然後進入我的空間,點擊連載就能找到,謝謝哦。

油膩大叔鬍子哥


結合歷史上的人物進行創作,這一點可以向金庸、二月河、梁羽生等前輩學習,比如金庸先生,他的《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飛狐外傳》、《書劍恩仇錄》、《越女劍》、《倚天屠龍記》等作品中有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大理段家,全真教王重陽、蕭峰、朱元璋、徐達、張三丰等真實歷史人物,把真實的歷史人物和文學創作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內容豐富,人物有血有肉,從而創作出經典的武俠名著。



又比如二月河先生,他的帝王系列,裡面的人物除了個別是虛構的以外,其餘都是有名有姓可查的人物,如張廷玉、鄂爾泰、張廣泗、鰲拜、索額圖、吳三桂、王輔臣、李衛、田文鏡等歷史人物,包括太監何柱兒都是真有此人的,而故事情節上,二月河先生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文獻,在情節上進行了創作和推理,使故事更趨於真實性,從而一開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



此外,還可以多看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如《薛剛反唐》、《楊家將》、《說岳全傳》、《三國演義》等等,這些小說也是結合歷史人物和民間傳說,經作者進行藝術加工和糅合,創作出人們喜愛的文學作品。



一部優秀的小說,是需要作者豐富的知識和藝術創意的,更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筆耕不輟,用心創作,這樣才能寫出讓大家喜歡的作品。


月影人文攝影


文章都是編出來的!

除新聞、報告文學、歷史史記等體裁外,其它的詩歌、小說、電影、戲曲等等都是編造出來的。文學是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

編造的故事首先要深刻觀察事物,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在作者思想上得到昇華,以其藝術魅力,靈魂震動,給讀者展示一個新的思想,新的看法,從而形成文章的主題宗旨,以情動人,以文化人。



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情節文學。 最早作為口頭文學的一種,在民間口口相傳。作者通過出去採風,收集民間的故事素材,然後精心加工,“去租取精,去偽存真。”一篇故事就出來了。

在構成故事的諸多要素中,情節最為重要,關鍵是情節要緊扣讀者的心理,生動有趣味。情節是記敘性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關鍵,文章主題、線索、情節是文章主要構架。情節是具體的事件。情節表現人物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事物、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具體事件構成。



情節的基本架構形式為:序幕——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過程要搖擺變幻:千折百迴,曲折起伏,多姿多彩。出乎意料卻在情理之中。要有伏筆,賣關子,牽住讀者的心,取得讀者的同情與共鳴。伏筆在文章中的某一段落看似無用,卻在之後的內容中起到重要作用。這就叫“無用之用,無為而為。”

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蒲松齡先生為了寫《聊齋志異》,每臨清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種菸草)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茶葉)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加工整理潤色)之。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故筆法趨絕。王茹安亭聞其名,特訪之,避不見,三訪皆然。先生嘗曰:“此人雖風雅,終有貴家氣,田夫不慣作緣也。”



蒲松齡先生每天在大道上打地攤這麼一坐,看見路人過來有時倒茶,又是敬菸的,十分認真地聽別人講故事,這是聰明人的想法,愚人的做法。 蒲松齡不管聽到什麼人說,聽到什麼稀奇的事,他都收集來寫小說,這是肯定的。他還有一個取材途徑,就是到古人的書裡邊找故事素材,然後加工。聊齋先生十分謙虛學習請教,20多年刻苦,終於成功。他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詩讚曰:

人人都有貪嗔痴,入骨三分諷喻直。  怪力亂神蒲子語,今猶驚悚夜讀時。



另外,故事和小說在寫法上一個重要的區別是:小說往往要把情節線索隱藏起來寫,更多地刻畫人物形象、心理活動,更注重側面描寫,而故事一定要把情節突現出來,所有的人物和細節都要圍繞著核心的情節線索來寫,人物之間的矛盾也要圍繞推動情節發展來展開。



比如,《三國演義》小說有許多故事,如《三雄戰呂布》、《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蔣幹盜書》等等。我們解析其中的《桃園三結義》一章的情節故事,傳為佳話。

是這樣的: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漢皇室後代劉備見太守劉焉張榜招募義兵,決定匡扶社稷。劉備看榜時遇見張飛,飲酒間又與關羽相會,三人共論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桃園焚香祭拜天地,義結金蘭,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劉備為兄,關羽第二,張飛為弟。

三兄弟的身世背景、性格以及思想是這樣的:劉備會籠絡豪傑,深得人心,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識人善用,君臣融洽,堅忍不拔,終成大事,寬以待人,心胸廣闊。劉備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仁的化身。



關羽,為人忠義,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義的化身。他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他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於一身。

張飛,勇敢而魯莽,性格缺點是脾氣暴躁,“不恤小人”“暴而無恩”。勇武過人,粗中有細,重情義。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惜英雄重英雄,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



但三個人各有個性,都有著“忠義仁厚英勇”的相似性格,也各有優缺點,都有出世做事的願望,有共同創業打天下的志向,有天下大亂之時,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的歷史背景和線索。所謂“志同而道合”,符合人性的規律,因此,就有結拜為兄弟的前提條件。“桃園三結義”才成為可能與實現。

故事情節一定要曲折離奇,一波三折,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情節的發生,事件發展要自然合理,有鋪墊,出於意料而又合乎情理。 使得虛構的故事符合自然社會的規律,合乎邏輯思維,合乎大眾生活,這就是文學藝術作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規律。



如果不能達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故事往往會顯得平淡,就會讓人感覺情節生硬,為了作戲而作戲。情節要圍繞一個統一的線索發展,有始有終,當然留有懸念更好。

我們看看《桃園三結義》的事件線索: 當時,益州的最高長官劉焉出榜招募義兵,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看了《招募義兵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劉備一問此人是張德翼,張飛是也!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



次日,張飛將二人引於屋後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事實上,劉關張三人沒有桃園三結義在正史沒有記述,《三國志》、《資治通鑑》從未提及此事,可見這是羅貫中先生虛構的故事,虛構的故事讓人看來卻十分的真實,是因為編的故事合情合理,情節引人入勝。合乎三國時期歷史背景,符合當時的文化氛圍和意境,符合《三國演義》的思想宗旨。桃園三結義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好了一大鋪墊。這也是來源於作者的藝術觀察和藝術思考。情節為主題而服務的目的達成,又昇華了主題。



所以,虛構就是創造,是創新,是頭腦風暴,也是入情入理地充分想象。


大漠雄鷹51775718998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一個完整的故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四要素。

一個影視故事就是把主人公和事件,緊密的在一個場景或幾個場景中進行行動的過程。對於故事而言,換一個場景,多一個人物,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力。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把人物,要做事情的目的要明確。在什麼地方的具體環境描述清楚。主要要表達的是,有性格的人,做自己,急需完成的事情。

1、寫作的故事中,要看的是做事情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沒有人物和事件,光有環境,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在寫故事的時候我們看就要考慮人物如何做事,如何說話和誰說。因此,要想把一個虛構的故事寫的十分真實,就要設計好這四個要素,並處理好四個要素之間的邏輯關係。

2、故事寫作中,言辭的可信性是最重要的,不能違背觀眾的認知,這是最基本的,違反了認知,你寫的越詳細,觀眾越反感,就越感覺到虛假。


3、做好自身的邏輯關係,故事的前因後果。人物的行為都要有動機,這些動機的背後隱含著這個人的性格、愛好、立場、理想等。這些如果前後不一致,讀者就會覺得不真實。寫作時,就要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去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邏輯,然後再根據它去判斷一件事情的合理性。

4、寫好細節描寫,細節的描寫會給人以設身處地的感受,就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強大的想象力與邏輯推理能力。大量運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給觀眾以熟悉感的細節。比如寫青島的故事,就離不開大海。寫海南,就免不了描寫椰子樹。

5、寫作要投入感情。真摯的感情比出眾的技巧、華麗的辭藻更為重要。你要是想感動別人,先得讓自己痛哭流涕。你若是想讓人覺得這個故事是真的,就得真的創造出這麼一個人並且堅信他的存在,就如同你周圍朋友同事一般有著真實的情感。虛構的故事,表達的是真實的情感,那樣虛構的故事裡,才能看到更真實的我們。


趴牆頭陪你看大戲


我沒創作過,瞎說幾句。毛主席講,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別人的作品再好,也是流而不是源,只能學習和借鑑。如果深入生活,各種各樣性格的,不同語言的,不問外部形象的人物會印入你腦海裡,也不知什麼時候靈感一動,又從你腦海中跳出來,也許是各種社會層次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格,但它是經過你加的,也可能是山西的頭,河北的身子,陝西的腿,四川的胳臂和手等等。越深入生活,越吃透人物性格,社會生活,創作出的作品越不同凡響,越能打動人,引起社會和人們的共嗚,甚而至於成為經典,久讀不衰,如同老舍的《駱駝祥子》等,反映一個時代斷面。還有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們祖國》中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它既抽象,又具體,它是哪裡?哪條河,長江還是黃河?都不是!是作者創作出來的,但令人信服,使人愛唱,愛聽,百聽不厭,百唱不厭,喚起歌者聽者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激情,鼓舞人們去保衛她,甚至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去同一切敢來犯之敵作殊死戰鬥……

別人嚼過的饃無味,千策一律的,脫離現實的等等作品肯定是曇花一現,而真正的好作品又非得十年八年才能創作出來,誰還去下那麼多功夫呢?(趕不上賺錢的需要,或趕不上電視臺,報社,雜誌社連載的催要)

瞎說幾句,


王懷成退休教師身份證


什麼是真實?真實分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

任何得到社會認可的作品,都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不管它是否浪漫、現實、童話、神話……

一部作品,如果只是生活真實,絕對是刻板的,一點都不完美,讀者也索然無味。

如果你把一個虛構的故事寫得讓張三看了臉紅,李四讀了心跳,王五想了耳熱,官宧、商賈、市井小民都手不釋卷,恭喜你!你成功了!


天涯坐看


在寫作方面,怎麼把一個虛構的故事寫的十分真實?

不論是文學創作還是影視、藝術創作,能夠打動人的作品通常都能引起人的“共情感”,而“共情感”產生的前提,就是這個作品得“真”,換言之就是你自己得先相信,別人才會產生共鳴。

  • 虛構的故事也是基於真實碎片的組成

我認為演員在塑造人物角色的時候,與寫作上有一個共通處——真聽、真看、真感受。這三個真概括了創作一部好作品所需的基礎碎片。

很多人以為虛構故事甚至魔幻主義的故事,可以完全脫離現實生活,能夠完全超越人性而存在,因而促成了很多差強人意甚至驢唇不對馬嘴的作品出現,寫得人全憑想象力支撐,看得人感覺很假而無心繼續。當看到一個優秀的文學或者說文字作品時,都會情不自禁地被故事本身吸引。

這就是因為創作者在寫的過程中,架空人物、情節、環境等多重元素,人物性格、情節起伏、環境背景之間的關係相互衝突,一個怯懦的人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主動見義勇為的,情節在發展到高潮點之前是需要鋪墊的,環境背景可以作為人物或事件產生的隱性交代,這些碎片正是一部優秀的、具有真實感受的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 如何產生“真”的碎片

觀察——結合你作品呈現的需求,發現、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留心身邊發生的小事,或者去圖書館查閱歷史資料,記錄下這些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當你創作時候就可以拿出來加以使用。

如果你是寫科幻、魔幻題材的作品,可以脫離一些現實的背景,從人物性格、內心變化、語言特點等具有個人色彩的角度著手,依舊從觀察身邊人物,路人、熟人、甚至自己著手,這樣寫出的人物就不會讓人覺得“失真”,反而會覺得生動,好像我見過這樣的人,甚至他就是我,就此產生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共情。

篩選——根據作品大綱及寫作所需,把觀察到的素材(包括人物、事件、感受)進行篩選,找出匹配的內容,然後融入寫作當中,塑造一個豐滿的人物、一個完整有趣的故事。

雜糅——很多時候一個人不會只有一種性格,尤其在人物或情境創作的時候,為了讓人物和事件展現的更豐滿、立體,可以將兩到三個素材進行融合,前提是融合的內容與最終呈現的效果之間不要自相矛盾。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嫻娛有話說


這也是我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因為我現在也在試著寫長篇小說。根據我看了這麼多年的文學故事來看,虛構的文學故事其實也是真實的,不過它是一種情感上的真實。什麼意思呢?就是在作者的心目中,在情感的表達上,這個故事就是真實的,雖然故事的大框架是虛構的,但是它的本質內核還是真實的,只是有些話不方便直接說出來,用一種比喻的方式來表達。


比如金庸的《笑傲江湖》,它的創作背景就是文化大革命。金庸先生之所以寫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想表達他對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別忘記了,金庸一邊創作武俠小說,一邊還多年一直寫著社論呢,就是社會政治評論。金庸最初的夢想就是進入國家外交部,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迫於當時的政治高壓,直接寫社評,不方便把全部心中的想法都表達出來。於是他就通過武俠小說的這種方式,來影射自己對當前社會形勢的判斷。不過因為故事實在太精彩,後來的讀者反而把故事的源頭給忽略了。

縱觀金庸一生的武俠小說創作,在我看來就是金庸本人的心靈自傳。你看他年輕的時候寫《神鵰俠侶》,創造了楊過這樣一個情聖的角色,表達對愛情的忠貞。後來他年齡大了,寫《鹿鼎記》,創造了韋小寶這樣一個花心大蘿蔔的形象,只要用一些手段,多少個女人都可以搞定。你不覺得這就是一個男人隨著年齡變化,對女人的心路歷程的真實記錄嗎?

所以,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情感是真實的。我們一定要學會讀書,看到書中的故事和真實生活的關係。如果一個虛構的故事,和真實生活沒有關係,我相信他也很難引起人們心中的共鳴。



明白了這些,我們再說:如何把一個虛構的故事寫得十分真實,無論誰看,都能被吸引。在我看來,需要做得三點:

1.細節豐滿。

虛構的故事,是用想象力締造的一個王國。可是組成這個虛構王國的一磚一瓦還都是真實、具體,可以感知的。比如金庸在武俠小說中塑造了很多經典地名,桃花島、冰火島、終南山古墓。雖然這些地方都是假的,但是通過他的合理想象,細節描述,這些地方都變得真實、具體,可以感知。這些地名也都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聖地。

2.推演合理。

故事需要用細節構造真實,用人物推進情節,但是情節的推進、演繹,必須合理,也就是常識的合理運用。比如那些網絡小說的無腦意淫情節,一個屌絲逆襲,可以統治三界,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但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就很少有這種情節。一個人就是武功修煉得再厲害,成了多大能量的高手,他還是隻能在一個小圈子裡稱王稱霸,不可能統治世界。這就是常識,這就是推演合理。

虛構的故事創造了一個夢幻的王國,可是要把這個王國描述得真實可信,必須是推演合理的,不能違背常識。我們可以把這個王國描述得很夢幻,可是不能完全沒有一點真實性,完全不符合常識,不然也不會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

3.情感真實。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不管我們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還是講述一段獨特的故事情節,這裡面傾注的感情,一定是真實的。

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塑造了那麼多經典的人物形象,至情至性的情聖楊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虛偽的嶽不群,毒辣的滅絕師太,這些雖然是虛構的人物形象,可是很多人讀完了之後,好像能在真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人物標籤,給人的感覺很真實。

講一個故事,最終能給讀者帶來衝擊的,一定是裡面的真情實感。故事內容只是形式,最終形成衝擊力的一定是作者的真情實感。你沒有聽說嗎?之前金庸先生寫武俠小說的時候,經常都是一個人邊寫邊哭。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當我們不能直接說出來的時候,只能用比較隱晦的方式曲折的表達出來,我想這就是藝術創造的初衷。我們用一種比喻、象徵的方式去創造一個虛幻的世界,但是它背後的內核一定是作者在真實世界裡的真實感情。我們活在一個世界上,我們住在不同的身體裡,但是我們的心靈是相通的,這就是文藝創作的基礎。


作家楊文華


故事故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我覺得要想故事寫的真實,首先要有豐富的經歷,閱歷,情感。

生活中日積月累的感悟,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和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精神。

寫一個故事,想讓它感覺真實,故事創作裡一定要有自己結合生活的真實感受,和相符合的時代背景。環境氛圍都要有模有樣大差不差,這些都要提前做準備,要麼實地考察,要麼找到了解實情的人做詢問採訪,總之寫故事以前要把構思,背景,情節和突出的主題都擬定好,既合情合理,也要合乎當地風土人情。

如果什麼都沒有全屏想象,故事還能寫的特別真實,那麼這種人一是天才,二是天賦。

寫故事和幹工作是一樣的,要不斷學習,精心準備,用心,細緻。

當你的胸中湧出滔滔不絕的內容來,你就可以奮筆疾書了,但是想要大家覺得真實,一定要結合生活中的,結合自己的,你的,他的,大家的,真實感受。

自己的感受好理解,大家的感受怎麼寫呢,說白了就是學會換位思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