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了,日常教育中家長往往都忽略了這點

大家好,我是空媽。

近來喵喵媽媽發現兩歲的女兒喵喵,在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會時常表現出對其他孩子的‘過度友善’,有時候甚至是小朋友表現出‘討厭’或者‘推搡’喵喵的時候,她還是小心翼翼地想要‘靠近’小朋友。

尤其是很多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些大一點的孩子都會自然而然地成為‘領袖’,對小一點的孩子發號施令,有些小朋友覺得指令太過的時候,就不會願意服從或者跟隨,但是喵喵不一樣,不管大孩子們說什麼,她似乎都‘照單全收’,絕對不會說個‘不’字,但即便是這樣,孩子們似乎也不會太過‘重視’喵喵。

委屈的喵喵只好含著眼淚,跟媽媽‘哭訴’,但是就算媽媽鼓勵或者建議喵喵可以自由選擇朋友,不必事事都要‘服從’,喵喵下次還是會繼續用‘討好’小朋友的方式,來跟他們一起玩耍。


感覺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了,日常教育中家長往往都忽略了這點


喵喵的媽媽很費解,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呢?

其實我們人的性格分為很多種,喵喵的這種性格特點,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等喵喵長大之後,就會變成人們口中常說的那種‘軟柿子’,任誰都可以肆意欺負,這種孩子也是眾多校園凌虐事件的受害一方。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避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這種‘討好型’人格呢?

其實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影響最大的就是來自於家庭,或者說是父母日常對待孩子的態度。

很多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家裡面都會有一位非常‘強勢’的家長,或者說是‘控制慾’特別強烈的家長,嚴重的家庭裡面甚至是父母雙方都是這樣的。

控制型的家長,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對孩子的態度‘說一不二’,完全不會考慮照顧到孩子的情緒,比如今天覺得孩子這一頓沒有吃飽,就非要強迫寶寶一定要吃完,覺得孩子這樣玩耍是不對的,就一定要將其‘糾正’過來。


感覺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了,日常教育中家長往往都忽略了這點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慢慢就會變得不由自主地喜歡‘討好’他人,更準確一點說,就是很會看他人的‘臉色’生活,只要感覺媽媽或者爸爸要發脾氣了,馬上就會妥協,放棄自己的想法,轉而把重心放在了‘哄爸爸媽媽開心’這個事情上。

Ta們會以‘討好’父母開始,從而開始逐步建立社交之後,就按部就班地討好周圍的所有人,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是‘被需要的’,否則的話,父母或者其他人就會不愛ta,甚至拋棄ta。

所以各位有存在類似情況的家長,如果你想要糾正孩子這種性格的偏差,首先要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千萬不要隨便就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要求孩子做著做那,不然久而久之,孩子真的會變成一個只會‘討好’別人的‘可憐蟲’,一生都會在別人的控制下過活。


感覺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了,日常教育中家長往往都忽略了這點


這是非常可悲的一種命運,而這一切本身其實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家長願意首先做出調整。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