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是家長的責任嗎?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

農民一帆風順


針對你的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全是,但要負大部分責任。

1、孩子的模仿:孩子在幼時擅長模仿,教育蘊藏在父母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中。前一段時間朋友圈流傳著一張照片,分別是兩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乘坐地鐵,左邊的媽媽和孩子安安靜靜的各自看著書,而右邊的媽媽在玩手機,孩子也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

2、爸爸的力量:幼時爸爸陪伴孩子成長,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堅定和抵制誘惑的優良品質。

3、環境的重要性:環境至關重要但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因素。環境除了家庭的小環境之外還有外界的大環境。就像愛看書的媽媽培養出愛看書的孩子,進了圖書館大家會自覺的安靜一樣。

雖然孩子沉迷遊戲並不全是家長的原因,但作為家長我們還是要竭盡所能的為他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卡花都


為人父母者,孩子有任何問題,父母都脫不了干係。

生兒不養,養兒不教,都是不合格的父母。

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家長應該第一時間找到原因,和孩子溝通,溝通不了,那就是方法的問題了。

每個孩子都會在青春期沉迷於一些外界的事物,如果從小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教育,那孩子是承受不了外界的各種誘惑的。

不妨試試以下3種方法:

1.孩子沉迷於網絡,首先要和孩子好好溝通。摸清楚孩子是真的喜歡,還是純粹打發時間,如果真的喜歡,就需要往這個方向引導,現在電競已經被國家列為正規行業,很多孩子有這方面的潛力,是不能一杆子打死的,所以你得和孩子深度溝通,找準孩子的原動力。

如果是純粹覺得好玩兒,那就得恩威並施,你可以玩兒,但是有前提條件,學習成績達到怎樣的程度,可以玩,頻率怎麼樣,提前定好一個規劃,一步步引導孩子正確合理地去玩,勞逸結合就是這個道理。

2.告訴孩子,大千世界,好玩的東西多了去了,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除了網絡遊戲,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去遊樂場玩玩,增進親子關係,還能娛樂身心,回來後更好地投入學習。

一年抽出時間,陪孩子出去旅行,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見多識廣後,也許還能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逐漸培養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

3.偶爾帶著孩子一起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下鄉體驗農村生活,讓孩子體驗辛苦勞作,體會爸爸媽媽工作的不易。

再比如帶著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讓孩子知道社會上還有很多不幸的人,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轉變孩子的思想意識。

孩子天性愛玩,只有正確地去引導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萌新奶爸V時光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 ,孩子沉迷於遊戲多少與家長有責任。

首先,家長要多多的陪孩子玩,而不是看著孩子,自己在一邊同人聊天,讓孩子倍感孤獨。

其次,孩子要手機玩遊戲,大人不要一味拒絕,可以規定時間,在20分鐘內玩完,培養孩子時間概念。

最後,讓孩子自己做讀書計劃,將他的興趣吸引到學習上來。





蔣亞毅


我的孩子現在一個三歲半,一個六歲,都還算小,我平時不怎麼讓他們碰手機電腦

問題:學生沉迷網絡遊戲,是家長的責任嗎?

答:這是肯定的,我個人認為,學生沉迷網絡遊戲,85%的是家長的責任。原因很簡單,家長是學生的第一監護人。

問題: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

答: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監護人,除了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安全健康,更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知道什麼是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以及對未來人生很長一段時間的影響,網絡遊戲現在很普遍,學生佔很大的比例,稍微懂點電腦皮毛的人都會玩,大多數人都是無師自通,家長該告訴學生,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適當玩一下網絡遊戲也是允許的,但也只能是在作為緩解學習壓力的前提下,不能把網絡遊戲當成是吃飯睡覺,當成必不可少,當成沒有網絡遊戲就沒有人生價值,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再次強調從各種層面,各種生活案例中讓學生知道,除了網絡遊戲,生活中還有很多其它有趣,更有意義的事情,家長也可以在放假期間帶孩子,社會實踐,做到真正的身體力行,並用心感受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歡迎一起討論,為了孩子,解決根本問題是父母的心願


樂貝家的生活日記


《沉迷遊戲---易上癮---自制力弱的表現》

父親角色缺失綜合症。

通常沉迷遊戲都是男孩子。比如父親忙於工作,陪同時間少,交流互動缺失,於是便有了時間玩遊戲,而遊戲及時反饋的特點互動性特別好,且帶給孩子成就感-----上癮就發生了!

解決辦法: 讓孩子心裡有父親角色!

  • 增加父親陪伴時間----結構性減少遊戲時間。徒步,跑步,籃球,足球等等男人的遊戲都是選擇。5歲以上男孩長期缺乏父親陪伴,和母親陪伴時間過久容易娘娘腔!
  • 總之孩子心裡得有一位參照雄性,父親不在的情況下,舅舅,叔叔代替陪同,讓孩子心裡有“父親”角色,遇到問題會想到“父親”怎麼處理,從而他從不會孤單自然解除上癮模式!

翻書踢球笨小象


雙方都有責任,80%在於我們作為家長的自控意識、監管和引導不夠給力!孩子每天放學回來第一眼看到的是你坐在沙發上或者床上玩著手機,開著直播,聊著天…想象一下,孩子心裡會怎麼想呢?這樣的家長又怎麼可以引導孩子學習上進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呢?我們一定要深思審視一下自己的作為,孩子的效仿能力很強的……且行且珍惜吧!孩子是自己的,怎麼教育還需要自己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很重要!


緣奈如何


都說一個好父親頂200個好老師,可見好父親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現在網絡時代,從大到小,從老到少,從家到外,離不開網。家教嚴的,孩子少上些網,網已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的遊戲,有的掙錢,有的學習。但也有不少90後陷入網貸,套路貸,坑了千家萬戶,更有甚者跳樓,自殺……成年人如此,何況世界觀尚未成熟的孩子呢?所以說,家長在孩子面前儘量不看手機。如果孩子玩手機,家長堅決制止。孩子沒有控制能力,一旦陷進去,後果說有多嚴重就有多嚴重。就因為網賭,少年親手殺父親,親手殺姑姑……

學校是一片淨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絕對不允許學生出校門上網吧,學校三令五申,學生不許帶手機!

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綠色,無

汙染的健康,舒適的學習環境,請家長以身作責,言必行,行必果!


小鳳9385


現在的孩子哪個不沉迷遊戲,哪個沒有這毛病那毛病的,你問到底是誰的責任?我無法回答你,因為不管是誰的責任,就是落實了誰的責任又能怎樣,有什麼用處?真正的心思還是應該在孩子身上,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改變孩子才是重中之重。追求責任沒有意義,其實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每個家長都面臨的難題,至今也看不出哪個家長的方法就百分百對。我感覺有一點無論孩子有什麼壞習慣,最好的改變方法就是長陪孩子,瞭解孩子,才能徹底改變孩子,因為孩子年齡小,自律性差,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弱。如果一味的大罵更不可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陪孩子,多溝通,多瞭解,跟孩子做無話不說的好友。


偉中的一生


我是80後,很懷念當時自己上學的經歷,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只能呵呵了,說一代不如一代不好聽,自認為是家長把老師慣壞了,國家教育沒有問題,是我們把現在的孩子寵壞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現在是要改變了


春哥53834704


對於手機這個工具,家長要引導好,使其成為輔助孩子學習進步的工具。要積極與孩子約定使用規則,並嚴格執行,重點是父母自己不沉迷於虛擬遊戲之中

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第一責任人是父母。作為父母,如果您熱愛網絡遊戲,那麼孩子一定會有樣學樣。孩子的手機基本都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手機可以作為學習之餘的獎品,但孩子使用手機一定需要有度、有量。我們家孩子現在幼兒園大班,對於孩子玩手機與孩子約定,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表揚一次可玩手機10分鐘,遵守交通規則、文明有禮貌可玩手機10分鐘......一天能玩手機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孩子看學習視頻和老師視頻課程除外】。額外孩子可以掙玩手機的時間,就是把當天學校發生的事情複述一遍可獲得5分鐘玩手機機會、快速自覺完成作業【1小時內完成】可玩手機5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