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偏關縣致富能手賈秀平(不僅自己致富,帶動周邊也致富)


巾幗不讓鬚眉——偏關縣致富能手賈秀平(不僅自己致富,帶動周邊也致富)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今年48歲的賈秀平,就是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成長為農民致富帶頭人,一路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身為女性的她性格中少了一點柔弱,多了一分剛毅。

她常年在外穿梭奔波,風裡來雨裡去難得有閒暇。但她只要有空,就回家幫助父母親和婆婆做飯。陪同老人聊天拉家常,讓老人解除孤寂。只要她在家,就不讓婆婆吃重樣的飯。

生意場上的煩惱她從不帶到家裡,夫妻間一些瑣事也從不在父母親和婆婆面前爭嘴,讓父母親和婆婆安心。經常囑咐丈夫、兒 子、要關心照顧好老人。

她經常陪同父母親和婆婆檢查身體,有病時細心照料,母親已是70歲的老人了,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嚴重疾病,父親已經73歲,患有哮喘、高血壓等疾病,婆婆已經83歲,彎腰駝背,行動不便,每次老人生病都親自陪護,端茶倒水,送湯送飯。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營造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

在她的帶動下兄弟姐妹12人一起孝敬老人,在兄妹間形成了爭相盡孝的良好家風 。每年春節後,兩家兄弟姐妹連同下一代將近100號人歡聚一堂,春節與元宵節之間,天天就像唱戲一樣,紅紅火火,整個家族,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賈秀平只讀過兩年小學,文化底子薄,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她記性好,腦子活,肚量大,有股從不服輸的傲氣和執著,不想過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她先後開過小賣部,搞過運輸,搞運輸因出了車禍賠得傾家蕩產。但她沒有氣餒,不服氣,又開始販羊、販豬、養羊,折騰來折騰去,終於有所收穫。正是她這種不甘平淡,跌倒爬起來再幹的精神成為了她成功的基石。她在最困難的時候依然執著,在最無助的時候依然堅強。回首經歷的風風雨雨,以往的奮鬥和拼搏都成為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最珍貴的片段。

2003年,她回村種地,看到老百姓的土豆賣不出去,就想幫助村民把土豆推銷出去,於是先把自己的土豆拉到忻州出售,效果還不錯。然後就回村大量收購,再銷售到忻州師院附中、希望學校、創奇學校、北方中學、原平工校、原平職業學校等地方的食堂,這樣既幫助老百姓解決了土豆滯銷的問題,又讓自己小有收穫。一干就是十來年。但隨著市場變化,有的年份銷路不好,因存儲條件有限,不是發綠了就是凍壞了,收得越多,賠得越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於是2012年她貸款30多萬元,修建了土豆窖、糧庫,土豆窖建成後,每年大量收購土豆,遠銷太原、晉城、臨汾、河南平頂山等地區,由於她誠信經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生意越做越火。通過幾年的努力,家裡購置了農用車、拖拉機、三輪車、播種機、收割機等全套農機具。

但2014年秋天,她收購穀子,一開始穀子天天漲價,她在每斤2.95元的高價位收購了20多萬斤穀子,結果還沒等她出手,市場行情發生變化,價格掉頭急轉直下,天天降價,不到十天時間,價格就掉到了每斤2元以下,由於資金連斷裂,只好忍痛賣出,當年年底結算,除了把幾年的積蓄搭進去,還欠下30多萬元的債,天天有上門催債的。“失敗以後我死的心都有,可是生活不允許,我上有年萬的父母,下有兒女家庭的重擔等著我,我和我老公說咱倆一定的咬緊牙關渡過難關,我們不放棄就有希望,要是放棄了那我們就真的完了 。 ”賈秀平說。

2015年,她成立了偏關縣樓溝鄉玉柱農牧專業合作社,吸納村民20戶,其中16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帶領合作社成員在偏關縣窯頭鄉大石窪村承包了300多畝土地,種植穀子、土豆、玉米等,合作社社員當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後因國家政策變化,退耕還林,被迫放棄承包的土地。2017年經朋友介紹輾轉來到靜樂承包土地1000畝,種植穀子、玉米等作物,一直到現在。解決了當地3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其中有十三名姐妹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又成立了靜樂縣賈秀平農牧專業合作社,吸納5戶未脫貧的農民為社員,承包土地2000畝,準備大幹一番。每當提起賈秀平這個人時,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

賈秀平積極要求上進,2015年光榮加入共產黨2016年賈秀平被村民推舉為婦聯主任。她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2018年通過多方努力,又在村裡建起了黨員活動室。秉承帶頭致富、共同富裕的理念,在自己的合作社不斷壯大的同時,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在創新創業中履職盡責,熱心為民服務,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一山爬過一山攔,踏平坎坷路更寬。在未來的路上,賈秀平會繼續努力,無私奉獻,書寫自己精彩人生。(本報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