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觀音汪令霞:創業扶貧助殘 巾幗不讓鬚眉

今年48歲的汪令霞,在觀音鎮黃土梁村是家喻戶曉,她成立的鄖西縣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們種植發展鐵掃帚,敲開了一扇致富之門。

鄖西觀音汪令霞:創業扶貧助殘 巾幗不讓鬚眉


上世紀90年代,汪令霞和愛人在外地打工,看到工地上用的掃帚,聯想到自己家鄉田間地頭到處都長的有這種原材料,於是就回到自己的地裡試種,種了兩年成功了。他在屋裡做,愛人出去推銷,賣到建築市場和學校,挺受歡迎的。

2009年,夫妻倆發起12戶農民聯合組建成立了鄖西縣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當年種植鐵掃帚50畝。2011年底,汪令霞多方奔走借錢籌資,還將唯一的住房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擴大種植基地、新建加工廠,走上了擴能量產發展之路。2014年,為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合作社與黃土梁村155戶貧困戶結成了脫貧攻堅幫扶對子,免費為農戶提供種子、農藥,並簽訂了保底價收購合同。2015年,佔地7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加工廠建成投產,當年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500畝,帶動1200多戶群眾種植鐵掃帚增收。2018年,鄖西縣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在全縣落實鐵掃帚“訂單”種植基地13600畝,年加工產值達到4000萬元,輻射帶動8200戶農戶種植鐵掃帚,吸納150多名留守婦女、老人和殘疾人在恆達掃帚加工廠就業增收,其中殘疾人33人,合作社當年分紅100餘萬元。

鄖西觀音汪令霞:創業扶貧助殘 巾幗不讓鬚眉


為優化產品結構,打造精品名牌,走三產融合發展之路。2017年,汪令霞親自遠赴內蒙古、西藏、北京等地,考察掃帚市場,學習工藝掃帚技藝,並迅速新建工藝掃帚加工扶貧車間,引進20臺(套)加工設備,組織本地10餘名留守婦女培訓技術,現已新開發工藝掃帚產品16種,年加工編織產品25000多把,產值達100萬元,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