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群眾當股東,農機巧作“扶貧牛”

資少、見效快、效益好,山西試點開展農機資產收益扶貧見成效

贫困群众当股东,农机巧作“扶贫牛”

新華社太原8月1日電(記者王飛航)資產收益扶貧是扶貧方式的創新。山西去年在全省44個貧困縣開展農機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工作,通過向農機合作社注入財政整合資金形成固定資產,量化為股,由深度貧困戶以股入社並獲得分紅,探索出一條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的農機資產收益扶貧新路子。

貧困群眾當“股東”

“鐵牛”扶貧走新路

蘇瑞生是嵐縣社科鄉下馬鋪村的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戶,去年6月底,他拿到了村裡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送來的第一筆500元股份分紅。“病在家中,還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紅,真沒想到。”蘇瑞生說。

像蘇瑞生這樣的貧困戶“股東”,下馬鋪村還有9戶,他們不是身患重病,就是身體重度殘疾,因為缺乏勞動能力,很難通過產業扶貧實現脫貧。如今,他們都是農機資產收益扶貧的扶持對象。

山西省農機局局長王進仁表示,農機資產收益扶貧的具體做法是農機部門通過向農機合作社注入資金,用於購置農機具等形成固定資產,並量化為股,採用村集體代持、貧困戶以股入社的方式,實現深度貧困戶與合作社利益聯動、按股分紅,從而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逐步實現穩定脫貧。

2017年,山西省累計投入5500多萬元,在44個貧困縣創建125個農機合作社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吸納和帶動5200餘戶貧困戶1.5萬名深度貧困人口,扶持購置了1300多臺(套)農機具。

經營效益越好的合作社,貧困戶拿到的“分紅”就越多。靜樂縣利源農機合作社是省級農機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共投入省級項目資金30萬元,吸納10戶貧困戶19名貧困人口。項目扶持合作社購置了2臺拖拉機、3臺深松機,去年共完成作業面積4300畝,實現收益4.3萬元,其中為貧困戶分紅2.58萬元,戶均達到2580元。

多途徑激發扶貧活力

政策傾斜確保收益

像靜樂縣利源農機合作社這樣採取股份合作方式扶貧的農機合作社,山西省共有90個。此外,各地還採用了集體經濟扶貧、主導產業關鍵環節合作扶貧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大膽試驗資產變股權的方式,多途徑激發農機資產收益扶貧活力。

偏關縣在20個貧困村投資建立農機資產收益扶貧互助服務社,按成本價為貧困戶開展農機作業服務,去年共為904戶貧困戶優惠作業費用77.8萬元。

為了保障深度貧困戶基本收益、增加試點合作社的作業收入,山西省農機部門在安排農機深松整地作業、綜合示範縣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以及農機推廣等項目時,採取了向農機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合作社全面傾斜等舉措,保障貧困戶基本收益、增加分紅。

為此,山西省農機局制定出臺《全省農機合作社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工作督導辦法》,建立半月工作動態報送制度,及時掌握全省農機資產收益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良好的政策氛圍激發了試點合作社實施資產收益扶貧的積極性。數據顯示,去年山西省125個農機資產收益扶貧合作社共完成作業面積23.5萬畝,實現可分配收益350多萬元,可為貧困戶戶均分紅近700元。

加大投入完善機制

今後覆蓋全部貧困縣

“去年,我們將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資金660萬元用於農機合作社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建設,同時撬動市縣兩級財政整合資金達4900多萬元,大大提高了試點資金的效能。”王進仁說,今年還要進一步爭取更多的整合資金用於農機合作社資產收益扶貧工作,讓更多深度貧困群眾從中獲益。

為了確保資產收益扶貧取得好效果,山西省制定了明確的“路線圖”:今年在貧困縣實施農機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全覆蓋”,到2019年後逐步實現貧困鄉鎮農機資產收益扶貧“一鄉一社一主體”。

“目前全省尚未建立試點的14個貧困縣今年每縣至少要建立一個試點,年底前實現58個貧困縣農機合作社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全覆蓋’,有條件的縣要率先實現‘一鄉一社一主體’的奮鬥目標,即每個鄉都有一個資產扶貧合作社或農機大戶、農機戶等形式的資產扶貧主體。”王進仁說。

為了使貧困戶的股權利益得到充分保護,山西省還確定了“三優先”原則,即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機合作社或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的農機資產,要以優先股的形式全部量化給貧困戶;財政涉農資金投入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成的農機資產,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可劃出一部分資產,設立貧困戶優先股;財政涉農資金投入到農機合作社或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的農機資產,經全體社員同意,可劃出一部分資產,設立貧困戶優先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