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傳家之寶已傳承了600多年, 子孫18元賣了, 如今價值40億

在其貌不揚的江蘇省揚州博物館裡,

藏有一件禁止出境的國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200平米的寬闊展廳,只陳設這一件文物,重重防護之下,觀者只可遠觀。

一般人可能會對這種極高的待遇出現在這隻普通的瓶子上感到不解,

只有具有一定文物知識的人知其所以然。

肩以下逐漸收斂,至近底部微微外撇。

通體施霽藍釉,雲龍與寶珠施青白釉。

主紋飾刻劃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並襯以像浮動的珊瑚枝一樣的四朵火焰形雲紋。

巨龍威武、雄壯、悍猛,騰空飛舞於萬里藍天之中,頗有叱吒風雲之勢,

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鎮窯的最高燒造水平。

這件梅瓶如今集萬眾矚目於一,

但當初發現它的過程卻坎坷離奇——這樣一件無價之寶,

當年它的主人竟然只賣了18元。

這件梅瓶可追溯的最早主人是揚州輕工機械廠的退休工人朱立恆,這件梅瓶是他家傳之物。

六百餘年中,體大脆弱的梅瓶傳到他手中依然保存完好,

實在是文物史上的一種奇蹟。

他母親雖然對文物完全不懂,但是他知道這個瓶子很值錢,平時也從不示人。

1945年家住江都時,曾有人以18石米作為交換,

向朱立恆的母親提出交換梅瓶,

這在戰爭年代是一筆不菲的鉅款,但朱立恆的母親依然拒絕了。

到了60年代,家人曾為了保護梅瓶,用黑墨汁把瓶子塗黑,

偽裝成破陶器,用棉布包裹著藏於床下。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毀滅性的7.8級地震,

全國人民都目睹了這次慘烈的天災,並對唐山積極援助。

到了9月20日,江蘇揚州也發生了地震,

從地質學上來說,這是因為唐山和揚州處在同一個地震帶上。

1978年唐山大地震

看到唐山狀況的朱立恆,

因為擔心家傳的寶貝會在地震中遭到損毀,

瞞著家人來到揚州文物商店,打算賣掉這件梅瓶,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以18元成交了。

受到冷遇的藍釉白龍紋梅瓶,

陰差陽錯成為了1978年在北京舉行的“各省、市、自治區徵集文物彙報展覽”的揚州市報備的文物之一。

當時文物局將各地報備的文物集成冊

經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先銘先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兩位古陶瓷專家鑑定,

一致確定此瓶為江西景德鎮窯元代藍釉瓷器精品,

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寶級文物,屬稀世珍品。

一件傳家之寶已傳承了600多年, 子孫18元賣了, 如今價值40億

更讓人震驚的是,經過查閱資料,

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迄今全世界僅有三件:

一件收藏於法國集美博物館,龍頭部分留有燒製時的明顯瑕疵;

另一件收藏於北京頤和園,但瓶身有震盪導致的明顯裂隙。

兩件的品相都不如揚州這件堪稱完美的霽藍釉龍紋梅瓶。

揚州博物館裡列出的這三件梅瓶的資料

國寶梅瓶正身驗明之後,

北京、上海、江蘇等跟這一事件有關的各大博物館紛紛向揚州文物商店表示想將此瓶納入館藏。

揚州博物館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近水樓臺先得月,以3000元的價格購得了這件國寶。

揚州文物商店此後的宣傳冊上,一定有它的身影

2013年,國家文物局將揚州博物館藏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一件傳家之寶已傳承了600多年, 子孫18元賣了, 如今價值40億

在元代,瓷器燒造的鈷料“蘇麻離青”主要依賴進口,

造價十分昂貴,

色澤濃豔、釉質瑩潤、如藍寶石般純正飽和的霽藍釉更加困難。

種種客觀因素導致這件梅瓶實屬不可多得的歷史物證。

這個瓶子的原主人朱立恆先生已經退休,

對曾經屬於傳家寶的這件梅瓶現在的待遇感到滿意,

也對因自己家妥善的保護,讓今天的人得以一覽它的尊容感到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